APP下载

手法结合中药内外兼用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0例

2014-03-20吴永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夹板肘关节肱骨

吴永安

(江西省抚州市中医院骨科,抚州 344000)

儿童上肢骨折中最为常见骨折类型为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实际治疗中上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0%~60%左右,其中伸直型骨折又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5%[1]。助手配合下挤压拇指进行折骨;折骨后移动几次,待解除骨痂后与助手配合矫正侧方及前后移位;屈肘无障碍,触摸肘关节无畸形可判定复位成功[2]。固定方法:复位成功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10°,夹板长度应选择能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的长度,内外侧夹板应选择下达 (或超过)肘关节的长度,前侧夹板应选择下至肘横纹处,后侧夹板远端呈向前弧形弯曲,并嵌有铝钉,使最下一条布带斜跨肘关节缚扎而不致滑脱,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以防止内翻[3]。此骨折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包括肘内翻畸形、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等。临床治疗中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法复位整复。而本次临床研究的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法复位,但由于此病多发生在儿童,由于儿童处于生长期,其整复治疗后的效果较为一般。为提高治疗本病的效果,本人以中药内服外洗辅助手法整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的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0例, 女20例; 年龄5~12岁, 平均 (7.4±1.3)岁;偏尺型21例,偏桡型19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5~13岁,平均 (7.1±1.4)岁;偏尺型20例,偏桡型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纳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②此次临床研究的患者自愿参加临床研究;③相关病例资料及随访记录相对完整者。排除标准:①排除相关因素易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②排除先天畸形或发育不全者;③排除有精神障碍者,④排除不能全程参与者。

1 .3治疗方法

1.3 .1 对照组 采用手法整复以及对症治疗等。整复方法:矫正顺序为首先矫正旋转移位,其次矫正侧方移位,最后矫正前后移位。其整复的准则为:患者平卧位,首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将患侧关节外展,手握前臂中下段和上臂上段,弯曲肘关节后对抗拔伸5min左右,按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掌握时间。随后,医生用双手拇指置于骨折端再折点外侧握紧,在

1.3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中药内服和熏洗疗法。药物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煎服,主要成分有:当归、桃仁、川芎、红花、生地黄、白芍药各6g,三七3g,丹参5g,白茅根8g,水煎服,1剂/d,分两次服用.待解除夹板固定后用中药熏洗治疗:选择的药物有:伸筋草、桑枝、威灵仙、桂枝各30g,红花、川芎、防风、艾叶各15g,一天2次,每次15~20分钟熏洗,一个疗程10天。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肘伸屈受限10°以内,携带角减少5°以内定义为优;肘伸屈受限11°~20°,携带角减少5°~10°定义为良;肘伸屈受限21°~30°,携带角减少11°~15°定义为可;肘伸屈受限30°以上,携带角改变15°以上定义为差[4]。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优良率95.0%,对照组优良率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主要原因为儿童易动,骨质较为脆弱。临床上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较多,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固定治疗等,考虑到儿童处于生长期易破坏正常骨垢或引起滑膜挛缩,影响儿童的正常生理发育,造成肘内外翻畸形等相关病症[5]。本次临床研究采用手法整复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优良率达到95.0%,对照组达到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中医认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病机是脉络受损,气血紊乱,经血瘀滞,导致局部组织血气不通,形成组织肿胀,影响骨折愈合。本次临床研究采用的手法整复及中药内服外熏洗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其治疗目的是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等。此外,通过中药外洗热敷,引起皮肤和患处血管扩张,加速药物在血液中的流动,从而加快治疗局部组织的病变,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正常恢复。此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复位准确、损伤小、痛苦小、具有无创性、并发症少以及后遗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效果明显,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张为,旷运义.手法整复旋后位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8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2):30-31.

[2]王子振.中药内服辅助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疗效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2):31-32.

[3]杨昌山.手法整复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6):81-82.

[4]熊国相.李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9,5(2):38-39.

[5]张从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18(2):139-140.

猜你喜欢

夹板肘关节肱骨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