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梗阻性大肠癌术后36例

2014-03-20刘大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梗阻性大肠癌肠梗阻

刘大鹏

(江西省九江县江洲中心卫生院普外科,九江 3321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导致大肠癌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与之相对应的梗阻性大肠癌的发生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远期文献进行研究及近期的临床观察显示,手术治疗对于此证治疗效果显著[1]。但同时发现西医对于治疗大肠癌梗阻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选择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以观察临床治疗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只进行手术治疗,含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为 (41.31±10.12)岁;其中有21例患者为癌性大肠梗阻,12例患者同时合并癌性大肠梗阻病理性穿孔,3例患者因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息肉病恶变、纤维结肠镜检查等情况导致肠穿孔。实验组36例经手术治疗后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为(43.82±9.03)岁;其中有22例患者为癌性大肠梗阻,

11例患者同时合并癌性大肠梗阻病理性穿孔,3例患者因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息肉病恶变、纤维结肠镜检查等情况导致肠穿孔。72例患者经检查后均被确诊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伴气腹;腹腔积液量为1000~4000ml, 平均积液量为 (2503.12±358.25)ml; 穿孔用时最短为2h,最多长为8h,平均穿孔时间为 (4.83±0.94)h;有2例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1例患者为失血性休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72例患者均取膀胱截石位进行手术治疗。在患者的吻合口旁边放置乳胶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天,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并注意肠胃减压。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中药进行治疗:①对于术后未呃逆、腹胀、排气的患者,方药:木香、延胡索、法半夏、甘草及川楝子进行配伍治疗;②若患者术后已排便、排气,可服用活血化瘀、补气、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③对于脾阳虚的患者,可以服用温中健脾的中药进行治疗;④对于气滞不畅的患者,可以服用具有导滞通下、理气开郁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⑤对于腹气不畅且有血瘀、盆腔积液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服用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疗效的中药进行治疗;⑥对于有积脓、积液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使用蒲公英、败酱草、金银花、紫花地丁进行治疗[2]。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自觉症状如腹痛腹胀、再梗阻、排气情况、精神、饮食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记录。

1.4疗效评定标准 经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过检查后没有复发的迹象,可正常工作为治愈;患者可触及或是可测量的肿块,已全部消失或是缩小了一半以上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可触及或可测量的肿块,缩小不到一半为有效;患者可触及或可测量肿块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缩小,甚至增大为治疗无效。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运用中药辅助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明显减轻了腹胀腹痛,且排气时间提前,未出现再发性梗阻,且患者精神较好,实验组3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1。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6例患者出现皮下感染;实验组未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后患者腹胀腹痛的症状均有了明显的减轻,排气时间提前,未出现再发性梗阻,且患者精神较好。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大肠癌的发生率近年来有了不断的提高,在癌症发生率中居于第二,目前此证主要是因现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便秘、便血、腹泻及腹痛等,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且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是要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若患者同时伴严重腹腔污染,要先行肿瘤切除,再行近端造口,最后肠吻合术;若患者对手术肿瘤切除不耐受,即可行近端结肠双管造口术,后行手术治疗。

因为手术可能存在感染以及腹膜炎等危险因素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我院考虑利用中药对手术治疗梗阻性大肠癌进行辅助治疗,中药治疗主要侧重于活血化瘀方面,可以有效的调理患者的内脏器官功能、改善患者体内环境,利于提高治疗疗效[3]。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以行手术根除肿瘤,并行肠吻合,同时采用中药对腹膜炎进行辅助治疗,以改善手术疗效。中药中的黄芪、莪术、红花、五灵脂、延胡索等药都有良好的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功效,此次研究中使用的中药材多有杀菌消毒、血小板抗凝、抑制血液凝固等作用,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保护患者的脏器,调节血液循环。

本次研究显示,运用中药辅助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明显减轻了腹胀腹痛,且排气时间提前,未出现再发性梗阻,且患者精神较好,实验组3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综上中药辅助基础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腹胀腹痛症状,使排气时间提前,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标本兼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1]区华辉,区显立,覃沃浩,等.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7):85-86.

[2]杨大士.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同步治疗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200-201.

[3]吕仙梅,郑坚,朱莹杰,等.中药干预治疗对晚期大肠癌生存期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9):1911-1915.

猜你喜欢

梗阻性大肠癌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