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创新
2014-03-19尤慧兰
尤慧兰
〔关键词〕 学校管理;办学思想;管理模式;教学活动;
办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16—01
在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管理创新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运用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实施科学的现代学校管理策略,从而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校长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以先进的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各项工作
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的职业信念和先进的办学思想。要认真领会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研究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有了这个前提,才不至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才可能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环节去引领教师,明确方向和目标,更新观念,掌握要领,研究方法,以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要将理念作为管理权威的源泉,通过思想引领,和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把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转化为群体行为习惯,逐步内化成学校的团队精神和动力,让他们成为学校共同体的成员,让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对学校的成功负有责任。全员参与管理的出现,对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新模式
关注人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从根本上说,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和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师。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首先就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在学校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就要重视人的尊严,遵循人性的特点和规律,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学生和教师主体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工作的价值和尊严,从而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学校工作学生第一。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创造者;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新课改的参与者。要通过学校管理的各项措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学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从而促成新课改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长工作教师第一。校长直接的工作对象是教师,“学生第一”是通过教师的努力去实现的。校长做到了“教师第一”,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工作的“学生第一”。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广大教师能否既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改变自己,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向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激发者、引导者和革新者的角色转变。
三、在民主氛围中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不是学习的工具;教师不是被动的雇佣者,不是教书匠。教师、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校长和他们是合作者的关系,合作者之间需要互相支持和配合,不能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命令和指使。
要建立起一种平等、亲切、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力推行教学民主,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注重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彰显人性的本质,萌芽民主的意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质疑、想象、创造、体验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要重视生命化教育,归还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给学生生命以温情陪伴,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四、重建新时代要求的管理常规,凸显特色办学理念
适应新课改的学校管理常规,应该具有人本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生态性。因此,重建学校管理常规,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对过去常规中违背教育规律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应试教育的、非人性化的和非民主化的内容,要坚决剔除。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新课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新办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逐渐形成新的常规。
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组织,它与周边的社会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学校所在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既对学校的育人提出相应的要求,也会影响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外部环境是学校生存的土壤,也是制定学校管理常规的依据。切合实际的常规才具有可操作性,才有价值和意义,才是新课改所需要的。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