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会发生大规模外商撤资吗?
2014-03-19顾元媛
顾元媛
(南京审计学院公共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一、引言
2005年,耐克公司将主要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越南;2008年1月12日,位于山东烟台的韩资企业世刚纤维的40余名韩国管理人员上演了一出“半夜集体大逃亡”,创造了职工人数最多的韩企半夜“逃亡”纪录;2011年7月,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DHL)宣布出售旗下三家国内快递公司的股份。近年来,随着物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许多外资企业选择撤出中国市场,转而投资成本更低的亚洲其他国家。
过去20多年来,江苏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省份之一。然而近年来外商在苏撤资的事例屡有发生,本文以江苏省为分析对象,从江苏FDI的规模、行业分布及组织特征出发分析外商大规模撤资江苏可能性,并据此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外商撤资的动因、结构及组织特征
(一)外商撤资理论动因阐述
1.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演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目前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活动的主要理论,也是跨国公司撤资活动理论研究的基础(毛蕴诗等,2005)。Boddenwyn(1983)将邓宁的三个前提逆转过来,提出跨国公司从东道国撤资的三个条件:(1)厂商不再拥有比其他国家的企业更强的竞争优势;(2)虽然厂商还有竞争优势,但该厂商认为,与其自己利用这些优势,还不如将其出售或租赁给国外企业;(3)当厂商认为,凭借其内部化了的竞争性优势在国外进行生产不再有利可图时。以上三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个,跨国公司就可能从东道国撤资。
2.产业经济学的退出理论。一个产业内,外商撤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品需求减少和产品价格下降;二是成本条件引起的竞争条件恶化;三是市场中进入的企业增加,引起行业内的竞争增加。但企业撤资并不容易,退出障碍和壁垒可能会限制外商撤资。Porter (1976)认为,撤资的条件是:(1)退出壁垒低或随着产业的发展,退出壁垒降低;(2)创造壁垒组织竞争对手进入的机会很少;(3)潜在的或现有的竞争对手拥有优越的资源; (4)竞争对手投资收益率目标低或有恶意竞争的特征。
3.企业战略管理学中与撤资相关理论在国际化经营中的运用。Hamilton and Chow(1993)认为环境影响因素(如总体经济环境欠佳、产业成长速度下降等)、公司组织的特征(如资本短缺、资本投资的需要、母公司高度多元化等)、公司的财务状况(如被撤资单位投资回报低,被撤资单位收入增长慢,母公司价格收益比率低等)因素会使得外企放弃没有前景的单位,以集中经营核心业务,满足公司流动需要。
4.东道国投资环境恶化。(1)在东道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东道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地价以及原材料价格会对跨国公司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外资,因此,一旦丧失了成本上的优势,外商必定会转而投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2)东道国取消外资优惠政策。东道国优惠政策是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一些中小外资企业。当这些优惠政策被取消时,跨国公司将可能撤资,投资到投资环境更好的地区;(3)东道国基础设施不配套。跨国公司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国际航空港、高速公路网、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设施有较高要求,基础设施不配套也是诱致跨国公司撤资的因素之一;(4)东道国本土企业的快速成长对外企的挤出效应。东道国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需求规模是有限的,东道国的本土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成长壮大起来,这势必会影响外企在东道国的发展;(5)东道国软环境方面的影响。东道国的政策缺乏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官僚程序太多等都是促使外商撤资的原因。
(二)外商撤资的结构及组织特征
1.撤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制造业。撤资企业的行业分布与跨国公司投资的行业分布基本相符,撤资在制造业发生最多,其次是房地产业。
2.跨国公司投资规模小的企业撤资的可能性明显大于投资规模大的企业。外商跨国投资必须面对陌生市场环境带来的种种附加成本,大中型跨国公司有足够的财力和时间来克服东道国市场内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相反,投资规模较小的外企由于资本实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往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3.合资企业相对于独资企业更有可能撤资。合营各方由于战略目标、利益分配、管理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很可能产生摩擦和冲突。而独资企业则避免了合营企业可能产生的各种冲突,可以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决策,降低对技术失去控制的风险。
三、从投资现状分析外商大规模撤资江苏可能性
(一)江苏外商投资的不利因素
1.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增加了外企的生产成本。近年来,江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快速上涨。与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比,江苏已经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那些皮革、成衣、玩具等劳动密集的中小加工企业,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占领市场,一旦生产成本提高,这类企业将无法生存。
2.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外商投资的重点。从结构上看,江苏的FDI集中在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其中又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为主,而撤资在制造业发生最多。
不过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外商与港澳台商在江苏投资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其在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以昆山为例,昆山注重引进高科技外资项目,进而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从服装鞋帽到IT、精密机械和精细化产业,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如今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高档纺织三大支柱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注重的是东道国的软环境,并非廉价的劳动力,由此可见,即使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上升速度较快,由于江苏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大规模的撤资事件不会发生。
3.优惠政策及法规的变动削弱了部分外商在华投资的动力。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导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严格的规定将限制用人单位的灵活性,可能迫使外国公司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在中国的业务。为与WTO规则接轨,中国的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制政策,如“两税合一”,这对那些来华投资就是要利用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来说,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但威勒和莫迪的研究也表明,相对于优惠政策,跨国公司更看重的是一国的基础设施、现有外资状况、工业化程度和市场容量等对长远经营活动的成效影响大的因素。江苏规模以上外企较多,来华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优惠政策,由此可见,即便是优惠政策取消,也不会发生大规模撤资事件。同时,江苏省也注意制定其他优惠政策及提供优良的服务以吸引外资的研发机构,如昆山开发区出台了《关于鼓励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研发机构的试行办法》,以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在区内设立研发机构,区内研发机构数量出现大幅增长态势。
(二)江苏外商投资的有利因素
1.产业配套促进了外资企业的生根。根据Krugman (1998)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特定区域形成集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该地区形成了有利于其开发市场和建立配套体系的产业基础。形成具有集群特点的产业配套协作体系,不仅吸引跨国公司进入,而且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不会轻易退出。
以昆山为例,昆山从家庭式的小作坊起步,从配套外围低端产品入手,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走上发展正轨,顺利进入国际分工产业链。到2006年,外向配套的内资企业增加到1000多家,配套协作产品1500多个,通过外向配套,不仅促进了外资企业的生根,还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昆山的外向配套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过了企业规模小、配套层次低、外企认知程度低的初始发展阶段,逐步向大规模、高层次、高认知度方向发展,其中有一批企业已经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见表1)。
表1 昆山市与外资企业配套的内资民营企业情况
2.人才、基础设施、市场前景等方面优势对外企有强大吸引力。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主要开展加工贸易的江苏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沉淀资本,外企对中方劳动者每年都要进行技术培训,再加上为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而本土化了的管理模式,若转移投资则成本太大。同时,江苏省内高校数量众多,教育质量较高,并且江苏的基础教育和技术教育也很发达,技术工人的数量和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人力资源丰富。
江苏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管道运输”综合配套的交通运输体系,省内外交通联片成网。邮电通信事业加速发展,已建成明线、电缆、微波、短波、卫星、光缆、无线电话、数据通信等多种传输方式组成的通讯网络。
3.江苏外商投资多以独资经营为主,避免了管理冲突。从投资组织形式上看,江苏外商投资多以独资经营为主,从2001年的64.3%上升到2012年的80.7%(见表2)。相较于合资企业,独资企业避免了合营企业可能产生的各种冲突,可以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决策,降低对技术失去控制的风险。
表2 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构成(%)
四、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优惠政策的取消会影响到劳动密集型的外商投资,但江苏FDI的结构特点以及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使得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外商撤资事件。虽然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外资的撤退,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进而导致产业转移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是江苏实现产业升级、向贸易强省转变的契机。在江苏经济发展前景长期看好以及拥有大量熟练技术人员和强大配套能力的背景下,仍将对中高层次技术水平的外资具有强大吸引力。
因此,江苏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引资”到“选资”转变
江苏省应该根据已有的引资经验、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提升主导产业的集聚度,注意根据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进行招商,鼓励引进附加值高的项目和龙头带动型项目,向高新技术项目、服务业项目和原创型项目集中。对于那些不符合江苏经济发展需要,不利于江苏产业发展的投资,应制定相应的产业调整政策。
(二)优化投资环境
增强法制观念,提升政策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法律执行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管理型基础设施。建立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务系统、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现代化的全球资讯交换系统,以方便跨国公司进行管理决策,并在全球范围内对其资金以及原料等各种资源进行统一配置。
(三)发展产业集群,提高跨国公司撤资的障碍与机会成本
产业群的发展势必大大增强跨国公司在国内的配套能力,降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将外资政策的重点转向积极发展当地的配套企业,发展当地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并把它作为吸引跨国公司、吸引某个产业群内跨国公司FDI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使本土企业成为经济的主角,提高经济安全意识
实施战略性的扶持政策,使内资企业成为经济的主角,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考虑外商投资的同时,也要加强国内市场资金的流通和运用,在外商资金撤出的同时,国内资金能够迅速补充,使经济可以由“外资主导→外资内资共同主导→内资主导”转变。
[1]毛蕴诗,蒋敦福,曾国军.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为、过程、动因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Boddenwyn.Foreign and Domestic Divestment and Investment Decision:Like or unlik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3(14):23-26.
[3]张国华,张二震.开放条件下的昆山自主创新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