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作用
2014-03-19靳平
靳 平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100)
1 实施背景
从目前国内外学者、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实践研究报道来看,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已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已从单一转向多样化,教学目标已从只重认知目标转向兼顾情感目标,学生学习已从接受知识转向探究知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人”,即既具有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又具有一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迁移能力的劳动者。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师德师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据报道,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和精神,理论学习氛围不浓,教学、科研和学术态度不够严谨等[1]。据湖南杨礼芳等[2]调查,卫生职业学校教师在师德方面最为欠缺的是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操,应加以改进。
2 主要目标
以改革教学模式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通过举办系列培训和推动高效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3 工作过程
学校从自身师资队伍现状出发,依据医药卫生专业特点,积极建设和完善师资队伍,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重点任务。
3.1 开展以“仁道”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之一,项目启动后,首先形成了以“仁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理念框架,包括“仁心妙手、明道正业”的教育理念和“修身济世、传道立人”的教风。2012年11月,学校成功申报重庆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医药卫生学校“仁道”师德养成实践研究》,以“仁道”思想为主线,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为重点,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仁道”校园文化理念的宣传培训,通过养成教育的手段培养教师健康的职业思维方式和职业行为习惯,打造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
3.2 实施全员培训
每年集中安排10天左右的时间,确定1~2个主题,通过校内外专家学术讲座等形式,提高全体专兼职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水平。2013年寒假,在集中学习之后还分组进行了户外拓展训练,对教师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炼战胜困难的意志,调试身心,更好地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进一步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注重青年教师培训
由于我校引进的人才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或来自行业一线,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和教学经历,所以学校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
3.3.1 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培训 每1~2年委托高校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培训,邀请德高望重的教授、副教授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涉及师德师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组织、教研方法等。
3.3.2 实施“老”带“新”制度 从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中遴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培养2~3年,在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方法实践、参与教学技能大赛等环节指导青年教师。指导教师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爱心和责任心感染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跟随指导教师体验、学习中职课堂教学,传承学校教师团队的优良传统作风。
3.4 要求专业教师参加行业实践
学校确保每名专业教师每两年行业实践时间不少于两个月,行业实践可采取挂职锻炼、跟班锻炼、培训进修等形式。教师深入医院或医药企业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作为企业员工参与日常工作,这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及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对教师人文修养、组织纪律观念等的考验。行业实践既有利于教师了解社会和行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身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师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养成坚忍不拔、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实际成效
4.1 教师明道正业,教学、教研成绩突出
2013 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级文明单位;基础护理教研组被评为涪陵区“巾帼文明岗”;两位教师分别荣获“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重庆市优秀女园丁”称号,十余名教师获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涪陵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重庆市政府首届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首届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涪陵区政府颁发的学术成果奖3项。示范校教学模式改革顺利推进,近两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参与课题研究等的人次较以前大幅度增加。
4.2 学生立德立志,家长、社会评价良好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违纪、流失情况逐年减少,德育量化考评分数和学习成绩逐年提高,“守仁致和、力行日新”的校风和“立德立志、善学善能”的学风逐步形成;毕业生总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就业单位均反映良好。2012年、2013年,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学校招生火爆,赢得了社会好评。
5 体会与思考
5.1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政治素质是前提
改革教学模式既需要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又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进一步合理组织教学,对学生加强品德、人格和情感的教育,以达成教育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更强调学生在内心树立起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这绝非一两次说教就能达成的,教师需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去影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师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使学生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逐渐习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善人格与健康心理。师德修养是教师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行为修养的高度统一。很难想像一位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师,能够在言谈举止间让学生感知到“学高”、“身正”,能够影响和引领学生达成上述目标。
5.2 改革教学模式,树立教师职业理想是基础
教学模式的改革给教师带来较大压力:教师要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实践研究;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与探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案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辅导学生,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要不断研究本专业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知识和新问题,不断充实自己。课堂上的高效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很多准备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而这些投入所得的回报亦是无法用经济收入衡量的。如教育家李吉林所说,挚爱产生激情,激情驱动创新,创新使人生充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具备了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方能爱岗敬业,甘为人梯,迎难而上,加强学习,勇于创新,持之以恒地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高尚的情操、娴熟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5.3 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是核心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任何教学模式都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指导。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认为: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换为学生能理解的知识才能使教学取得成功。先进的教育专业知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催化剂和活化剂,将内容和方法糅合在一起,使学科内容具有可教性。
笔者认为,改革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促使教师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观念。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劳动力的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教育观。真正的教育是理解、关爱学生,打造学生的过程,它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帮助每位学生发挥潜能,达到最佳状态,使每位学生向其可能的方向发展[4]。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以滔滔不绝的讲授占用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是让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主动学习和协作式探究。但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年龄、阅历、基础知识和原有学习习惯等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较多困难,除自身努力外,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纠正、强化,需要得到教师较多的帮助方能达到目标。韩愈《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主动、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主动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努力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当好“伯乐”,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千里马”。
[1]李智辉.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J].小作家选刊,2013(8):304.
[2]杨礼芳,范国正,朱艳萍.卫生职业学校师德师风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5):106-107.
[3]马良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大观周刊,2013(4):186.
[4]蔡飞.现代职业教育新观念[J].价值工程,2010(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