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医学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2014-03-19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王 林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也深受影响。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如何顺应当前的就业新形势,扎实有效地推进就业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就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谈几点思考。

1 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在校期间,辅导员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中,增进了了解,促进了相互信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辅导员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就业指导,配合任课教师督促学生进行理论技能学习,并通过校园文化、技能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1.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就业指导

1.1.1 全程化开展就业指导,贯穿教学始终 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以“职业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职场教育”四大板块进行全程化教学。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必须将就业指导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就业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就(创)业意识,使其掌握求职技巧,提高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1.2 全员强化就业观念,形成有效合力 学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家长等,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家长座谈会、用人单位座谈会、优秀毕业生事迹交流会等机会,以座谈会、专题讲座或报告的形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2]。

1.1.3 实现全方位就业指导,注重过程渗透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就业指导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与用人单位的见面会及座谈会、企业文化教育讲座、与学生家长当面及电话沟通等实现全方位就业指导。

1.2 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1.2.1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座谈会、满意度调查等途径获取来自行业协会、医院、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进行“课证融合”、“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技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2 借力技能大赛,增强就业能力 借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3]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社会知名度、增强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增强就业能力,如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创业专项大赛、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省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

1.2.3 丰富校园文化,增加就业砝码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作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个人组织、协调、工作等能力,使个人特长得以充分展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3 建立师生互信基础,构建沟通平台

1.3.1 关心爱护学生,构建师生互信基础 从新生入学到毕业,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近距离接触学生,对学生的能力、成绩、个性、特长、家境等情况十分熟悉,通过平时的深入交流,积极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对贫困、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应在关爱中增进了解、促进互信、加深友谊,构建师生互信基础。

1.3.2 利用科技载体,提高交流实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除传统面谈、电话交流外,QQ、飞信、微信、微博等网上交流方式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补充,让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敢于吐露心声。孤独时,教师一句问候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招聘会前,教师一条鼓励的短信就能让学生充满自信[4]。

2 动态指导就业

就业期间,辅导员积极配合学校动态指导就业,使服务、定位、联系、帮扶、特色等方面全面畅通。通过优化服务、指导技巧、管控进程、完善援助、宣扬典型等具体措施,实现全面优质就业。

2.1 树立服务观念,优化就业服务

2.1.1 树立服务意识,畅通就业信息 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公开辅导员和学校就业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24小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查询等优质服务。同时,不断完善学校就业信息网、微博、空间等网络平台,健全信息查询和使用制度,网上动态发布就业信息和相关政策。

2.1.2 关注多元化市场,满足就业需求 积极关注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高校、各类人才市场开展的全国、省大型招聘会以及校内中小型招聘会,动员毕业生尽量参加。同时,要求毕业生重视并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参加网上招聘,实现远程面试。

2.1.3 就业类型各异,提供人性化服务 因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域不同,专升本、入伍等就业类型各异,其招考要求也不尽相同。校方应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尽量及时提供学生的相关成绩、毕业证明、个人档案等材料,不能提供的材料应积极配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做好解释,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与正常工作时间冲突的情况下,安排值班人员,方便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2.2 科学合理定位,指导就业技巧

2.2.1 科学合理定位,适当调整定位 要让毕业生在充分了解自身能力、个性、特长、专业等基础上准确定位,做到科学合理定位。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可能改变,应教会毕业生随机应变,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或改变原有定位。

2.2.2 变被动为主动,了解求职就业方式方法 通过在就业求职过程中的动态引导,使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由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求职。教会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寻找就业信息,自行分析不同就业岗位的优缺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比较、取舍甚至抉择,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岗位。正如老子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3 确保联系畅通,管控就业进程

2.3.1 完善就业信息,引导就业去向 辅导员要对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摸底,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库,包含就业期望值、就业方向(例如提升学历、村官、三支一扶、入伍、参加卫生系统招考等)、就业区域、行业、级别以及家长要求等情况。首先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同时,根据国家、省相关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到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基层单位、边远地区等就业。

2.3.2 动态联系学生,关注就业进程 动态掌握学生的就业想法、就业进展等情况,不断更新就业信息库,实施一对一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就业技能,了解就业途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参与就业竞争、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能力与技巧,为毕业生自己就业、自主择业打下坚实基础,坚定毕业生自主择业的信念。

2.4 保障帮扶畅通,完善就业援助

2.4.1 筛选“双困生”,制订帮扶计划 通过前期个性化就业指导,筛选就业“双困生”,登记造册;通过各层面的就业专题研讨会,商讨具体实施方案,并讨论制订详细的帮扶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就业帮扶通畅,有效扎实地推进帮扶工作。

2.4.2 强化帮扶措施,开展就业援助 通过学校、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对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就业困难的原因,采取心理辅导、提供就业信息及岗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实行一对一帮扶指导;通过学生干部、实习教师、已经就业学生等途径进行帮扶,同时积极争取家长配合,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充分利用学校全体教职工各方面的社会资源,群策群力,开展就业援助。

2.5 彰显特色畅通,宣扬就业典型

2.5.1 “走出去”,帮扶特困人才 针对特别优秀又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如成绩优异、技能突出,但病残的毕业生,可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借校方优势,主动联系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等,加大帮扶力度,如主管领导亲自带队赴卫生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等,协调处理病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做到让毕业生开心、让家长及单位放心。

2.5.2 “请进来”,引导基层就业 邀请基层用人单位和在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座谈,探讨培养基层“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的有效措施;开展“走向基层就业”专题讲座、校友论坛、选聘生回校做报告等活动,培养毕业生的“服务城乡基层、基层大有可为”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2.5.3 “树典型”,鼓励自主创业 毕业生创业之初和发展过程中,辅导员要主动关怀,引导毕业生积极寻求母校的帮扶,得到专业教师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同时邀请创业典型回校举办讲座,用其创业精神及勇敢、勤奋、坚韧、创新的精神品质和创业成就来感染和激励学弟学妹。

3 毕业后保持“跟踪”,健全就业反馈机制

毕业生离校后或就业后并不是就业终结,应定期开展调研,与毕业生、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多途径跟踪调查,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总结分析,完善就业反馈机制,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就业。

3.1 多途径跟踪调查,深入调研走访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5],主要了解其就业去向、岗位分布、就业是否对口、待遇以及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人才需求情况等,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满意度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为后期教学、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全面总结分析,完善就业反馈机制

开展动态调研,全面总结分析跟踪调查和调研走访的结果,补缺补差,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和就业工作,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声誉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收集更加全面、真实的就业反馈信息,建立完善有效的就业反馈机制[6]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包括成立专门机构,搭建网络平台,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实行优秀毕业生申报、评审以及奖励基金等具体措施,促进就业反馈专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以更加优质高效地服务就业。

[1]张晓云,杨发建.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112-113.

[2]王林,孙群.安徽省缓解就业压力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93-94.

[3]何延辉.技能大赛促进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2(28):31-32.

[4]王林,程华林.浅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18):222-223.

[5]陈霜霜.浅谈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机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6):16-17.

[6]王慧娟,滕海涛,王世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管理研究[J].西江月,2013(8):41-4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