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及对策
2014-03-19邓社能
邓社能
(平凉市精神卫生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及对策
邓社能
(平凉市精神卫生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
目的 分析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避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中心12例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类型、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评估不足。结论 加强安全风险管理,落实核心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强化年轻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是避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风险意识
护理安全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未预计到、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在精神科主要表现为突然跌倒(心脏猝死)、坠床、噎食、自缢、割腕、外走溺水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面临的主要课题。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家属带来了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影响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认真分析每起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中心12例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避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和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12例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安全事件。
1.2 方法
对12例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类型、时间特点及直接责任人的职称、工作年限进行分析。
2 结果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中心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12起,分别从4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2.1 按事件发生类型分析
跌倒3例,占25.0%;坠床2例,占16.7%;噎食2例,占16.7%;自缢1例,占8.3%;割腕1例,占8.3%;外走溺水1例,占8.3%;氯硝西泮静滴过快致呼吸抑制2例,占16.7%。
2.2 按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一是护理人员责任心缺失,巡回不到位;二是新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处置不当;三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欠缺,不能掌握患者心理活动变化及其疾病发展、变化规律,评估不足;四是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掌握不清,顾此失彼。(2)设施和设备因素。(3)患者自身因素。
2.3 按责任人的职称和工作年限分析
护师2人,占16.7%;护士10人,占83.3%。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1人,占8.3%;3~4年3人,占25.0%;3年以下8人,占66.7%。
2.4 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分析
中午12:00至下午2:00 1例,占8.3%;下午4:00至晚上9:00 2例,占16.7%;凌晨2:30~3:00 1例,占8.3%;凌晨4:00至6:00 6例,占50.0%;早7:00~8:00 2例,占16.7%。
3 原因分析
我中心发生的12例护理安全事件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评估不足;低年资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巡回不到位;新聘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沟通、交流能力欠缺,临床经验不足,缺乏慎独精神。调查发现,高发时间段是周末、节假日和夜间。由于部分护理人员急救专业知识匮乏,对突然发生的跌倒(心脏猝死)、坠床、噎食、自缢、割腕、外走溺水等缺乏应急救治技能,处置欠妥当。有的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输液过快,导致抗焦虑药抑制呼吸。有些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少,对患者心理活动变化及其疾病发展、变化规律没有掌握,如抑郁症患者自杀多选择在凌晨4:00~6:00,坠床多发生在早晨起床时。
4 对策
(1)加强低年资、低职称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理人员更容易造成护理安全事件。为此,应对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增强其安全风险意识;同时,由于他们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体,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合理进行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调配,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绩效考核机制,按工作年限与职称结构合理搭配护理人员,以提高和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规范护理行为,制定护理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完善操作流程。通过层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和医院质控科的作用,由护理部—护士长—责任护士逐级落实、重点监控,细化每项制度的流程,使护理工作过程逐步规范化,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从事件发生的时间段看,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特别是周末、节假日和夜间是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时间段。这提示护理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工作流程和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临床护理工作行为,以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将安全放在首位并认真执行相关制度。
(3)增加护理人员配置。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夜间这些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的时间段,提示应加大临床一线护理人力配置,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这是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保证。同时,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加强周末、节假日、8小时之外时段人员力量,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4)加强患者的管理。我中心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原因为患者自身因素的占41.7%(噎食2例、自缢1例、割腕1例、外走溺水1例),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将护理安全、健康宣教贯穿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沟通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沟通掌握患者心理活动及其变化,消除患者的病耻感,使其恢复自信,降低自杀率,达到预防和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目的。
(5)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会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加强对用药后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如慢起慢蹲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细嚼慢咽可预防噎食发生等。告诫急性期、药物副作用明显的患者吃饭要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健康教育要重点明确、通俗易懂,便于操作。
(6)预见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将家庭有自杀史、有外走企图及可能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的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勤观察,勤巡回,加强沟通。同时加强对不安全物品的管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避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R473.74
B
1671-1246(2014)03-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