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
2014-03-19张方明
杜 媛,张方明,陈 蕾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
杜 媛,张方明,陈 蕾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作为自主创新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应认真审视协同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特色优势出发,在解决关系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支撑和引领。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定位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这一论述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国各创新单元推进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分类管理,不断优化结构;同时,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011计划”也从高等教育层次出发,提出要探索建立适应不同需求、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
作为自主创新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认真审视协同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建设路径和模式,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有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快速推进。
1 协同创新的关键[1]
协同创新主要是围绕创新目标,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多种创新因素积极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
根据以往经验,利益分割和条块分割往往是制约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有协同无创新”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有学者曾将以往的“协同”概括为“四同”:先是同心协力争项目,拿下项目之后是同床异梦,甚至为利益分配同室操戈,最后在产出上同归于尽。
以往的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等合作形式,旨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是以科研项目为中心进行的合作。然而,开展协同创新不仅要出成果、出人才,更要形成机制、持续发展,也就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突破创新要素间的协同壁垒(包括观念的、行政的、经济的种种壁垒),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活力的体制机制,形成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组织学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等多种创新力量通过协同配合,开展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多技术集成的立体式、网络式的全新合作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一定要认清自己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妥善处理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关系。一方面,要有长远眼光,不要过多地与其他协同方特别是企业争夺眼前的物质利益,应把重点放在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作用,在搭建交流平台、开放实验资源等方面多出一点力,多尽一份责,为开展协同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2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中的优势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办学历程中,基本围绕行业的产业链进行专业设置,逐渐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较为集中的特色专业体系,在深入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拥有明显的优势。
2.1 特色专业建设起点高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拥有显著的行业背景、相对集中的专业分布、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内在基础条件,其特色专业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承担国家或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甘肃,依托行业,突出石油化工和西部区域办学特色,结合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建设石油化工类、化工机械类等专业,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炼油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4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专业。
2.2 专业群建设步伐稳健
在创新过程中,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率先开启优势专业群的聚集进程,自觉整合、优化资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强化质量和特色意识,对原有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在做强、做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炼油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等专业的同时,2011年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行业特色及自身实际情况,申报煤化工生产技术、无损检测技术、集散控制系统应用与维护技术、油品分析等达到招生条件的新专业,引领全院各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全面推进专业结构优化,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3 产学研活动相对丰富
行业高职院校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独特的专业群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开展丰富的产学研活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组建了两个校企合作培训中心,与1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10余项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及科研项目,完成4项技术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另外有10余项校企合作联合申报项目通过审批。学院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工艺改造,开展多维度的协同创新。2011年,由学院炼油专业团队主持完成了工程总费用600余万元的兰州石化“焦化蜡油络合脱氮装置扩能改造”项目,困扰行业多年的“对甲酚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并申获两项专利。
3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
在协同创新中,行业特色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能否先把内部资源整合、协同起来。为此,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要以协同创新为契机,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突破,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首先把学校工作中的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协同”起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1 协同创新的条件[2]
(1)主体的自主性。协同各方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基于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对责任的共同担当、对目标的共同追求自愿组合在一起。
(2)要素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既可以是横向的,即要打破横向壁垒,开展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协同以及国际合作;也可以是纵向的,即要贯通纵向链条,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由分割状态向实现整个创新过程的上中下游联合贯通方面转变。不论横向还是纵向,“互补”才是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如不具备互补性,则协同本身无必要性可言。
(3)合作的便利性。这是实现创新效率和效益的要求。如果协同主体之间资源、人员的共享和交流不具备便利性,那么这种高成本的协同是不可能持久的。要实现这种便利性,除了客观条件之外,还要求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形式可多种多样,人员可进可出,工作有分有合,人员、信息、资金等可有效便捷地流动和配置。
基于以上3个条件,各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应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自主、互补、便利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协同创新。
3.2 协同创新体系中行业特色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公益性和竞争性差异。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公益性和竞争性的差异,是校企协同创新必须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常态,而高职院校要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保持其“公益机构”的性质,不仅需要校企之间妥善处理诸如知识产权之类的事项,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形成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文化环境。
(2)宽领域和高层次趋势。目前有不少行业特色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中心正在筹建和组合之中,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拥有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的企业与拥有较大办学自主权的高职院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层次越来越高,这也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挑战。
3.3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定位
协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要在全社会甚至国际范围内突破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界线与制度上的局限,可能还会涉及资源共享、知识产权、利益分割等问题,现行的体制机制是被重重利益链条所捆绑的。要想突破这些链条,一方面,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以“协同”为核心的价值准则;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创新组织管理,建立共赢机制。
3.3.1 转变观念,整合院校内部的协同创新资源 协同创新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要出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以院校为实施主体开展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因此,开展协同创新要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内容、模式结合起来,实现3个转变:第一,在培养观念上,要从“学科为本”转变为“育人为本”,专业建设要为育人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才脱颖而出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在培养内容上,要从“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综合素质提升”,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作风、体魄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科研实践是促成这种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三,在培养模式上,要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其持续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在“寓教于研”中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只有搞好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才能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校内部资源,进而促进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1)行政与学术协同。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处理好党政分工合作关系,同时着力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建设,既提高行政效率又促进学术民主,民主治校、阳光治校,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冒出来”、成果“创出来”的良好内部环境。(2)研究与教学协同。要把“寓教于研”和“寓研于教”结合起来,将“出成果”与“出人才”统一起来。(3)专业与专业协同。要打破各学科界限,促进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和集成创新。(4)传统优势和创新方向协同。要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确定协同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3.3.2 互利共赢,搭建协同创新的纽带和桥梁 协同创新的纽带和桥梁就是产学研合作。实现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必须具备3个要素:合作双方都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益共享、有合作平台。3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产学研合作都不会形成协同创新驱动,不会产生创新效益。
(1)企业是创新主体,院校是协同主体。行业特色高职院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协同创新首先要认识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协同的主体是院校,只有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协同创新。企业有创新的需求,而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有创新的动力,只要把科研定位在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层次上,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就能担当协同创新的主体。产学研合作应当是学校激活企业,而不是企业激活学校。
(2)利益共享,实现双赢。实现实质性合作,行业行色高职院校首先要放开眼界,要有“追求大事业、构筑大舞台、组建大团队”的大视野、大境界。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制约自身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探索和建立有利于激发、释放创新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汇聚各种创新要素,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从而真正出成果、出人才,实现协同各方共赢。为此,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由多方参与的管理机构,确定总体发展路线,在明确各方责权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方面归属的基础上,实现开放共享、互利互惠、持续发展。
(3)搭建实现协同创新的平台。要想有持久合作的协同创新,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协同能力,打造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首先,学校要围绕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对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前部署,安排经费并组织团队攻关。其次,不断提升学校科研组织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产学研对接,寻找和发现需共同研发的课题,组织教师研讨,提出解决方案,再与企业对接,反复多次,协同关系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再次,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必须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手段,以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协同创新。在涉及教师评价、管理的各类政策上,要有强调教师参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
在改善内部结构、整合内部创新资源的同时,外部环境也需要变化。例如,政府对院校的管理服务要变革,社会各方对院校的认识以及与院校的关系也要变化,都要向着尊重自主办学、支持改革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方向变化,从而形成有利于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区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探索实践,积极主动地开展协同创新。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处于行业的领头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开展协同创新要从自身特色优势出发,要在解决关系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支撑。
[1]张来斌.行业特色大学要积极引领协同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11-28(5).
[2]张男星,王春春.开展协同创新 提升教育质量[J].大学:学术版,2012(8):39-40.
G648.2
A
1671-1246(2014)03-0014-03
注:本文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科技教研基金(JY12-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