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医学教育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4-03-19刘长安汪远金
朱 洁,蔡 标,刘长安,汪远金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渗透式医学教育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朱 洁,蔡 标,刘长安,汪远金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立足新医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实践技能、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渗透式医学教育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渗透式医学教育;生物化学;医学模式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础,主要研究生物分子在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和表达调控过程,是认识人类疾病发病机制、演变过程以及临床治疗的核心。生物化学教学既要传授本专业基本理论,又要发挥联系其他学科的桥梁作用,将医学理念及时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其他医学课程及今后临床工作中,达到医学临床知识与专业能力相互渗透的目的。这也是新型教学思想“教学整体观”的内在需求和必然体现[1]。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1 立足新医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
为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教育体系[2],我教研室认真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合理设置课程,以整体教学更适应医学基础教育的延续性为立足点,消除基础课程教育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弊端,适当简化繁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过程,有选择地扩展专业知识,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临床知识。如“糖代谢血糖”一节,首先明确血糖的含义,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入手,探讨血糖升高、降低的调节机制;并引入糖尿病病例分析,启发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理论探寻临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病机理,学会解释胰岛素的降糖机制;围绕中医临床特色,引入中医对“消渴”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原则,适时穿插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注重合理均衡的膳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能力。再如,介绍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引入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洛伐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由于这种酶的活性具有昼夜周期性改变,在午夜催化合成胆固醇的含量最多,因此选择在晚上服药的降脂效果最佳,这也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基础和“择时用药”的用药原则。通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化学理论在临床工作中就像一把钥匙,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医学思维体系,能应用所学理论揭示生命活动现象和病理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医学模式。
2 紧密联系实践,渗透基本临床医学技能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临床医学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在实验安排上,选择临床医学上常用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临床上血清蛋白质的分离,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激素对血糖的影响,PCR技术等,并结合本教研室生物化学科研课题,围绕专业特色开设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在实验考核上,我教研室建立形成性实验量化考核体系[3],以动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思维、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可择机安排学生参加临床诊断或见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及时将所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增强与临床的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临床诊断的基本要求,在临床诊断中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和与患者愉快的交流、沟通是提高诊断率的必要步骤,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将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适应专业教学要求
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不少生物化学教师毕业于生物化学、化学甚至药学专业,他们的生物化学和化学知识专业性与系统性较强,而医学临床知识普遍匮乏,难以将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拓展,授课时往往对医学专业性知识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造成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割裂,无法认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可以从多渠道入手,首先,教师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关注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医学知识;其次,通过与临床课程教师帮带互助、师承培训等方式讨教医学方面的知识;再次,可以通过校内外学术交流、专题讲座、视频网络学习,安排非医学专业教师到医学院进修培训等[4],普及生物化学教师的相关医学知识,更好地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的过渡。
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临床医学专业知识
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渗透式教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综合运用启发式、实验式、参观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并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依托的一种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培养某种能力的教学中渗透着与之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并能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5,6]。如学习“胆色素代谢与黄疸”一节,采用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黄疸临床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探讨胆色素的正常代谢过程,并及时运用所学知识,鉴别临床黄疸的类型;再如学习“嘌呤核苷酸代谢”一节时,引导学生解释痛风患者为什么在吃了海产品后会加重病情;还有如何运用尿素合成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不是一门空洞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最终服务于临床。通过这些临床医学知识的渗透,学生逐渐体会到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感到学而有趣,学而有用,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渗透式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医学知识渗透不能生搬硬套,要以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服务临床为目的[7]。渗透式医学教育着眼点不在于给学生以明确的、系统的知识,而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一点一滴的医学渗透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临床实践技能渗透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其及时融入医学理念,形成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毋生平.论医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5):665-666.
[2]黄柏青.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28(4):60-62.
[3]朱洁,汪远金,宋睿,等.生物化学实验形成性量化考核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6-27.
[4]刘蔚.浅谈卫校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医学知识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0(16):115.
[5]池霞,郭锡熔,童梅玲.渗透式教学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40-641.
[6]郑康.渗透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4):60-62.
[7]姜小熙.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渗透式”教学法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95.
G424.1
B
1671-1246(2014)03-0052-02
注:本文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zlgc200956,KJ2012Z216,zlgc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