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的几个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4-03-19顾红光张建国计培良张志智
顾红光,张建国,计培良,张志智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是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量化考核,不仅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全面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评比,实验室岗位设置以及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提供了较直观的依据。但随着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的不断运用,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出现,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法。
1 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化内容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有的高校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化内容分为5个部分,即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教学准备工作量、实验室设备保养维护工作量、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工作量和实验室人员岗位工作量;有的高校将其分为3个部分,即直接实验教学工作量、辅助实验教学工作量和实验室管理及基础建设工作量;还有的高校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化内容分为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量、对外服务工作量和实验技术开发与科研实验工作量4个部分[1-3]。由此可见,各高校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化内容认识不一致,这会直接导致量化方法设计思路上的差异,从而使最终形成的考核方法相差巨大、通用性差。
1.2 实验教学工作量化方法较多,差异显著,局限性明显
在各高校的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方法中,实验教学工作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量化工作的重点。目前实验教学工作量化方法比较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考勤、考核相结合的打分制度;二是在理论课时工作量的计算基础上,分不同类型实验认定不同工作量的修正系数法。第一种方法定性、定量差,比较人性化,但日常管理力度小;第二种方法定量结果直观,但没有活力,局限性明显,且定性、定量较难合理、准确,特别是修正系数依据难寻。
1.3 部分考核内容设计不合理
量化考核中对外服务工作量和实验技术开发与科研实验工作计酬不合理,这两部分工作量许多高校只用作计算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总工作量,但不计发工作量酬金,导致此两项几乎形同虚设,不利于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4 工作量化的实际结果与设计的初衷相违背
实行工作量化考核以后,课时酬金的发放与计算的工作量对应,因未科学设定工作量上限,造成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选择性增强,喜欢做“加法”,多上课“挣工分”,而与课时计算无关的事(比如实验室规划建设、实验室改革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则喜欢做“减法”,能不做尽量不做,实在躲不掉就敷衍,并且对安排在晚上及周末的实验课也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出现工作不到位、实验设施维护不力等问题,引起任课教师的强烈不满,成为突出矛盾[4]。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无节制地上课,也不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且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1.5 过分突出实验室工作的特异性,与教师工作量化方法之间的关联性差
实验教学工作的两个主要群体是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关性。任何一种实验室工作量化方法如果不考虑与教师工作量化方法之间的关联性,都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两者之间的矛盾,最终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2 对策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认识不充分和考核方法设计不科学引起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2.1 明确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的主体
只有分清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的主体,才能对主体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才能进一步研究量化方法,这是根本。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的主体是实验室工作人员,量化的内容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各项实验室工作。在许多学校,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缺编,在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由教师代替的现象,于是在制订工作量化考核方法时出现既要考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又要考虑教师工作特点的现象,这样就使得量化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并且在制订具体细则的时候也容易偏离细则制订的主要方向。因此,要把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以此制订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当教师承担实验室的部分工作时,其工作量的计算按实验室工作人员标准执行。
2.2 确定实验室工作量化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5],其中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辅助工作[6]和实验室基础管理工作3个方面的工作量大,涉及的人员多,应科学设计量化方法,将其作为实验室的基本工作量;实验室建设规划、社会服务、实验技术革新等非常规性工作的工作量小,涉及的人员也少,可以采用其他现成的工作量计算方法,这是实验室工作的发展提升部分,应作为实验室奖励工作量。在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过程中,这两部分的工作都要得到体现,并且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这两部分工作所占的比例。
2.3 合理设计量化方法
实验教学工作量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直接承担实验教学所产生的工作量,与实验教学任务数相一致,一般根据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验课时数来计算,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分组人数、实验批次、课程实验难易度等因素。
实验教学辅助工作量是为了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所做的各项准备或辅助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大量实验室管理工作都是因为实验室承担了教学工作任务后产生的,因此可以将这部分工作都按实验教学辅助工作来汇总,仅给予一个调整系数,简化计算方式。这部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实验室安排、耗材采购、器械及试剂准备、设备维护、卫生安全、实验报告批阅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涉及的内容很繁琐,但都与实验教学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应当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验课时数作为基数,通过系数换算的方式计算具体值。
实验室基础管理工作量是指在实验室无教学工作量的情况下,为保证实验室始终处于可用状态而做出的基础管理工作。其内容与实验教学辅助工作相近,但设备、器械的维护及实验室的卫生安全管理将成为主要内容。确定实验室基础管理工作量,可以方便对所有实验室进行比较,从而为实验教学辅助工作量的简化计算打好基础。一般通过设备总价值、台(套)数、实验室面积等因素来综合确定,各实验室之间差距不应太大。
实验教学辅助工作量和实验室基础管理工作量由于受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工作的效果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异。为了确保给予的工作量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付出相匹配,必须对其工作的效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这部分工作量进行修正。考核合格的,给予全部工作量;不合格的,只能按比例给予工作量。工作量修正考核的方法可以《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为基础,将其中的第三项仪器设备、第五项环境安全和第六项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作为重点,进行细化后产生。
社会服务工作量是指实验室为满足校内外师生教研和科研、学科竞赛、实验室开放等任务而承担的工作。承担校内外师生教研和科研的工作量,可以根据学校科研主管部门或实验室主管部门统一制订的收费标准,按服务时间所收费用进行比例分配。完成学科竞赛、实验室开放等任务的工作量,可以通过实际参与人数与标准教学班人数的比值乘以单位工作量,再乘以教学时间来实现;也可以采用项目制管理的方式,根据最终完成情况,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贡献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行确认。
实验技术革新工作量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改进、创新实验技术、设备等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这一内容涉及面较窄,并且由于对于技术革新本身及其价值认定都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来进行申报、认定并计酬比较合适。
其他实验室工作量包括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实验室检查及参观等。这些工作在整体的实验室工作中只占较小部分,可以通过加班补贴或工作补贴的方式进行结算。
2.4 科学设定工作总量及各类工作量比重
量化方法必须实行总量控制,可以根据菲波那契数列的原理[7],以近三年全部实验室工作人员年人均工作量为基数,这一基数相当于工作总量的61.8%,则可以推出总工作量应相当于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年人均工作量的1.618倍左右。
确定工作总量以后,还需进一步确定不同类型工作量所占的比例。上述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辅助工作和实验室基础管理工作为基本工作量,占比80%左右,但不能超出[8];社会服务工作、实验技术革新工作和其他实验室工作为奖励工作量,占比20%左右,允许超出。这样设计既控制了工作总量,又能减少部分工作无人承担的现象,并且今后还可以通过调整比例的方式来适应学校发展对实验室工作的要求。
2.5 建立实验室工作量与理论教学工作量之间的比值
实验室工作量计算结果最终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放在一起进行核算,因此应确定实验室工作人员单位工作量与教师单位工作量之间的合适价值比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实验室工作量计算方法设计之初,就认定了一个单位的实验室工作量与一个单位的教学工作量之间的比值,约为0.75左右,认定的依据主要是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但对工作强度的比较缺乏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计算单位课时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平均能量消耗值来进行比较,说服力更强。
3 结语
实验室工作量化考核工作的开展意义深远,但考核方法设计的好坏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何科学地设计出一套优秀的考核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改进。我们针对我校实际,参考了许多兄弟高校的实践经验,找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高职高专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实验室工作方面的侧重各有不同,我们的研究结果比较适用于教学型及高职高专类型的高校。
[1]何月英,沈静,房杏青,等.高职院校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44-46.
[2]牛永宏,樊顺厚,黄玉珍.计算实验技术人员编制模型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104-105.
[3]叶鹏,吴元炎.高职实验室人员工作绩效量化考核方案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77-79.
[4]陈作明,赵丽杰.实验教学工作量考核的改革与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141-144.
[5]魏伟.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机制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157-161.
[6]李艳红,王春梅.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考核体系及标准建立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27-29.
[7]郑庆安,侯绍君.菲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的内在联系及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2):33-35.
[8]樊敏,宋世军.变权综合算法在高校实验室工作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