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促进高校财务规范

2014-03-18邓鸿飞

会计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会计高校档案管理

邓鸿飞

【摘 要】 立足于会计服务经济和体现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从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资料档案加工生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制度和技术挑战导致的信息失真,从多元化创新角度提出了规范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加强高校财务规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校; 会计;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123-02

会计法是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对象。以此为核心,各级会计组织需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分析、检查等经济管理活动。高校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服务业,需加强贯彻十八大精神,切实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重要社会责任,评价高校社会责任履行的效果,会计监督必不可少,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亦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档案真实是推进法制化管理的基础

任何一个经济组织和团体都离不开经济活动和经济责任的考核,而会计系统是这一历史使命的直接承担者,会计系统加工形成的报表的信息资料将成为重要的历史档案资料留作高校运营管理等重要历史事件核查的重要依据,而会计资料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是重要基础。

(一)会计档案质量决定了高校的考核质量

会计资料是高校会计档案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会计资料一般是指高校会计人员根据法定程序加工而成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资料为报表使用者展现了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各项预算资金运用的合规性。现代社会中,高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延伸至各层级的政府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直接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秩序。高校运营管理是否践行了法制化轨道,在其会计档案中必将有明确体现,是上级机关事后考评的依据。低质量的会计资料不可能作出客观、高质量的高校绩效考核。

(二)会计档案质量提供了教育产业反腐的利器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核算行使财务监督职能,需以高校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以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档案为依据,对高校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检查与控制,实现内部监督职能,并为外部监督机构提供真实的高校会计资料进行检查鉴定,以便对高校运营管理与会计管理的评价。近年来高校搬迁及其他基建工作中查处出来的腐败案件,以及违规挪用教学科研经费等贪污案件,无一不是从会计档案中找出端倪,无一不需要会计资料作为有力证据。

(三)会计档案合规管理实现了管理手段的提升

我国《会计法》在立法宗旨和修订内容上,均对确保会计资料质量、规范会计管理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表明《会计法》的根本任务就是规范会计活动,力求会计资料完整可靠,为提高高校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效率及稳定财经秩序保驾护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手工账务处理的随意行为,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为此,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局限与挑战

会计资料档案的真实完整性高度依赖于信息加工处理过程的可靠性,挑战会计档案资料真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会计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内控体系的严密性和技术支持平台的安全性。

(一)会计制度规范体系仍不够细致

当前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意图与市场管理目标的高校会计管理体制还处于改革调整过程中,所执行的会计制度相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组等概念而言完备性不足,对于高校自行采购的零星设备核算并未强制要求按项目进行归类核算,各高校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偏离法规主旨来谋求套取预算收入等的局部利益,通过将同一个较大项目的采购活动规避在政府统一采购系统之外,化整为零,让事后监督无法将业务的真实面貌还原,给监管带来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会计资料造假,导致留存的会计档案可靠性和完整性不足。而电算化手段引入会计工作之后,高校在修订自身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够及时,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只注重数据的保管而忽视数据环境(软件系统和硬件环境)的管理,甚至因疏于管理导致会计档案的自然损坏甚至人为破坏,形成会计资料信息失真的潜在风险。

(二)利益驱动导致造假,内控措施不到位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基本界面上能够防范操作人员的舞弊行为,但出于特殊需要的高校部分会计管理软件,则可能通过自行开发实现,虽然操作界面并不出现后台数据管理窗口,但可通过快捷组合热键开启这类隐藏数据管理窗口。部分高校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试图利用电算化会计系的隐藏数据管理窗口来操纵谋求局部利益,试图给小集体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被修改过的会计系统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体现了其自身利益最优的结果,不能反映高校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属于有动机地操纵会计系统生成了虚假信息,降低了会计资料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会计支持系统的安全性仍留隐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高校已经推行了会计电算化核算管理,使得防控会计舞弊更为隐蔽,查处难度被加大,会计档案真实性受到挑战。除了一些单机版会计电算化软件会隐藏快捷热键开启的数据管理窗口可供隐蔽修改业务数据外,基于自建服务器使用的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可以与软件提供商的售后服务人员通过软件维护途径直接在服务器上篡改相关数据,操作手段更为隐蔽,这些行为的专门立法尚未引起重视。此外,基于网络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网络数据库的开放性,易被病毒攻击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若不强化系统控制,电算化会计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将远高于手工会计系统。

三、多角度创新会计档案管理模式

会计档案管理的日趋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并有效做好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技术手段升级和从业人员同步提升等有效的配套管理工作方能显示出成效。

(一)制度建设上实施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endprint

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部及档案局在2011年联合下发的会计档案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统一而明确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即会计档案管理需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建议进一步细化、同级财政部分作为统一领导主体,将高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实行权限分离,软件的正常核算操作由高校自行管理,而数据的后台维护则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采购和付费,一旦发现协助高校违规篡改数据行为,将解除服务合同,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加大其违规成本。

(二)技术手段上采用未来通用的报表格式

会计文件和相关法规等文档资料的保存通常需要用专门的会计软件来处理。我国正着手开始采用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各项准备和试运行工作。这一技术基于互联网传递数据,避免数据服务器存在于高校本地,可统一建立在同级或上级财政管理部门,杜绝后台进入服务器修改数据库的可能。同时,采用这一独立而开放的国际标准语言后,可对信息进行分类并加上标签,就使得这些信息在经济组织内部和外部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地对财务信息进行自动搜寻与使用。随着会计报告范围的延伸,也能促使改变当前单一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转向更丰富多样的交互财务报告模式,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更加高效利用会计资料档案提供便利。

(三)从业准入上持续提高档案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要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也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从业知识,对会计基本流程和要素具有职业敏感性。不能把会计档案管理当成普通图书管理员的角色,不仅要在岗位准入上和工作中能切实坚持履行职责,遵守各项法规,模范履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廉洁与公正,还要加强对审计业务、计算机、网络安全、会计电算化等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加大档案管理者对前台财务核算人员的后期监督与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1998(8).

[2] 魏黎.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档案,2009(4).

[3] 闫全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05(8).

[4] 江明伟,郭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4).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高校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