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与企业竞争力

2014-03-18李彦霖程军李强

会计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发投入竞争力

李彦霖+程军+李强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视野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企业也在不断地融入世界,开始新一轮高起点的竞争。为了抢占发展先机,夺取技术标准制定的制高点,赢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企业纷纷进行形式各样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文章围绕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研发行为,并且考虑成果转化这一环境因素,深度解析企业研发投入与其竞争力的内在作用机理。通过对2007—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研发投入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良好的技术成果转化环境可以进一步促进这一正面效应,研究还发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这一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研发投入; 技术成果转化;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054-05

一、引言

随着2001年成功入世,中国的企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竞争与挑战。在历经技术吸收与引进的阶段之后(林毅夫和张鹏飞,2005),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国需要转型,产业需要升级,企业需要创新,为此,2006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创新型国家”这一概念。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企业展开新一轮的竞争与角逐:技术壁垒、标准之争等(宋明顺等,2009;张斌,2013)。中国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临着更为艰难的挑战,如果中国企业不能扭转先前作为被动的融入者和单纯的制造者的印象和角色,成为核心技术掌握者以及技术标准制定者,那么中国很可能将在这一轮竞争中失去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的先机。

十八大针对这一全球态势细致的分析之后,指出中国应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发展增加强劲的驱动力。2013年9月下旬的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则进一步指出这一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不仅需要全球化视野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企业着眼于市场进行实质有效的创新。目前,对于企业研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得到较多的研究(赵武阳和陈超,2011;孙维峰和黄祖辉,2013;Pandit et al.,2011;Ciftci et al.,2011),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2013)则指出,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及所处的制度背景与经济环境。这一点正是现有大多数研究的缺憾,这些关于企业研发的实证研究对中国情境的认知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为此,本文立足于中国转型经济发展情境,结合经济环境中的技术成果转化这一外生因素,深度解析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经验数据支持和政策性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新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突破了新古典理论(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对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外生性的假定,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即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是内生的(Romer,1990)。这一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参与者的行为抉择。Zeng(1997)则进一步把新增长理论划分为基于资本的增长理论(capital-based growth theory)和基于创新的增长理论(idea-based growth theory),资本增长理论强调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的集聚和投入,而创新增长理论则注重研发投入(R&D)。当然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内涵关联,企业的创新和研发离不开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入,而由企业创新和研发获取的新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投放新产品进入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化不断演进的态势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角逐的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从要素市场到内部运营再到产品市场(李钢,2007)。其中,在众多的竞争形态中出现一种新的竞争理念:技术标准之争,即通过争夺技术标准的制定权来获取市场优势地位,抢占全球价值链的制高点(宋明顺等,2009)。企业为了获取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发活动,近年来已有众多的学者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拓展:企业通过研发投入,获取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更好地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谢小芳等,2009)。严成木梁等(2010)通过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省际间的数据,发现研发投资回报率要比资本投资回报率更高,适当地增加研发投入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近年来,学者进一步细化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孔宁宁等(2010)从战略管理视角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这一创新战略可以显著地改善企业的绩效;赵武阳和陈超(2011)则从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企业研发投入与价值的关系,其研究发现董事会报告的研发披露更具市场认可度、更具价值相关性;Ciftci和Cready(2011)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研发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Pandit et al.(2011)同时研究了研发投入和产出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发现研发投入可以提高研发产出,且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孙维峰和黄祖辉(2013)结合广告支出来探究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要优于广告投入。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研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组织理论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建立、维持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但是这一影响链中还需要一个催化剂,即成果转化。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形成的成果只有借助一定的形式进行转化才能补偿其研发投入,进而实现增值创收(贺德方,2011)。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则在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培育和提高,即追求产出绩效(陆国庆,2011;周亚虹等,2012)。企业研发活动并不是单独割裂的个体,而是处于产业链之下的行为活动。当该产业链存在较为成熟的技术成果转化市场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可以通过市场尽快收回研发成本,同时提升企业在要素市场上的竞争力。Pandit et al.(2011)在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时发现,研发产出的专利数及引用数可以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

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创新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但是企业的创新活动同样离不开技术研发交流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创新活动具有产业集群效应使得这些影响因素呈现一定的地区性,魏守华等(2010)与付晓霞和吴利学(2012)在研究企业创新时都提及到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地区性差异,在创新环境良好的地区,尤其是技术成果转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间可以展开技术研发竞合,扩大创新的影响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技术成果转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对竞争力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2006年我国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在该准则下企业的研发活动费用有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即“研发支出”,故本文选取这一重大事件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制度起点。选取深沪股市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①,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取4 378个研究样本。本文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系列数据库,成果转化这一数据则来源于樊纲等学者著写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一书。

(二)变量设计

企业竞争力(competition)。一般学者在研究研发时会选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ROS以及Tobins Q来表征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影响(陆国庆,2011;Ciftci和Cready,2011;Pandit et al.,2011;孙维峰和黄祖辉,2013)。本文则选取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度量企业竞争力,在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现金为王,经营活动现金流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价值链关系,更可以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水平(李芳懿,2011),这些因素均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消除变量的量纲问题,本文采用傅晓霞和吴利学(2012)的做法,对主要研究变量(competition,R&D以及intangible)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研发投入(R&D)。与谢小芳等(2009)不同,本文的研发投入是企业报表中的研发支出这一原始数据。因为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企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这两个变量均是同一层级上的,所以本研究中的R&D更适合采用原始数据。

成果转化(transfer)。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离不开成果的转化(贺德方,2011;陆国庆,2011;周亚虹等,2012),若企业所在地区的技术创新环境较好,技术成果转化将更为便捷,企业的研发能力将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该项指标选自樊纲等学者(2011)著写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一书中技术成果市场化这一指标数据。

本文控制变量的选取借鉴了谢小芳等(2009)、Ciftci和Cready(2011)、Pandit et al.(2011)以及孙维峰和黄祖辉(2013)等学者的做法,分别设置销售费用(sell)、无形资产(intangibl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double)、高管持股比例(manage)、公司成立年限(year0)、公司上市年限(year1)、资产负债率(level)、产权性质(type)以及公司规模(size)。此外本文还设置相应的虚拟变量控制年份和行业差异。

本文主要的研究模型如下:

四、实证分析

为说明研究数据的分布情况,本文对主要变量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R&D的标准差反映出不同企业之间的研发投入存在一定的差异,transfer表明不同地区间的成果转化水平有所不同,结合原始数据来看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区的成果转化水平稍高,拥有较好的创新环境。从产权性质type来看,样本公司中国有与非国有的数量分布基本相近。

表2报告了回归结果,从回归(1)来看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这与本文的假设1相符,与Peters(2008)基于德国公司数据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公司进行创新有助于改善公司的业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重新认识到创新的价值:创新是化解危机阴霾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十八大报告郑重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性的调整提到战略的高度,这一战略的实质是推动以企业为主要代表的市场主体进行创新,并且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改善经济效益。回归(1)从微观经济层面验证了企业创新活动的价值——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的创新研发离不开硬件的支持——足够的研发投入,更离不开软件的配套——良好的创新环境(魏守华等,2010;付晓霞和吴利学,2012)。在有效的成果转化市场中,企业不仅可以迅速地实现创新的价值,收回研发成本,更可以借助技术市场的力量推动和加快企业研发的进程,这些将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回归(1)transfer和R&D*transfer的系数均显著为正,验证了本文的H2,即良好的技术成果转化市场可以促进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培育。

随后分析中先后引入销售费用(sell)和无形资产(intangible),公司治理因素(first,double和manage)以及公司成熟度(year0和year1)等变量均未改变先前的结论,这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稳健。

为进一步探究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模型置于不同情境下进行回归分析。汪海粟和韩刚(2007)的评述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及其经济效益,为此本文按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来对全样本进行分组②,分组的标准是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均值。实证结果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比较大的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而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这一结果表明,企业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下,其创新活动才能得到更高的认可,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进而强化其自身竞争力。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则为这一政策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

其次,本文还将全样本按研发投入的程度进行分组,以行业为群体计算R&D的行业均值,以行业均值为标准将样本分为高低组。行业的R&D水准比较高则说明该行业普遍对研发活动比较重视,在这类行业中研发活动对其竞争力提升有显著性的影响;反之,在行业R&D水准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竞争力影响不大。这表明R&D存在一定的行业效应——不同行业其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竞争力的塑造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在哪一组,无形资产均对其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见表3)

五、结语

本文以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与其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到地区因素,即成果转化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塑造企业的竞争力,这说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离不开资源的配置。除了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外,其所在的创新环境因素也相当重要:在成果转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形成其竞争力时更有效率。为此,要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及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指示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性的调整,在微观上,企业自身需要适当地增加研发投入,切实为创新配置相应的资源,在企业层面贯彻和践行创新理念;同时在宏观上,政府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此外,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影响到研发投入与竞争力的关系,在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件下,企业的研发投入更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培育。这表明政府在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不被侵犯,提升企业从事知识创新、研发创新的动力。这一措施的落实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创新的行列,最终将会提升整个国家层面的创新水平。实证结果还发现,并非所有的行业其研发投入都能有效地塑造企业的竞争力,即不同行业间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这一实证结果初步表明,虽然目前党和政府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是企业应该根据切身实际来配置研发资源,不能盲目地进行不必要的高投入,造成资源错配,甚至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相关数据的滞后性导致本文研究时期较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二是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代理变量的选择仍待于进一步细化,因为按照目前的计量方式将难以测度到企业在失败的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这些疑难问题的攻克将会大大推动现有的研究,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更好的政策性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明顺,赵志强,张勇,等.基于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贸易技术壁垒:“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化问题”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09(3):155-158.

[2] 张斌.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J].财政研究,2013(4):58-61.

[3] 赵武阳,陈超.研发披露、管理层动机与市场认同:来自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4):100-107.

[4] 孙维峰,黄祖辉.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3(2):44-51.

[5]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5-11.

[6] 谢小芳,李懿东,唐清泉.市场认同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吗?来自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9(3):299-314.

[7] 孔宁宁,张新民,唐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9):112-120.

[8] 贺德方.对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1(11):1-7.

[9] 陆国庆.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1(2):138-148.

[10] 周亚虹,贺小丹,沈瑶.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J]. 经济研究,2012(5):107-119.

[11] Pandit S,Wasley C E,Zach T. The eff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inputs and outpu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R&D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2011,26(1):121-144.

[12] Ciftci M,Cready W M. 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52(1):62-80.

[13]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 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S71-S102.

[14] Zeng J.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R&D and economic growth[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7:1023-1038.

[15] Peters B.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electronic resour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 firms[M]. Springer,2008.

其次,本文还将全样本按研发投入的程度进行分组,以行业为群体计算R&D的行业均值,以行业均值为标准将样本分为高低组。行业的R&D水准比较高则说明该行业普遍对研发活动比较重视,在这类行业中研发活动对其竞争力提升有显著性的影响;反之,在行业R&D水准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竞争力影响不大。这表明R&D存在一定的行业效应——不同行业其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竞争力的塑造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在哪一组,无形资产均对其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见表3)

五、结语

本文以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与其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到地区因素,即成果转化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塑造企业的竞争力,这说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离不开资源的配置。除了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外,其所在的创新环境因素也相当重要:在成果转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形成其竞争力时更有效率。为此,要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及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指示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性的调整,在微观上,企业自身需要适当地增加研发投入,切实为创新配置相应的资源,在企业层面贯彻和践行创新理念;同时在宏观上,政府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此外,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影响到研发投入与竞争力的关系,在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件下,企业的研发投入更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培育。这表明政府在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不被侵犯,提升企业从事知识创新、研发创新的动力。这一措施的落实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创新的行列,最终将会提升整个国家层面的创新水平。实证结果还发现,并非所有的行业其研发投入都能有效地塑造企业的竞争力,即不同行业间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这一实证结果初步表明,虽然目前党和政府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是企业应该根据切身实际来配置研发资源,不能盲目地进行不必要的高投入,造成资源错配,甚至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相关数据的滞后性导致本文研究时期较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二是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代理变量的选择仍待于进一步细化,因为按照目前的计量方式将难以测度到企业在失败的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这些疑难问题的攻克将会大大推动现有的研究,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更好的政策性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明顺,赵志强,张勇,等.基于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贸易技术壁垒:“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化问题”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09(3):155-158.

[2] 张斌.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J].财政研究,2013(4):58-61.

[3] 赵武阳,陈超.研发披露、管理层动机与市场认同:来自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4):100-107.

[4] 孙维峰,黄祖辉.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3(2):44-51.

[5]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5-11.

[6] 谢小芳,李懿东,唐清泉.市场认同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吗?来自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9(3):299-314.

[7] 孔宁宁,张新民,唐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9):112-120.

[8] 贺德方.对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1(11):1-7.

[9] 陆国庆.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1(2):138-148.

[10] 周亚虹,贺小丹,沈瑶.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J]. 经济研究,2012(5):107-119.

[11] Pandit S,Wasley C E,Zach T. The eff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inputs and outpu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R&D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2011,26(1):121-144.

[12] Ciftci M,Cready W M. 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52(1):62-80.

[13]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 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S71-S102.

[14] Zeng J.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R&D and economic growth[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7:1023-1038.

[15] Peters B.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electronic resour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 firms[M]. Springer,2008.

其次,本文还将全样本按研发投入的程度进行分组,以行业为群体计算R&D的行业均值,以行业均值为标准将样本分为高低组。行业的R&D水准比较高则说明该行业普遍对研发活动比较重视,在这类行业中研发活动对其竞争力提升有显著性的影响;反之,在行业R&D水准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竞争力影响不大。这表明R&D存在一定的行业效应——不同行业其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竞争力的塑造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在哪一组,无形资产均对其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见表3)

五、结语

本文以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与其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到地区因素,即成果转化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塑造企业的竞争力,这说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离不开资源的配置。除了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外,其所在的创新环境因素也相当重要:在成果转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形成其竞争力时更有效率。为此,要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及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指示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性的调整,在微观上,企业自身需要适当地增加研发投入,切实为创新配置相应的资源,在企业层面贯彻和践行创新理念;同时在宏观上,政府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此外,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影响到研发投入与竞争力的关系,在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件下,企业的研发投入更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培育。这表明政府在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不被侵犯,提升企业从事知识创新、研发创新的动力。这一措施的落实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创新的行列,最终将会提升整个国家层面的创新水平。实证结果还发现,并非所有的行业其研发投入都能有效地塑造企业的竞争力,即不同行业间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这一实证结果初步表明,虽然目前党和政府倡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是企业应该根据切身实际来配置研发资源,不能盲目地进行不必要的高投入,造成资源错配,甚至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相关数据的滞后性导致本文研究时期较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二是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代理变量的选择仍待于进一步细化,因为按照目前的计量方式将难以测度到企业在失败的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这些疑难问题的攻克将会大大推动现有的研究,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更好的政策性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明顺,赵志强,张勇,等.基于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贸易技术壁垒:“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化问题”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09(3):155-158.

[2] 张斌.全球化视角下的我国企业专利战略研究[J].财政研究,2013(4):58-61.

[3] 赵武阳,陈超.研发披露、管理层动机与市场认同:来自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4):100-107.

[4] 孙维峰,黄祖辉.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3(2):44-51.

[5]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5-11.

[6] 谢小芳,李懿东,唐清泉.市场认同企业的研发投入价值吗?来自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9(3):299-314.

[7] 孔宁宁,张新民,唐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9):112-120.

[8] 贺德方.对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1(11):1-7.

[9] 陆国庆.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产业创新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1(2):138-148.

[10] 周亚虹,贺小丹,沈瑶.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绩效研究[J]. 经济研究,2012(5):107-119.

[11] Pandit S,Wasley C E,Zach T. The eff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inputs and outpu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R&D expenditur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2011,26(1):121-144.

[12] Ciftci M,Cready W M. 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52(1):62-80.

[13] 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 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S71-S102.

[14] Zeng J.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R&D and economic growth[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7:1023-1038.

[15] Peters B.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electronic resour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 firms[M]. Springer,2008.

猜你喜欢

研发投入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日本竞争力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影响分析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