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途径

2014-03-18王萌

2014年39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创业创业教育

王萌

摘要: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值此之际,当代中国正需要大量的具有创业精神的新生力量与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创业者则是这其中的中坚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在不断推进与发展,从精英化到草根化,从官本位到民本位,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激烈社会变迁也正愈演愈烈。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首先要树立的就是大学生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创业实践的前提条件,它直接解决的是大学生敢不敢创业的问题。

关键词:创业;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

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有效培养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勇敢自信、自主自立、勤恳奋斗、诚实守信等心理品格,使大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开拓视野、创业意识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充分分析创业教育本质的基础之上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进行系统的研究,深入大学生群体中去,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大学生企业家精神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实现成效,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科学性的系统研究,才能真正解决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所占比例太低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一)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一种善于寻找和利用机会,敢于冒险,为创造出新的价值,竭尽智慧全力以赴的文化与心理过程。企业家精神的强弱也主要取决于创业者的创造意愿。创业者创造意愿越强烈,向未来前进动力越明确,信念越鉴定,企业家精神越切合实际、持续越持久,创业实践活动越能长期发展。因此,企业家的首要本质体现在创业者的创造精神。回顾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与艰苦奋斗、自主创造的精神息息相关的。可见,创造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推进创业精神,加快富民兴国,不仅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不断奋斗的创造行动;要鼓励开拓、支持实干,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者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发展就是创造,剔除创造就谈不上发展。

(二)自主精神

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强调了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特别突出的是创业者的自主精神,即自由创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自主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也是创业精神的本质之一。马克思哲学中对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改变实践的能动活动作了深刻的阐述,可见,企业家精神具有各种实践特征,它是以实现人和社会共同发展和改造为目的。自主精神能够实现创业精神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所在。

(三)创新精神

创业实践活动是对现实的超越与变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与开拓。创新精神作为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既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过程,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创业精神需要植根于传统,是对旧思想、观念和方式的演变和更新,它必须立足于当下时代,与现实时代进行互动、发展。因此,创新精神给予了企业家精神一定的时代特征,能够对时代发展进行积极响应。对于创业者来说,寻找机遇、追求机遇是创业开始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正是创新精神对时代机遇把握的积极体现。紧追时代步伐,使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在时代精神中,是创新精神需要不断实现的目标,同时才能实现在新时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成就创业的新蓝图。

二、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意义

(一)企业家精神培养是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必要环节

拥有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生,就拥有了创业成功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将成为大学生生活工作的自觉追求和内在动力。任何创业过程都是艰苦的,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挫折,拥有企业家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战胜艰难险阻,不畏困难,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的拼搏的恒心;在创业顺利时,企业家精神也能够激励大学生不骄不躁,稳扎稳打,更加坚定创业成功的信念。

(二)企业家精神培养是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需求

企业家精神培养研究是对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充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政治多元化的发展,世界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创业教育过程中只进行技能和知识训练的方法早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对创业教育进行内容的更新,发掘创业教育本质的源泉既企业家精神,通过对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教育,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精神支柱与内在动力。

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途径

(一)完善高校创业精神培养课程体系

第一,高校要优化创业教材。高校选用的创业教育教材应依据我国经济文化特殊性,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依托在创业领域内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参考国外优秀教材,并依据我国经济形式以及国内创业成功者的经历和经验,编写出一套符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教材。

第二,增加大学生创业课程时数。高校应根据本校的自身特点和自身情况,突出本校的优势课程,增设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选修课程,并且有计划的、科学的增加创业教育课程时数。

第三,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国高校设立的创业教育课程,数量上非常有限,质量上也并不高,需要进行综合性改革,加强创业精神培养课程,挖掘现有课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元素,使其形成科学、严谨、高效的课程体系。

第四,高校要促进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渗透。高校还应当将企业家精神培养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科研中,实现创业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有机融合,使创业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可以使大学生不仅局限于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接受企业家精神培养,而是能够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中全方位地体验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纵横交错的课程体系,扩大视野,放宽视角,不断深化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企业家精神培养成果,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开展企业家精神实践培训方法

第一,挖掘校内资源,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应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场地,配置办公桌椅和文件柜,开通电话和无线网络,减免房租。为了方便创业团队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应在孵化园管理办公室内配备专门的会议室、接待室、打印机、复印机和投影仪,用于团队培训、会议、接待以及日常办公。

第二,依托孵化园,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硬件(办公场所、网络设备、办公设备)和软件(系统培训、政策法规咨询、工商税务、投融资、法律咨询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支持。

第三,整合政府社会资源,优化大学生创业园。优化后的园区应当引入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团队和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进行运作;通过整合政府的政策优势、企业的资金优势和高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助推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创业行业知识培训、技术咨询和市场指导服务,开辟创业扶持渠道。

(三)营造家庭创业环境

第一,当代家庭教育必须努力摆脱世俗的成才观和传统的落后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子女考上大学之后更是对其毕业后的工作去向给予了殷切期望,在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子女能够进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是最理想的择业方式,或者在一个大型外资、合资企业中任职也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这种世俗的成才观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成为家庭创业文化环境形成的巨大绊脚石。传统的“稳定收入”、“平凡生活”的择业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当代家庭观念必须与时俱进。

第二,父母应该改变对子女的培养方式。父母要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抛弃以往对孩子溺爱的教育方式,给与孩子直面困难的机会,使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面对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能力。从小让子女树立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其合作意识、使命感、责任心。父母要减少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约束,让孩子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成长,多让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机会。只有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小孩,才能拥有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判断力。(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马研部)

参考文献:

[1]蒋璟萍.创业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功能[J].沈阳大学学报,2004(1)

[2]谷力群.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创业创业教育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