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通海县结核病防治社会效益与卫生经济学评价

2014-03-18许可辉杨春琼林广启普静波

卫生软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通海县涂阳肺结核病

许可辉,杨春琼,林广启,普静波

(通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通海 652700)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海县自2003年7月开始实施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过2004年一年的实践、整改和提高,2005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现状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期间利用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基金和全球基金四轮一期、二期提供的资金支持,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行短程督导化疗和管理,以期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成本-效益”原则下,控制乃至消灭肺结核。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通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初诊患者登记本、实验室登记本、肺结核病人登记本、肺结核病人转诊及追踪登记本,财务业务的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及各种临时报表、拨付款单据。

1.2 方法

1.2.1 病人的发现

因症就诊、转诊、追踪、因症推荐及接触者检查、健康检查是结核病人发现的方式。

1.2.2 经费使用

主要用于病人的免费检查、转诊、追踪及报病有奖费用、治疗药品、督导管理。

1.2.3 卫生经济学评价的主要指标

患者住院费用,按卫生部统计全国结核病人平均费用每例6400元基数计算[1]。误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计算基数采用 2000年流调资料,每例肺结核病人为890.10元[2];运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测算方法计算肺结核患者疾病经济负担[3]。按照结核病流行自然趋势的观点和方法,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可感染10~15人,其中有5%的感染者将成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计算导致间接的DALY值损失[4]。

2 结果

2.1 病人发现登记情况

2.1.1 初诊可疑结核患者来源查痰情况

2005-2012年通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初诊可疑结核患者4987例,其中医疗机构转诊2938例,初诊可疑结核患者 58.9%来自医疗机构转诊,医疗机构参与结防工作的参与率达100%。

2005-2012年免费查痰16,394份,痰培养183例,可疑肺结核患者受检率达224.0/10万,可疑病人查痰率86.1%(4215/4897)。检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44例,其中,检出涂阳病人355例,涂阳检出率达65.2%。

2.1.2 结核病患者发现及登记情况

2005-2012年共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544例,免费治疗544例,占登记病人数的100%。其中,初治涂阳339例,占62.3%;复治涂阳16例,占2.9%;涂阴病人 189例,占 34.8%。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登记率24.4/10万,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15.2/10万。

2.2 病人治疗管理

2.2.1 2月末痰菌阴转情况

2005-2012年共登记和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355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 339例,2月末痰菌阴转率 98.8%(335/339);复治涂阳病人 16例,2月末痰菌阴转率93.8%(15/16)。

2.2.2 病人治疗转归

2005-2012年共登记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355例,治愈347例,治愈率97.7%(347/355),其中: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 97.9%(332/339);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93.8%(15/16)。

2005-2012年共登记治疗涂阴肺结核病人189例,179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持续阴性,完成疗程率 94.7%(179/189);在治疗过程中非结核死亡 5例,占2.6%;结核死亡 2例,占1.1%;因毒副反应拒治3例,占1.6%。

通海县2005-2012年,共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44例,治愈526例,治愈率96.7%(526/544)。

2.3 经费投入

2005-2012年防治期间的经费来源,中央级经费24.13万元、省级经费26.25万元、市级经费6.51万元,县级经费3.98万元,全球基金项目5.73万元,世行项目10.54万元,JICA项目2.25万元,共投入81.39万元。

2.4 经济效益评价

2.4.1 卫生经济学评价2.4.1.1 节约治疗资金

2005-2012年实际结核病防治费用支出74.31万元,登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26例,若按照每例费用6400元计算[1],需要资金 336.64万元,节约防治资金262.33万元。

2.4.1.2 减少结核感染人群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情况

2005-2012年共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347例,按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每年可感染10~15人计算,若其中5%的感染者将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项目防治期间使3470~5205名健康人群免遭结核病感染的威胁,减少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74~260人。

2.4.1.3 项目的实施避免的经济损失

按减少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74~260人,每个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因治疗的误工损失费890.10元计算[2],避免了因治疗而产生的误工损失费15.49~23.14万元。按每例治疗费用6400元计算[1],可避免111.36~166.40万元的治疗费的损失。

项目实施期间使526例肺结核患者及时恢复健康,并恢复劳动生产力。由于项目实行的是短程督导化疗,患者不用住院治疗,减少甚至避免了患者的误工损失费用,按每例890.10元误工费计算[2],可避免误46.81万元损失。

2.4.2 成本-效果分析

采用相对效果指标和绝对效果指标作为产出或效果的衡量单位[3]。2005-2012年经费总投入81.39万元,实际总支出项目经费74.31万元,共发现并治愈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26例,项目实施的成本-效果为发现并治愈1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成本费用为1412.74元。

2.4.3 成本-效用分析

采用 DALY来反映疾病干预措施对人类健康的综合影响程度。DALY反映的是疾病状态下损失的生命年,用来反映疾病干预措施挽回的DALY损失[3]。

2.4.3.1 直接效用

2005-2012年共治愈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26例,按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DOTS)进行管理,每治愈1例肺结核病人避免的 DALY损失10.539年计算[3],共挽回5544年。按照玉溪市平均期望寿命 73.59岁计算[5],共获得75个完整生命。按照投入产出计算,每挽回一个 DALY所投入成本为134.05元。

2.4.3.2 间接效用

2005-2012年期间,共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347例,按照结核病流行自然趋势的观点与方法,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每年可感染10~15人,其中有5%的感染者将成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计算[4]。据此,可使 3470~5205名健康人群免遭结核病的感染,减少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174~260人,避免了新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DALY损失1833~2740年。

2.4.3.3 经济效益

节约治疗资金:2005-2012年累计治愈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526例,按每例费用 6400元计算[1],需要经费336.64万元。实际平均治疗 1例肺结核病人仅需要1412.74元,526例肺结核病人实际支出资金74.31万元,实际节约资金262.33万元。

由结核病引起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包含诊疗费、就诊费、误工费。由于通海县实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患者无需住院治疗,且短程化疗可减少甚至避免了患者的误工费。按每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因治疗而产生的误工费890.10元计算[2],项目实施期间避免结核病患者误工费46.81万元。项目实施期间减少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74~260人,按每例费用6400元计算[1],可节省治疗费用111.36~166.40万元;按每个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因治疗而产生的误工费890.10元计算[2],八年避免了误工费15.49~23.14万元。

以上四项累计节省资金 435.99~498.68万元,项目实施期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4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将投入与产出用可直接比较的统一货币单位来估算[3]。2011年通海县人均GDP1.8501万元/年,按挽回DALY损失5544年计算,可挽回GDP损失10,256.95万元。以GDP计算产出,即治愈1例肺结核病人可挽回GDP损失19.50万元,每投入1元钱,可挽回GDP损失138.02元。

2011年通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36元,按治愈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26例计算,避免因疾病造成的个人经济损失达391.13万元;以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产出,即治愈1例农民患者可避免减少个人收入6.88万元,即投入 1元钱,可避免减少因疾病造成的个人收入损失55.47元。

8年减少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74~260人,避免了新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DALY损失1834~2740年,按2011年通海县人均GDP1.8501万元/年计算,共挽回GDP损失3392.70~5069.53万元。按2011年通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436元计算,避免因疾病造成的个人经济损失达129.39~193.34万元。

2.5 社会效益评价

肺结核患者中的3/4为最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农村患者居多。全国约 80%肺结核患者在农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结核病仍是制约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6]。通海县作为中西部县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意义,8年结核病防治项目的实施,治愈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26例,使他们及时恢复了健康,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去,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很大的财富。

3 讨论

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过去由于治疗时间长,有的采用住院治疗,治疗费用高,且用药不规范,服药种类多,毒副作用较大,导致很多结核病不能规范地完成疗程。2005-2012年,通海县由于引入了外部项目的支持及政府部门的重视,投入了一定经费,对患者实行了减免,对基层医务人员给予一定激励(报病奖、管理费),一方面,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同时调动了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使治疗的规律性和全程治疗管理得到了充分体现。2005-2012年共登记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97.7%,其中: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97.9%;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 93.8%, 初治涂阴病人完成疗程率 94.7%。达到了WHO提出的85%涂阳病人治愈率及90%的涂阴病人完成疗程率的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

通过8年的结核病防治,通海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为患者节省了经济支出,避免了更多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产生,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程锦泉,杨应周,张 丹,等.深圳市世界银行贷款全人口结核病控制绩效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4,20(7): 73-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李玉梅,龚幼龙.结核病控制的社会经济学评价[J].医学与社会,2000,13(6):11-13.

[4]严碧涯,端木宏谨.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黄正美,范 波,李六九,等.2003-2005年玉溪市不同民族居民预期寿命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8):750-751.

[6]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通海县涂阳肺结核病
健康教育对于肺结核病防控管理的效果研究
频振灯诱杀技术在通海县蔬菜害虫防控中的运用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物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微耕机在通海县应用中的阻碍因素及解决措施
5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病治疗方案中的效果比较
莫西沙星及利福布丁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
牛肺结核病的病理形态学探讨
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