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阑尾炎5 0例
2014-03-17刘大鹏
刘大鹏
(江西省九江县江洲中心卫生院普外科,九江 332100)
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中,慢性阑尾炎占较高病发比例,分析病发机制,与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有慢性炎症病变遗留相关,如管腔闭塞或狭窄、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粘连,阑尾扭曲等。临床以体温升高、右下腹疼痛、中性粒细胞增多、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
西医多应用手术方案治疗,与抗炎配合,虽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且有较高复发率。
中医将慢性阑尾炎定义为 “肠痈”的范畴,运用中医辨证方案,与西医结合治疗,占较高优势,临床效果显著[2]。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西医常规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慢性阑尾炎100例,男57例,女43例, 年龄9~75岁, 平均 (38.2±1.7) 岁, 病程2~19年,平均 (7.2±2.1)年。均为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未有效且及时诊治,转为慢性阑尾炎。与 《常见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 (标准)》相关纳入规定符合,即①腹痛:有右下腹转移性疼痛;②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厌食、呕吐、恶心等;③发热、心率加快,严重炎症时有中毒症状,全身乏力;④白细胞计数与体温轻、中度升高;⑤闭孔内肌试验、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均为阳性;⑥排除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阑尾炎穿孔、右输尿管结石、胃十二指肠穿孔、胃肠炎。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 (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本组选取病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对症处理、对症支持、抗炎等,取头孢松钠2g,加甲硝唑1g,庆大霉素24万U,静脉输入,对感染进行控制,并取维生素C、能量合剂辅助应用,以使机体耐受力提高。针对有明显发热,食欲较差者,输液量为2000ml/d,无明显发热,食欲好者,输液量为1000~1500ml/d,5~10d为1疗程。观察组:在上述西医常规方案治疗的同时,取中药内服,组方:冬瓜仁60g,牡丹皮20g,金银花60g,大黄20g,白花蛇舌草60g,白芍20g,生黄芪60g,赤芍20g,生黄芪60g,薏苡仁20g,蒲公英60g,败酱草20g,穿山甲6g,桃仁15g,延胡索9g,芒硝10g。煎500ml水至200ml,1剂/d,分2次服用,2剂后,芒硝和大典的剂量在3、4剂中可减少。为防患者腹部过度用力,引发阑尾穿孔,患者为局限性腹膜炎时,需禁食,静脉补液以对生理需要予以维持。
1.3效果评定 治愈:腹腔B超检查均正常,腹部无压痛、包块,腹痛消失;好转:体温、血象恢复至正常范围,反跳痛症状明显减轻,右下腹部压痛;无效:体征和症状加重,严重者脓肿溃破,诱发弥漫性腹膜炎。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n(%)]
3 讨论
临床普外科领域急腹症常见类型中,慢性阑尾炎占较高病发比例,青壮年为好发群体,多因自身不注意调养或饮食不节导致[3]。患者中大部分因急性阑尾炎病发后,过分担心手术创伤,或受经济问题制约,而未及时治疗,使病情转为慢性阑尾炎,迁延,并反复发作。就治疗而言,西医多应用对症、抗炎方案,本组选用的头孢曲松钠,对革兰阳性、阴性菌抗菌活性多较强;庆大霉素在细胞感染治疗中应用,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结合细菌核糖体30s亚基,对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加以阻断,使细菌有效杀灭,对细菌繁殖加以控制,进而对炎症进行抑制。维生素C、能量合剂可解毒抗炎,使机体耐受力提高[4]。
中医观点认为,阑尾炎主要由精神紧张、温度环境影响、饮食不节制等引起民,造成阑尾气滞血疲、气机不畅、不通则痛、积热不散、郁久化热、日久化脓[5-6]。临床治疗以化血化瘀、通里攻下、行气化湿、清热解毒、排脓为主。本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的中药处方特性为,芒硝、大黄去瘀活血、清热燥湿、攻下泻炎;蒲公英、薏苡仁、金银花、败酱草具清热解毒、渗湿利水功效,对大黄祛湿解毒有辅助作用;桃仁加赤芍增强活血化瘀效果;冬瓜仁可将恶血外泻、促病灶败浊排除,使生机恢复[7-8]。另外,依据个体病情,中药可随证加减,如体弱、老年人不宜用大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慢性阑尾炎采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除标本兼治外,并使病灶清除,对阑尾壁血液循环加以改善,使阑尾梗阻解除,腔内炎性渗液排除,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需注意的是,在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时,需对患者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对手术和非手术适应征正确把握,局部病变或病情恶化者,需尽快开展手术治疗,并取中药辅治,以改善预后。
总结中医作用,其对炎症反应具抑制效果,可降气行滞、清热化湿,抑菌,与抗生素协调,对腹腔内炎症反应加以抑制,并可预防切口感染,对愈合加以促进;可理气止痛,解痉,对阑尾炎诱发的神经牵涉性疼痛止痛作用明显;对局部组织缺血和血液循环可改善,能破血散瘀、活血化瘀、润燥滑肠,对血管有效扩张,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促进,可较好的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促肛门排气排便,加快肠管蠕动,使肠道功能恢复,如大黄,可使胃肠平滑肌兴奋,蠕动加速[9-10]。且赤芍对纤维组织形成和局部组织病变有抑制效果,对局部纤维蛋白分解加以促进,对术后肠粘连有预防作用,可使远期效果显著改善。
综上,中药具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功效,除抗菌外,还可解除阑尾腔梗阻、改善阑尾壁血液循环,将腔内炎性渗液排出,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比西药更占优势,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健康意义重大。同时,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及时把握手术指征。以防病情恶化。
[1]李洪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2):232.
[3]李永胜,王丽,付作昌.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58-59.
[5]李恒,金俊哲,林飞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阑尾炎64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0):826-828.
[7]闫俊凤,刘云,李立德,等.两种阑尾炎手术方式切口感染的对比调查[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7):582.
[9]谢正强,李亚轩.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64例[J].现代中医药,2007,27(2):29.
[10]亚志华,候建钢,范广岩.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7(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