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三七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 1例
2014-03-17黄菊萍王建华谭禾英邹卫兵
黄菊萍 王建华 谭禾英 邹卫兵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新余 338000)
慢性糜烂性胃炎 (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是成年人的常见病,临床表现多为腹胀、腹痛、嗳气、食少。胃镜表现为平坦或隆起型黏膜糜烂,表面多覆盖白色分泌物或灰黄色苔,并伴黏膜出血或血痂,渗出液多。有临床报道慢性糜烂性胃炎复发率高达20%~60%[1]。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发生萎缩性胃炎,严重萎缩性胃炎常有广泛肠上皮化生,有些合并有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2]。本院收集病程超过半年,内镜下表现为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白及三七散治疗,观察其黏膜修复情况,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例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6岁;病史6个月~3年。
1.2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的CEG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选病史6个月~3年,曾经消化内科治疗,但入选本研究前1月,未经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或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CEG,排除特殊类型胃炎及消化系统其他疾病患者,伴心脑血管、肝、肺、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酗酒和滥用药物者。
1.4治疗方法 将纳入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约41例,随机列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阴性19例,亦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例,对照组9例。治疗组共31例,男19例,女12例,给予口服白及三七散,其中每日白及10g,三七5g,分两次,空腹冲服,疗程4周。对照组共29例,男18例,女11例,给予口服雷贝拉唑胶囊(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20),每次10mg,每日两次口服;联合铝碳酸镁片 (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189),每次1.0g,每日三次,餐后两小时嚼服,疗程4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糜烂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5疗效评价标准
1.5.1 临床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观察腹胀、腹痛、嗳气、食少症状的变化。评分标准:无症状为0分;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为1分;症状明显,部分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为2分;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需要药物治疗为3分;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积分进行比较。
1.5.2 内镜下黏膜修复评价标准 胃镜下病变程度评分,参考改良Lanza标准:0分,无糜烂;1分,≤2个糜烂,局限于1个区域 (胃底、胃体或胃窦);2分,3~5个糜烂,局限于1个区域 (同上);3分,2个区域糜烂,每个区域的糜烂数≤6个,整个胃内病灶数≤10个;4分,糜烂见于3个区域,整个胃内病灶数>10个。内镜下疗效评估标准:积分降至0为痊愈;积分降至1或降低2分为显效;积分降低1分为有效;积分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糜烂愈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将两组患者糜烂愈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1.5.3 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 胃镜下取胃黏膜糜烂组织3块,10%甲醛固定后,常规包埋、切片,做嗜伊红染色。病理结果根据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标准的直观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观察4项指标:①胃黏膜慢性炎症 (单核细胞)浸润程度;②胃黏膜活动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③腺体形态;④腺体密度。以①~②评估炎症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分别记为0、1、2和3分。以③~④评估组织学异常的改变,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分别记为0、1、2和3分。将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情况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嗳气的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两组间比较,腹痛、腹胀、嗳气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 (P>0.05),反酸症状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其中对照组优于治疗组。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临床症状 上腹痛 上腹胀 反酸 嗳气试验组 0.85±0.56 0.83±0.62 0.46±0.53 0.27±0.51对照组 0.87±0.53 0.85±0.57 0.25±0.42 0.28±0.4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内镜下疗效评估 所选病例Lanza标准评分均在2分以上,治疗4周后,绝大多数糜烂愈合,其中治疗组,痊愈22例,黏膜修复光滑,痊愈率 (71.0%),总有效率93.5%;对照组痊愈8例,痊愈率 (27.6%),总有效率82.8%,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内镜下疗效评价情况 [n(%)]
2.3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 治疗4周后,胃黏膜活检取原糜烂病灶组织3块,做嗜伊红染色,观察单核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密度和腺体形态等4项指标,治疗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单核细胞浸润无明显改善,其余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两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无差异;单核细胞浸润、腺体密度和腺体形态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2.4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一例患者口服上述剂量3天后,出现鼻衄,三七减量至3g后自止。另有两例患者,因白及三七散冲服口感较差,要求改药,经劝阻鼓励后继续服用,对研究未造成影响。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 (CEG)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可能与胃镜检查的普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饮食失调、压力增大等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发现约1/3的CEG患者存在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而且以轻度为主,近期发生癌变的几率虽然不高,但其远期影响值得关注[3]。
CEG的治疗除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和饮食治疗外,药物治疗方面考虑HP相关性胃炎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它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但往往胃炎无法逆转,且容易反复发作。西医运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糜烂性胃炎,有效率为53.84%~85.00%;而中医辨证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中药复方对于糜烂性胃炎疗效的取得,并非单纯依赖于消灭幽门螺杆菌,而是多途径作用的结果。中医学在缓解症状、防止复发等效果较佳,但糜烂灶的修复仍为治疗上的难点[4]。
本研究采用白及三七散治疗CEG,无论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内镜下糜烂黏膜的修复,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的改变均有明显疗效,与运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CEG相比较,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无明显差异 (P>0.05),但在内镜下糜烂黏膜的修复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的改变有明显优势 (P<0.05)。且治疗组痊愈率为71.0%,对照组痊愈率为27.6%,两组比较P<0.01。
白及性黏,苦寒清泻,善收敛止血,其所含白及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本草汇言》: “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要药也,此药极黏腻,性极收涩……”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白及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菲类衍生物,少量挥发油,黏液质,白及甘露聚糖等,其甲醇提取物具有抗溃疡活性,使黏膜溃疡明显减轻。白及粉对实验性犬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有明显作用,给药后可迅速堵塞穿孔,阻止胃内容物外漏,并加速大网膜遮盖。[5]”白及对黏膜糜烂或溃疡的修复作用极强,但因长期用药可致肝脏脂肪样变和糖原减少,另外,大剂量白及可致肝脏轻度间质性肝炎、肾盂肾炎,部分肾小管腔内有管型,故不提倡长期和大剂量使用。
三七止血不破瘀,活血不留瘀。可抑制炎性渗出,改善胃黏膜循环,促进组织和创面的修复[6]。现代药理研究三七能够明显治疗大鼠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两药联用治疗糜烂性胃炎痊愈率高,疗效明显,疗程短,其远期复发率还需进一步观察。为提高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认为可白及、三七散联合辨证加减治疗。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77.[2]郑芝田.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7-329.
[3]苏红,陈其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6):372-373.
[4]俞芹,娄莹莹,史纯纯.糜烂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1,6(3):274-276.
[5]张娟、赵含森,张俊龙.实用中药配伍应用大全.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7.
[6]史大卓.三七治疗消化道溃疡[J].中医杂志,1994,35(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