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麻风健康教育对麻风知晓率的影响
2014-03-17周国茂李罗珍胄田丽闪
刘 欢 周国茂李 真 袁 军 罗珍胄 田丽闪
评价麻风健康教育对麻风知晓率的影响
刘 欢 周国茂∗李 真 袁 军 罗珍胄 田丽闪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对麻风知晓率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10家社康中心对麻风的认知、求医行为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3年后,进行第2次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社区居民的麻风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麻风存在恐惧和偏见。干预后,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5.00%上升到71.99%(P<0.01)。结论: 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开展持续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居民的麻风知晓率,有利于麻风知识的普及。
麻风; 健康教育
深圳市在1996年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处于麻风低流行阶段,麻风防治工作重点转移到早期发现、康复治疗及宣传教育方面。1为了解我区居民麻风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我院于2009年和2012年分别对辖区10个社区的居民做了问卷调查,期间进行了持续的健康教育宣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辖区85家社康中心的10家,以社康中心所辖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前来社康中心就诊的居民和参与社康中心宣教活动的居民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根据麻风健康教育评价调查的有关原则和方法,自行设计麻风知识、态度、求医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麻风基本知识、求医行为和态度。健康教育干预前由麻风专职医生和经过麻风知识培训的社康医务人员,在居民就诊和做宣教活动时向居民发放麻风知识调查问卷,居民独立完成后收回。3年后,在相同的社康中心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照2次调查结果,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1.3 健康教育干预 在2009年问卷调查结束后,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每年5~9月由社康中心医务人员通过组织义诊、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就诊宣传、张贴宣传横幅、宣传画、发放宣传折页、电视报纸媒体宣传等多种手段,开展麻风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每年至少开展2次义诊宣传及健康教育讲座,内容主要包括麻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早期症状、正确的求医行为和态度。麻防专职人员定期下社康督导,协助社康中心人员解决宣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各年龄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同特征之间的麻风总知晓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次问卷调查采用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各500份,所有调查对象对调查都知情同意。第1次收回的有效问卷为400份,第2次收回的有效问卷为407份。第1次调查400人中,男155人,女245人,年龄10~88岁,平均35.3±12.3岁。其中小学文化29人,初高中专254人,大专及以上117人。第2次调查407人中,男188人,女219人,年龄12~72岁,平均33±9.8岁。其中小学文化8人,初高中专203人,大专及以上196人。两次问卷在性别、学历、年龄方面对麻风知晓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麻风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2.2.1 2012年问卷调查社区居民对麻风病因、入侵途径、主要侵犯的组织器官、能否治愈的知晓率较2009年显著提高(P<0.01),见表2。
2.2.2 2012年问卷调查社区居民对麻风的传染性、人对麻风菌的免疫力、规范服药后7天即失去传染性、麻风可疑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为:35.50%、38.50%、38.75%、7.75%,2012年问卷调查的知晓率较2009年明显提高(P<0.01),但仍有近一半的居民对此不了解,见表2。
2.3 2009年问卷调查时有68.50%的居民知道应去慢病机构就诊,2012年问卷调查时达到了80.83%,较2009年明显提高(P<0.01),见表2。
2.4 “在患者需要隔离与否”和“是否愿意与麻风患者工作学习”的态度方面2012年问卷调查的知晓率较2009年显著改善(P<0.01)。但仍有部分居民无法接纳麻风,对麻风的恐惧和歧视仍然存在,见表2。
表1 2009年及2012年不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的调查对象的麻风知信行情况
表2 2009年及2012年调查对象知信行及总知晓率情况
2.5 规定将答对6题及以上的判断为对麻风知晓,第1次问卷调查时只有45.00%知晓,第2次问卷调查时达到71.99%。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居民在麻风的基本知识、求医行为和对麻风的态度等各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P<0.01)。见表2。
3 讨论
《全国消除麻风危害规划(2011-2020年)》提出普通民众麻风知晓率达到80%的阶段性目标,我区通过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在社区开展麻风知识健康宣教,群众对麻风的认识有较明显的提高,3年来麻风知识知晓率由45.00%上升到了71.99%。
被调查居民对麻风的传染性、人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力、规范服药后7天即失去传染性、麻风的可疑症状的知晓率较2009年明显提高,但仍有近一半的居民对此不了解。考虑原因可能与大众长久以来形成的对麻风的偏见有关。居民对麻风可疑症状的了解仍然不够,因此,今后的工作中应对社区群众着重宣传麻风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懂得麻风可防、可治,了解麻风的早期表现,可促进形成正确的求医行为;消除对麻风的恐惧和歧视,使病人能主动就医,避免因讳疾忌医而延误治疗导致畸残的后果。2在需要隔离与否和是否愿意与麻风患者一同工作学习的态度方面较2009年有所改善,但仍有33.42%的居民对麻风存在恐惧和歧视。说明短期内改变人群对麻风相关态度和行为仍然有不少困难,可借鉴消除艾滋病恐惧歧视心理的方法,利用医务人员与麻风患者日常接触的事例,降低民众对麻风的恐惧和歧视,并在公交地铁等覆盖面广的媒体上进行防治知识普及,提高知识覆盖率。
有文献报道,在社康中心开展宣传麻风知识多种形式,可提高居民的麻风知识知晓率,促进早发现、早就诊,且具有低成本、可操作性强、深入基层的优势。3以社康中心为基础的线索调查工作,仍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深圳人口流动性大,社区健康教育覆盖率不易提升。加之目前社康中心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繁多,医务人员相对不足,临聘人员比例大且流动性强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对开展持续健康宣教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目前麻风防治工作没有明确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指标,医务人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不足,也是社区麻风宣教工作持续开展的阻力因素。如果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将麻风防治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体系中,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投入,稳定队伍,加强培训,麻风防治工作在社区持久开展就有了保障机制。
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的重点是早发现早治疗,麻风健康教育是麻风早期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持续健康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社区居民的麻风知晓率,有利于麻风知识的普及。
1刘晖,黄俊新,黄志明,等.深圳市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麻风知识调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l8(12):744-745.
2钟永红.麻风畸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26(8):601.
3周国茂,李真.基层社区开展麻风线索调查效果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1):24-26.
(收稿:2013-06-04 修回:2013-06-27)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awareness of leprosy in communities
LIU Huan,ZHOUGuo-mao,LIZhen,etal.Nansha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518054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awareness of leprosy in communities.Methods:A fter a questionnaire on the awareness of leprosy was conducted in 1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leprosy was given to the residents.Three years later, awareness on leprosy in these communities was reassessed.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bout leprosy was in low level in baseline survey,and there was a degree of discrimination and afearness about leprosy.After intervention,the aware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45.00%in baseline to 71.99%after intervention(P<0.01).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leprosy,and be helpful for popularization about leprosy knowledge.
leprosy;health education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518054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