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蒽酚水溶蜡棒对小鼠尾部皮肤颗粒细胞形成的影响

2014-03-17乔桂芝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颗粒细胞水溶尾部

乔桂芝 魏 娟 闫 军

地蒽酚水溶蜡棒对小鼠尾部皮肤颗粒细胞形成的影响

乔桂芝 魏 娟 闫 军∗

目的: 确定地蒽酚水溶蜡棒对小鼠尾部颗粒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鼠鼠尾鳞片银屑病模型,以地蒽酚软膏制剂(0.5%)为对照,镜下观察不同浓度(0.1%、0.2%、0.3%、0.5%、1%、1.5%、2%)地蒽酚水溶蜡棒小鼠尾部皮肤颗粒细胞层的变化。结果: 地蒽酚水溶蜡棒明显促进鼠尾部颗粒细胞形成,并与药物浓度相关。与软膏制剂相比,水溶蜡棒对鼠尾颗粒细胞形成促进作用相似,但刺激性和染色副作用明显降低。结论: 地蒽酚水溶蜡棒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银屑病外用药。

地蒽酚水溶蜡棒; 颗粒细胞; 银屑病

地蒽酚剂型有糊剂、乳剂、霜剂、软膏、蜡棒等多种,目前以地蒽酚软膏和蜡棒较为常用,1地蒽酚蜡棒由于涂药方便、准确、刺激和染色较少而受患者欢迎,但普通蜡棒制剂由于不溶于水,难以去除,患者依从性降低,临床应用并不广泛,为此我们联合山东大学药物所共同研制了水溶蜡棒。在地蒽酚蜡棒中加入了表面活性剂硬脂酸聚烃氧(40)酯与平平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制成水溶蜡棒,期望为患者找到使用更为方便和舒适的药物。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地蒽酚水溶蜡棒(山东大学药学院制备):分别制成0.1%、0.2%、0.3%、0.5%、1%、1.5%、2%浓度,0.5%地蒽酚软膏(珠海安生凤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42001),空白基质对照(山东大学药学院制备)。

1.2 动物 KM小鼠70只,体重16~18 g,鼠龄25 d,雌雄各半,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

在前期对地蒽酚水溶蜡棒的制备及含量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为验证水溶蜡棒的疗效,我们在鼠尾鳞片实验模型上先研究不同浓度的地蒽酚水溶蜡棒对小鼠尾部颗粒细胞形成的影响。再用浓度递增短暂接触疗法与0.5%地蒽酚软膏进行对比研究,地蒽酚水溶蜡棒对鼠尾颗粒细胞形成的影响及不良反应。

2.1 实验一

2.1.1 动物分组 40只小鼠分别称重,随机分为8组,每组5只。

2.1.2 给药方法 对8组的小鼠尾部分别涂7个浓度的药物及空白基质,每次一薄层,每日1次,每次用药前用棉签蘸清水擦净鼠尾。连续18 d,末次涂药24 h后从根部割下全尾,制作标本。

2.2 实验二

2.2.1 动物分组 30只小鼠分别称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地蒽酚水溶蜡棒、0.5%地蒽酚软膏(阳性对照)、空白基质(阴性对照)涂擦,每组10只。

2.2.2 给药方法 水溶蜡棒组从低浓度开始给药,每天用药1次,每次涂药20min后用棉签沾清水将药物去除,每3天升高一个浓度,如无特殊反应逐渐增至最高浓度2%。软膏组及空白基质组均为每天用药1次,用药后不去除药物。3组小鼠尾部均为每次一薄层,每次用药前用棉签蘸清水擦净鼠尾,连续21 d,末次涂药24 h后从根部割下全尾,制作标本。

3 标本制备及观察

3.1 标本制备 取距尾根部约2 cm的背侧皮肤,成长方形,贴在小块吸水纸上,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

3.2 观察

3.2.1 大体观察 观察小鼠尾部皮肤有无刺激(红斑、水肿,自行舔舐皮肤)、有无染色情况。

3.2.2 镜下观察 每只小鼠尾制作2张切片,每组10张切片。逐个观察鳞片的表皮有无颗粒层形成,并加以记录。凡2个毛囊间的鳞片表皮见到连续成行的颗粒细胞者为1个颗粒层计数,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以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

5 结果

5.1 实验一 不同浓度水溶蜡棒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细胞形成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颗粒层由原来的0~1层增加至3~4层,最厚处可达5层(图1~4)。且其促进颗粒细胞形成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见表1。

图1 空白基质组鼠尾皮肤无颗粒细胞(HE,×200)图2 0.1%水溶蜡棒组有连续成层的颗粒细胞形成(HE,×200)图3 1%水溶蜡棒组颗粒细胞形成,平均2~3层(HE,×200)图4 2%水溶蜡棒组颗粒细胞平均3~4层(HE,×200)

表1 不同浓度地蒽酚水溶蜡棒对小鼠颗粒细胞的影响

5.2 实验二

5.2.1 水溶蜡棒组、软膏组、基质组鼠尾颗粒细胞层变化比较 水溶蜡棒组及软膏组的小鼠尾部颗粒细胞层数与基质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图5、6),水溶蜡棒组与软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见表2。

图5 水溶蜡棒组鼠尾皮肤颗粒细胞形成平均3~4层(HE,× 200)图6 0.5%地蒽酚软膏组鼠尾颗粒细胞形成(HE,× 200)

5.2.2 3组用药部位刺激及染色现象观察 我们在每次用药前观察用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及染色等现象的产生,观察发现软膏组小鼠自第5 d开始出现红斑,至第11 d全部小鼠尾部出现红斑;水溶蜡棒组自13 d开始有小鼠出现红斑,至17 d全部小鼠尾部均出现红斑,红斑严重程度较软膏组略轻。软膏组染色情况自第2 d开始出现,难以清除,水溶蜡棒组第9 d开始出现,13 d以后全部出现,较易清除,但地蒽酚浓度在1%以上后较难清除。基质组未出现红斑及染色现象。所有小鼠用药部位均未出现水肿及糜烂等现象。

表2 实验药物组及对照组对颗粒细胞形成的影响

6 讨论

Jarret2和Spearman等3研究证实鼠尾表皮角化不全,其组织学和生理学变化与银屑病的表皮改变类似,组织学显示角质层下无颗粒细胞形成,而颗粒层的出现是正角化的先决条件,因此鼠尾鳞片表皮是筛选银屑病药物的有效工具,建立银屑病鼠尾鳞片表皮模型,可进行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学研究。地蒽酚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具有浓度低、疗效高、长期应用几乎无系统不良反应的优点,一直作为治疗银屑病的常用外用药物之一。但是由于地蒽酚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正常皮肤具有染色与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4一直以来,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对其进行或改变化学结构或改变剂型或改变用药方式来增加其在药物中的稳定性、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5-7目前地蒽酚剂型包括软膏、霜剂、糊剂、棒剂等,其中以软膏和棒剂应用最多。但是软膏制剂比较容易扩散至正常皮肤,蜡棒剂型在国内皮肤科的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相对于软膏制剂具有治愈率更高,而皮肤刺激和染色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以往的蜡棒制剂疗效好,药物稳定,刺激性减少,临床应用反应较好,但是由于基质及药物的亲脂性使其难以清除,患者依从性降低。短暂接触疗法(SCT)由于药物涂于皮损上短时间内洗掉,可明显减少刺激和染色副作用而不影响疗效而逐渐为医患所接受,在欧美逐渐成为银屑病的标准疗法之一,8,9而水溶性制剂则更为适用此疗法。因此开发一种水溶性的制剂,在保持其疗效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染色和刺激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本实验所用水溶蜡棒制剂添加了硬脂酸聚烃氧(40)酯与平平加两种表面活性剂,能在水、乙醇或乙醚中溶解,药物洗除更加方便,而且整个制备过程不接触水,不影响地蒽酚的稳定性;同时加入了水杨酸,防止地蒽酚氧化,增加了稳定性。水溶蜡棒的配制、成分含量及稳定性测量已进行先期的研究,证实地蒽酚水溶蜡棒制备简单,容易操作,药物在其中稳定,不易氧化,可充分发挥作用。10此次动物模型实验证明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地蒽酚蜡棒具有诱导表皮细胞正常分化的作用,根据颗粒层细胞计数结果分析,与基质组相比,各个浓度的地蒽酚水溶蜡棒均有明显的促进颗粒细胞形成、诱导表皮分化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抗银屑病作用,为今后临床实验提供了理论数据。第2组实验我们采取的给药方法是短暂接触以及浓度递增的方法,与0.5%地蒽酚软膏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结果显示对小鼠尾部颗粒细胞形成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表明地蒽酚在此水溶性蜡棒的基质中保持了抗银屑病活性,但是刺激和染色的副作用明显减轻,浓度在1%以下时,染色不明显,而且极易清除,直到浓度再升高时,才较难清除。

因此,地蒽酚水溶蜡棒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作用肯定而刺激性及染色副作用更小的制剂。

1邵长庚,杨雪琴,彭勇年.银屑病防治研究及合理治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 Jarrett A.The physionlogy and pathphysiology of the skin.London:Academic Press,1973.123.

3 Spearman RIC,Jarrett A.Biological comparison of isomers and chemical forms of vitamin A(retionol).Br J Dermatol,1974, 90:553-560.

4 Finnen MJ,Lawrence CM,Shuster S.Inhibition of dithranol inflammation by free-radical scavengers.Lancet,1984,2(8412): 1129-1130.

5Mustakallio KK.Irritation and staining by dithranol(anthralin) and related compounds:II.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mong 10-meso-substituted acyl analogues.Acta Derm Venerlo, 1980,60(2):169-171.

6 MännisöP,Havas A,Haasio K,et al.Skin irritation by dithranol(anthralin)and its 10-acyl analogues in 3 animal models.Contact Dermatitis,1984,10(3):140-145.

7Green PG,Kennedy CT,Forbes DR.Anthralin stability in various vehicles.JAm Acad Dermatol,1987,16(5 Pt 1):984-988.

8申国庆,邵长庚.地蒽酚疗法的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2):88-91.

9 Schaefer H.Short-contact therapy.Arch Dermatol,1985,121 (12):1505-1509.

10张清,李伟,李柳,等.地蒽酚水溶蜡棒的研制及含量测定.今日药学,2012,22(6):332-334.

(收稿:2013-04-19 修回:2013-09-01)

The influence of water-soluble dithranol wax stick on the formation of granular cells of tail skin in rats

QIAO Gui-zhi,WEI Juan,YAN Jun.Jinan Municipal Hospital for Skin Disease,Shandong,Jinan,250001

Objective:To determ ine the effectofwater-soluble dithranolwax stick on granular cells formation in the skin ofmouse tails.Methods:The changes of granular cellswere observed undermicroscope after water-soluble dithranol wax stick was applied on themouse tail ski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0.1%、0.2%、0.3%、0.5%、1%、1.5%、2%)in a mouse psoriasis model.Dithranol ointment(0.5%)was used as control.Results:Water-soluble dithranolwax stick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granular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manner.Thegranular cells formation in water-soluble dithranolwax stick groupwas comparable to the ointment group,but less irritation and staining.Conclusion:Water-soluble dithranolwax stick is a promising psoriasismedication.

water-soluble dithranolwax stick;granule cells;psoriasis

山东省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250001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颗粒细胞水溶尾部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微量元素水溶肥在花椒上的应用效果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水溶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水溶肥标准修订即将启动
海洋大探险
水溶肥磷酸二氢钾 你真的了解吗?
N的最大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