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苓散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2014-03-15李泽福温玉华

哈尔滨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五苓散腹围腹水

李泽福,温玉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40)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失代偿期患者有75%以上有腹水。中医学虽无肝硬化腹水之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病症属鼓胀的范畴,一般认为,本病以肝、脾、肾俱损,气滞、血瘀、水蓄为病变特征,属本虚标实之证,预后较差。笔者近2年运用五苓散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共10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 33例,女 17例;年龄(46.35±9.34)岁;病程(18.41±18.41)月;乙肝肝硬化40例,丙肝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26.18 ±17.08)岁;病程(15.05 ±10.27)年,乙肝肝硬化38例,丙肝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其他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五苓散利尿;治疗组在中药五苓散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炷隔姜灸神阙、三阴交、足三里3穴位,隔日1次,30 d为1疗程。五苓散处方: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各15 g,桂枝10 g。中药由本院制剂室统一煎煮,真空包装,150 mL/袋,2袋/d。2组均30 d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1.3 观察方法:治疗期间每日测量腹围及24 h尿量,并记录,每周做床旁B超1次,及时观察分析腹水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显效,腹围缩小,腹水消失,体重减轻;有效,腹围逐渐缩小,腹水基本消失,体重减轻;无效,腹水、腹围、体重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两组腹水消退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腹水消退比较 例(%)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慢性肝炎长期、反复发作损害肝组织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系肝组织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肝内血液循环障碍,门静脉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外渗[1]。中医学认为,肝硬化多由慢性肝炎延续日久,湿、热、瘀、毒相互聚结,郁结于肝,肝失疏泄,肝病日久,下传及脾,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混,水湿内停,聚集于腹,则成腹水。肝脾不治,久病及肾,肾失开合,水湿积内,总之,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诚如喻嘉言在《医门法律·胀病论》所言:“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对于肝硬化腹水(鼓胀)的成因,因其病程较长,历代医家多归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脾虚最为重要。张锡纯曰:“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肝硬化腹水患者既有脾虚之本,又有水停之标,因此也就确立了健脾利水为其治疗的根本大法。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其药物组成为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其理论基础源于《素问·经脉别论》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五苓散药物组成中猪苓、泽泻淡渗利水,茯苓、白术健脾行水,桂枝通阳化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为后天之本,脾健则肝旺,气畅血行,气、血、水液正常循环和运行,“肝硬化腹水”之气滞血瘀水停则可迎刃而解。

艾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传统治法之一,从2012年开始我院运用中医学理论,在经络学说指导下[2]采用艾炷隔姜灸神厥、足三里、三阴交穴,借助灸火的热力,对穴位进行慢性刺激,不断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于全身,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寒祛湿,消肿散结,疏通膀胱,运化水湿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血管张力和周围循环,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升高血浆cAMP水平,使血cAMP/cGMP比值接近正常[3],对腹水的吸收、消退起协调作用。

艾炷隔姜灸系运用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胃、脾经,具有发散风寒、性温祛寒、解毒之功效[3];艾绒性味苦、微温、无毒,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质、蛋白质和钾、钠、钙、铝、镁等离子,有通经活络、理气祛寒的功效[4]。神厥、属任脉之穴,足三里为脾经之穴,三阴交为肾经之穴,当艾灸三穴时通过灸火热力,穿透皮肤,直达组织深部,主要治疗腹中结块、水肿、虚脱、小便不利等症。

通过两组病例的临床观察表明,五苓散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治疗,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1] 王敏,冯运华,张淑良,等.中医护理常规[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35.

[2] 张家伟.针灸基础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39.

[3] 张正浩,王桂祥.实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79.

[4] 戴秋孙,沈巧云.实用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4.

猜你喜欢

五苓散腹围腹水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国医大师唐祖宣应用五苓散经验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肉鸡腹水咋防治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应用
五苓散治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