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分析

2014-03-15卢大雷

哈尔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脏病发病率月份

徐 丹,李 惠,刘 悦,卢大雷

(开封医学科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0)

缺血性心脏病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住院人次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2%[1]。为了解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2008至2010年开封地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的住院就诊情况,对其中患缺血性心脏病住院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择开封市所辖县(包括兰考县、尉氏县、开封县、杞县、通许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735821人次的住院就诊资料中因缺血性心脏病住院治疗的37713例病例。

1.2 疾病分类及编码:按照病人出院第一诊断为依据,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标准进行疾病分类。

1.3 统计学分析:根据调查收集病例资料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进行回归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008年至2010年三年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在4、5月明显增长,曲线出现两个波峰,其他月份相对平稳。见图1。

2.2 2008年至2010年三年缺血性心脏病男性、女性组发病率:2008年至2010年男性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亦在4、5月明显增高,其他月份相对平稳,三年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见图2。

2008年至2010年女性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亦在4、5月明显增高,其他月份比较平稳。见图3。

2.3 2008年至2010三年缺血性心脏病年龄组发病率:15~24岁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在4、5月明显增高,其他月份相对平稳。见图4。

图1 2008至2010年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

图2 2008至2010年缺血性心脏病男性发病率

25~34岁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在4、5月明显增高,其他月份相对平稳。见图5。

55岁以上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在3、4、5月均有明显增高,10月为最低。见图8。

图3 2008至2010年缺血性心脏病女性发病率

图4 15~24岁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

图5 25~34岁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

35~44岁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亦在4、5月明显增高,其他月份相对平稳。见图6。

图6 35~44岁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

45~54岁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亦在4、5月明显增高,其他月份相对较低。见图7。

图7 45~54岁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

图8 55岁以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

综合以上月份、性别、年龄的分析表明,缺血性心脏病大都好发于4、5月,其他月份比较平稳。性别和年龄组的发病率好发月份没有明显区别,均好发于4、5月。

3 讨论

缺血性心脏病(IHD)有时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目前,在国内外,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皆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病因的原因复杂,尚未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黏血症等病有关。当缺血性心脏病随病程发展至重度时,易发生心脏猝死,有严重的致命性危险[2-3]。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有着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高黏血症及心脏疾病等原发病时,更应该注重个人的护理,从环境、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来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

缺血性心脏病在本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好发于4、5月份,多见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高[4]。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本地区地处中原,四季分明,4、5月份为本地区春夏交替时期,气象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易导致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血管收缩,小动脉张力增加,增加了毛细血管及周围小动脉的阻力,另外如遇冷风时可以导致血中纤维蛋白元增加,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因而增加了血液黏性并缩短了凝血的时间。②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不断衰老,新陈代谢功能减退,机体摄入的能量不能完全消耗而造成肥胖,肥胖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直接危险因素,中老年人器官衰退的同时会带来心理情绪的波动,长期情绪波动容易导致抑郁,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③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基础代谢率日益降低,体力活动相对减少,体重逐渐增加而发胖,易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血内脂质发生变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显著增加,肝脏胆固醇代谢酶作用减少,血脂的改变加速冠状动脉硬化,使得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

综上所述,本地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呈季节性是自然地理、社会地理以及医学地理环境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其中气候气象、自然地理环境、饮食因素等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季节性高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次调查可以为本地区制定疾病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为气候、环境和地理纬度与本地相似的地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亦可提供依据。

[1] 盛寿,孔灵芝.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22.

[2] 伊苅裕二.缺血性心脏病[J].日本医学介绍,2007,28(8):337.

[3] 夏雷,张海蓉.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4):334 -335.

[4] 赵文菊,李刚.冠心病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及预防[J].健康必读杂志,2012,5(5):46.

猜你喜欢

心脏病发病率月份
1-6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3574.8万t 同比下降4.4%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Smog in Los Angeles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