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商与明清江浙书院

2014-03-15唐丽丽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崇文盐商子弟

唐丽丽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徽商与明清江浙书院

唐丽丽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明清时期,徽商凭借其同乡互助、儒贾结合及结交官府等方式在两浙盐业经营中独占鳌头。盐商经营于异地,为解决子弟教育往往在当地兴办家学和书院。由徽商主持兴办的崇文书院、紫阳书院、正学书院和锡山紫阳书院为两浙文教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两浙;徽州盐商;江浙书院

由于生产的特殊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性,食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盐的专卖使其与其它商品大有不同,经营和政权的关系极其密切。徽州商人凭借其同乡互助、儒贾结合及结交官府在所不惜的种种特性而在盐业经营中独占鳌头,“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同样在两浙行盐区,徽商更是凭借地理优势,一度几乎垄断之。

众多的商人业盐于异地,子弟的教育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正如李琳琦先生在《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一书中所说:“徽商在‘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思想指导下,除致力于徽州本土的文教事业,还纷纷在侨寓之地创办书院,以为相从旅邸的子孙就学成名计。”集中了众多盐商子弟学习的崇文书院等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

崇文书院、敷文书院、紫阳书院和诂经精舍并称清代浙江四大书院。其中崇文书院和紫阳书院即为两浙盐商所建。除此之外,无锡紫阳书院和杭州正学书院也是由徽商集资建成。

1 徽商在明清浙江书院建设中的贡献

关于紫阳崇文书院的建立,《书院通考》中有如是记载,“嘉靖四十年,商人蒋恩等呈以商人子弟读书有志上进比照河东运学事例收考作养具呈。巡盐都院鄢批提学道议允行,运司考取送道考选入学。历蒙前院□、张、马举行,万历二十八年前院叶备行提学道洪、牌行苏运使考选送道取汪士会等入学节,该学道李、饶、陈遵行收考,遂为定例。三十五年,前院左、方创建崇文、正学书院。”[1]可见崇文书院是出于为商人子弟读书考虑,在巡盐御史上报获批后方得建立。

关于崇文书院的建立人,《清盐法志》记为叶永盛。而雍正《两浙盐法志》和嘉庆《两浙盐法志》则记因叶永盛于盐商有再造之恩,故盐商建生祠于西湖之上以祀之,“既去,民为生置祠樽俎于西湖之上”,叶公让弗居,属后来者。豫章左公易两祠名两书院,曰崇文,曰正学。豫章左公即左宗郢,字景贤,江西南城人,万历己丑进士,三十四年任两浙巡盐御史,于两浙盐商亦多有提携之恩。无论是叶氏还是左氏,其相同之处是均为盐业官员。

康熙四十二年,两浙都转运盐使高熊徵以崇文书院离城太远,肄业者往还为艰,故于城内紫阳山另建书院。书院位于杭州紫阳东南山麓凤山门内,地当紫阳山左麓,恰与徽州之紫阳山同名,故创办之初名为“紫阳别墅”,又称之为紫阳祠或朱子祠,后正式定名为紫阳书院。于是西湖之崇文书院,不复冠以“紫阳”二字。

锡山紫阳书院建造者为“学使荇洲汪公”,因“奉命督学于浙”而于其地建书院。此处汪公为浙江提督学政汪漋,休宁人,故言公为朱子乡人。书院建造之费,“屋值及营造之费凡糜白金若干两,其址本浙商购买,前后襄斯举者皆鹾商之力”[2]。几乎均由浙商承担。建造时间雍正二年。谢赐履,“广西全州举人,雍正二年十一月以督察院左副都御史管理盐务”。“役既竣,以余属有巡鹾之责,爰以碑文请入”,汪漋于康熙五十三年以翰林侍读学士提督浙江学政,雍正二年升詹事府少詹事。另雍正四年李卫以浙江巡抚都御史兼理两浙盐务。故书院建成时间当在雍正二年。

崇文、紫阳、正学、锡山四书院的创建者名义上都是朝廷官员,而实际的建立过程中无不倚商人之力,这一点从资金来源即可知。以政权代言人盐业官员作书院的建立人,是符合书院性质和发展需要的。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身份低微的商人要设立为子弟就学的书院,官府的认可和庇护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书院的建立出于解决两浙盐业商人子弟就学的需要,虽然掌管盐业的官员是重要的领导者,而资金的筹集和运作中却多有商人身影。

嘉庆年间所修两浙盐法志记载多处商人或其子弟参与书院兴建。如岩镇人汪文演,“与邑人吴云凤兴浙江商籍,如河东两淮例,岁收俊士如额。建崇文书院以祀朱子”[3]。程绍文,“时鹾使叶永盛创立商籍,绍文偕汪文演吴云凤等建崇文书院”。汪宗缙,黟人,“众建崇文书院,捐资独先”。吴观陛,歙人,“西湖崇文书院向祀朱子,商籍子弟于此肄业,岁久废弛,陛与汪鸣瑞力请于当事,重新祀典,复行舫课,人文彬彬称盛”。胡德兆,歙西槐人,“西湖崇文书院岁久圮,兆首新之,春秋两祀无缺,子孙以孝友称”。汪秦镏,歙县诸生,“康熙间倡修崇文书院,为士论所归,勒石院廡”[4]。在此列举仅为倡修或助多金之例,其它在书院创办过程中助之以财力而得以留名的商人更是为数甚众。由此可见,崇文书院运作过程中,盐业官员和徽州的盐商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崇文书院的建立与发展还和其时另一位徽州盐商有着极大关系。会规中有“前辈会约司会专责一人,务必终其身而后易。虽叔度先生以一人创始。”此处所言叔度先生即徽州商人吴宪。吴宪,字叔度,甲戌年生,天启中自歙迁于杭。“杭为南方一大都会,故未有商籍,宪与同邑汪生文演上书当事,力请,台臣以闻,报可。于是宪遂得试于杭,而为商籍诸生。杭之有商籍乃宪倡之也。”[5]后复紫阳公祭中有“是年适值吴叔度先生令孙日英兄司年,秋祭亦复”。以吴宪家族为代表的盐商对书院建立所作贡献可谓极大。

崇文书院建成后屡有修葺,也多赖商人之力。崇祯九年,浙江巡抚喻思恂在《运学附郡黌宫碑记》中记载了书院的一次维修过程。“适子衿叚世坤请鼎新之,遂割冋俸为资用”,巡盐御史杨湛然负责具体事务的操作,但在资金的筹集和运作中却多有商人身影。“因比武学例申请运庠附合郡黌宫内率商协助二百余金,更先有所捐为勸声教之传于斯籍甚矣。”[6]顺治九年秋,“司尊崔捐俸复行”,“绍所司年汪彦升兄力任其事,充费竣工”[7]。康熙三年,书院倾圮废祀。九年,商籍生员潘光世、叶生、方时、吴达孝等协同本年纲商修葺。提督学政金镜记中有“今余同官都运三韩石公泽渥于商德加于士,慨然修叶公之旧。诸生潘光世、方时、叶生等偕诸鹾商力为新之。”[8]后附名单中共有“书院绅士”汪宗缙等共347人。

同样,在书院的运作过程中,商人们更是齐心协力。崇文书院的经费来源有确切记载的主要有学田和祠屋租金。学田置买具体情况及操作人等,会录中未见明确记载,仅记向有二十余亩。康熙九年,祠产整顿登记造册,可见具体亩数和租金数额。其中位于钱塘县有五处,余杭县一处,共二十四亩二分。祠屋租金为书院经费另一来源,其管理是在商人的共同努力下得以维持的。

紫阳书院的建立也与两浙徽州盐商有着重要关系。高熊徵割俸购地,增筑斯院。盐商汪鸣瑞与同业者,醵财以襄厥成。经营之费盖逾千金,汪氏独立任经常岁费,亦复千金。又有盐商吴琦等,每年捐银四百两,以佐膏火。由于盐商多来自徽州,子弟另立商籍,得一体就近考试,故其父兄对于院款皆自愿输将,并以书院为会文即祀朱子处。紫阳书院建立中徽州盐商功不可没。紫阳书院发展与徽州盐商及盐业官员亦是密不可分。书院多有维护修葺之举,亦可见商人之力。乾隆五十七年,汪鸣瑞之曾孙汪青,请于盐运使阿林保,阿林保为言之巡视盐政全德“用帑金重葺”,五十九年讫工。其中多为官员倡之,盐商力助。

正学书院建成后,左公“暇集诸贾人子弟之俊髦者定程期,具鎎廪,群集书院中,联之师儒,操觚讲义,无间寒暑。而事属鹾司,诸使君皆奉行德意惟谨”。崇文岁有额费,无烦于官,独正学靳靳耳。贾有仗义者王继志奋然起谓:“有君若此念吾辈子弟而讵不自念其子弟也?”[9]特请将己之私田充正学费。

锡山紫阳书院之建谢赐履将其解释为为乡人谋。朱子为汪漋乡人,故汪公祀朱子于锡。另汪公督学于浙,徽人士之隶商籍而侨居于锡者咸来就试,拔其优列弟子员,又惧其逐于声利而忘诗书,皆是出于为徽商子弟谋。书院建立自是得到徽商鼎力相助,屋值及营造之费凡糜白金若干两,其址本浙商购买,前后襄斯举者皆鹾商之力。

崇文书院的授课形式也独具特色,有遥课,有面会。遥课当是由讲学老师布置的平时作业一类。面会为当面授课指点。《重订崇文会规》中有复会文之约一节,详细记录了崇文书院的面会情况。崇文书院早先每年均有遥课有“面会”,三年取所得的优秀文章“梓之”。至康熙年间大多废弛,仅“衔杯漱醪”而已。而当时书院人数众多,“社中声气相联,可得朝夕聚首者不下百人”,[10]为了恢复旧日教习,更为加强社中生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会文之议再起。然城中无广厦以为文会所,故而更为舫会。仍是每年春秋之中择良日,“毕罗湖之大小舟”以会文。将所收文章加以评选汇集。规定到社作文之人要交银两钱作为饮食之资。独特的交流场景和奖惩措施,保证了面会的效果。崇文书院因其学生籍贯的特殊性和独特的会文形式,又称紫阳崇文会。其登名之录即曰紫阳崇文会录。

万历三十五年,巡盐御史左宗郢、方大镇创建崇文正学书院,并“亲临讲学,督同杭州府学丁训导订期朔望会文,令官备试卷考校,每试后运司掌印官亲为阅卷批评。”官员亦多有提及参与书院教学,如“过跨虹桥为鹾院叶公祠,即崇文书院。郡守孙昌裔月会诸生于内,无间寒暑,批校次第,汲取尽一时名士刻□成帙。”[11]另外所聘学政官员亦于书院讲学授业,“远无可考,昔紫溪苏先生以理学文章督学两浙,所著四书□说,为考亭功臣。后有乾所刘先生以建言廷杖直声振□下,崇祯初亦督学两浙,所著有闽学渊源录。又尝揭白鹿洞规及功过格训迪诸生。”[12]这些从徽商所记《紫阳崇文会录》中即可一窥其详。

紫阳书院自康熙四十二年创设,至光绪二十八年废改,其间历祀二百,有山长30余人,另提调之监院,以逮从学之生徒,约有数万之众。后可以考见者,百之一二而已。紫阳书院名人很多,山长中有编《西湖志》和《雍正浙江通志》的傅王露,有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有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出生于杭州马坡巷的龚自珍本人也在紫阳书院当过几个月的老师。真是名士宿儒,蔚为大观。

2 徽商助力江浙书院创办的原因

书院是出现于唐朝的地方教育组织,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发展,元朝兴盛,明清时犹有发展。

明清时期,众多的商人业盐于异地,子弟的教育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两浙盐商兴建的书院无不是为子弟求学计。

崇文书院在跨虹桥西,巡盐御史叶永盛视鹾之余集内商子弟于跨虹桥西,“授以题,命各就舫中属文。舫皆散去,少焉画角一声,群舫毕集,各以文进。面定甲乙,名曰舫课。去官后商士思之,就其地建书院,中奉朱子而以后寢祀永盛。凡舫课皆椟其文于鹾使者评隲焉”[13]。崇祯九年,喻思恂在《运学附郡□宫碑记》中亦有如是记载,“先是,鹾使者叶公筑西湖讲院,日有课月有程,拔俊观风称甚。”即言叶永盛借明吏部尚书张翰的别墅为两浙盐商子弟就读。另有吴观陛,歙人,“西湖崇文书院向祀朱子,商籍子弟于此肄业,岁久废弛,陛与汪鸣瑞力请于当事,重新祀典,复行舫课”。西湖讲院建立之初衷,即是叶永盛为了徽商子弟读书入学之需而创。后来的盐业官员在盐商的要求和推动下,继续了这一举措,崇文书院得以建立发展。

杭州紫阳书院亦是如此。康熙四十二年,两浙都转运盐使高熊徵以明朝万历年间所建崇文书院离城太远,肄业者往还为艰,故于城内紫阳山另建紫阳别墅,后更名曰紫阳书院。“而紫阳与崇文皆前任鹾使之所倡建,鹾商相与踊跃以襄厥成。盖鹾商多來自徽郡,实古之新安,其子弟又许其別编商籍与土著者一体考试,故皆乐于順上之指而不由於勉强。 ”[14]

另正学书院和锡山紫阳书院亦无不是为徽商弟子入学计。紫阳书院之建谢赐履亦将其解释为为乡人谋。锡山紫阳书院建造者为“学使荇洲汪公”,因“奉命督学于浙”而于其地建书院。汪公为浙江提督学政汪漋,休宁人,故言公为朱子乡人。汪公督学于浙,徽人士之隶商籍而侨居于锡者咸来就试,拔其优列弟子员,又“惧其逐于声利而忘诗书”,皆是出于为徽商子读书就学为虑。

两浙盐商在江浙大力建议和推动教育组织书院的建设,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子弟读书入学计,另一方面更是出于贾而好儒的内在动因。

两浙盐商以徽商为主。徽商和其他商帮相比较而言,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是贾而好儒,这一点也体现在书院的建立上。朱熹以新安人自居,新安人亦以朱熹为荣耀。旅居于外的徽人为其建祠祭奠以为乡谊之所寄,其中,散居于钱塘之徽人更相与崇祀于西山之麓。

徽人对朱子之尊崇,一方面表现为祭祀之行,一方面亦将之化为尊儒之行动。《紫阳崇文会录》有徐旭龄、程光礼及汪元功所作序文各一篇,其中道出了崇文书院建立之原委。徐旭龄即言,“西湖旧有朱子祠而书院之设实自吾乡人始,盖朱子虽生于闽而原本新安”,且尊崇朱子“盖不徒愿诸君子仅以其文相高而愿以其道相规也”,“假令吾乡之中有一人焉倡之,则凡有志斯道者皆蹶然景附,安知不有英绝领袖者出于其间哉?”

可知,徽商贾而好儒的品质不仅仅是对儒家思想在行为上的传承,更有对朱子理学的继承和发扬。

与此相应的是,有着直接需要和内在动因还是远远不够的,两浙盐商之所以能够在两浙建立众多书院,与其经营的雄厚实力更是有着重要的关系。

书院之建虽屡有提及为盐业官员之功,但其中无不存商人之力,或可言商人方为书院建立及维系之真正力量,在资金的筹集和运作过程中多有商人身影。

嘉庆年间所修两浙盐法志人物记载多处商人或其子弟捐资参与书院兴建。岩镇人汪文演,“建崇文书院以祀朱子”[15]。程绍文,歙西塘人,“时鹾使叶永盛创立商籍,绍文偕汪文演吴云凤等建崇文书院”。汪宗缙,黟人,“少嗜学,随父徙杭,父殁缙尽出己资与弟,时值岁歉,施粟潮鸣寺,全活甚众,浙抚范承谟修筑官塘,创助多金,众建崇文书院,捐资独先”。吴观陛,歙人,“西湖崇文书院……,岁久废弛,陛与汪鸣瑞力请于当事,重新祀典”。胡德兆,歙西槐人,“西湖崇文书院岁久圮,兆首新之”[16]。在此列举仅为倡修或助多金之例,其它在书院创办过程中助之以财力而得以留名的商人更是为数甚众。由此可见,崇文书院建立过程中,徽州盐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崇文书院建成后屡有修葺,其中也多有商人之力。崇祯九年,书院经历一次维修过程,巡盐御史杨湛然负责具体的操作,但在资金的筹集中却多有商人身影。“因比武学例申请运庠附合郡黌宫内率商协助二百余金,更先有所捐为勸声教之传于斯籍甚矣。”[17]顺治九年秋,“司尊崔捐俸复行”,“绍所司年汪彦升兄力任其事,充费竣工”[18]。

康熙三年,崇文书院倾圮废祀。九年,商籍生员潘光世、叶生、方时、吴达孝等协同本年纲商修葺。提督学政金镜在中记有“今余同官都运三韩石公泽渥于商德加于士,慨然修叶公之旧。诸生潘光世、方时、叶生等偕诸鹾商力为新之。”[19]盐商之力可谓维护崇文书院之最重要力量。

紫阳书院建造中商人之贡献亦是极大。运使高熊徵割俸购地,增筑斯院。盐商汪鸣瑞与同业者,醵财以襄厥成。经营之费盖逾千金,汪氏独立任经常岁费,亦复千金。而当初为首请立杭州考试商籍及建孤山崇文书院者,即汪鸣瑞之曾祖汪文演。又有盐商吴琦等,每年捐银四百两,以佐膏火。亦是由于盐商多来自徽州,子弟另立商籍,得一体就近考试,故其父兄对于院款,皆自愿输将。另以正学书院为例。因崇文书院岁有额费,无烦于官,独正学则靳靳耳,故贾人王继志奋然起谓:“有君若此念吾辈子弟而讵不自念其子弟也?”[20]特请将自己之私田充正学费。此处王继志自言吾辈子弟,亦是徽商。

锡山紫阳书院亦是如此。建造者为休宁人“学使荇洲汪公”,因“奉命督学于浙”而于其地建书院。书院的实际建造者当是徽商。“屋值及营造之费凡糜白金若干两,其址本浙商购买,前后襄斯举者皆鹾商之力”[21]。建造之费,几乎均由浙商承担。

徽商业盐的财富无疑是此类书院建造的物质基础。

3 徽商襄助浙江书院的作用

徽商捐资助学,对商人子弟及两浙地区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崇文书院的授课形式别具特色,叶永盛创舫课这一独特形式,“崇文舫课”亦成为西湖一景。书院早先每年均有遥课有“面会”,三年取所得的优秀文章“梓之”。至康熙年间大多废弛,仅“衔杯漱醪”而已。而当时书院人数众多,“社中声气相联,可得朝夕聚首者不下百人”[22],为了恢复旧日教习,更为加强社中生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会文之议再起。然城中无广厦以为文会所,故而更为舫会。仍是每年春秋之中择良日,“毕罗湖之大小舟”以会文。将所收文章加以评选汇集。规定到社作文之人各交银两钱作为饮食之资。独特的交流场景和奖惩措施,保证了面会的效果。

崇文书院的授课及考课对徽商子弟甚至杭州地区子弟读书应考发挥了重要作用。书院为徽商子弟进入仕途架起了桥梁,从这里走出大量徽商子弟。《紫阳崇文会录》记载明末清初徽州商籍生员1707人,籍贯包括徽属6县,以歙县、休宁为主。其中记紫阳崇文会历科会试中式黄金色等29人,历科乡试中式刘维藩等65人,历岁廷试中式朱万祚等22人,贡生查学诗等94人,历科会试武闱中式黄赓等12人,历科乡试武闱中式郑翔等50人。会录记载时间跨度约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至康熙三十年左右。许承尧于书首作如是介绍:“此明末清初吾徽在浙省诸人会文题名录,所谓商籍也,中如吴雯清、徐旭龄、汪溥勲、吴山涛、赵吉士俱颇知名。”[23]崇文书院的对于他们的科考当有极大作用。

除此之外,康熙三十年以后亦有更多徽商子弟通过商籍获取科考之成就。以大阜潘氏、著存堂鲍氏等为代表的徽州家族的兴盛,以汪道昆、许国、潘世恩等为首的徽州政治家的发展,无不与商籍及徽商业盐财富有着重要关系。

杭州的书院自唐代始,至清代极盛,前后总共约三十余所,其中以敷文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四大书院最为著名。而其中崇文书院和紫阳书院皆为徽商建造并维系其发展。

崇文书院创立伊始,“崇文舫课”即成西湖一景。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题榜“崇文”,遂更名为“崇文书院”。雍正十一年,盐驿道桐城张若震督浙鹾政时修葺一新。张若震“因环顾祠宇多为风雨剥蚀,且讲堂诵舍缺焉,未周无皋比之座学徙末由矜式慨然思所以振兴而鼓舞之。爰命鹾商阅其废缺,酌所修举,凡木石之需甓堊之费计镪如干。延师之脡脯,集课之膳修,优奖之楮颖,阅年计镪如干两分鹾各为捐资,余俱按引输费岁以为常。鹾业诸君罔不踊跃从事,一时祠宇堂舍焕然称巨,丽观公乃慎择经师,延进士施君学川为设绛帐,由是?杖负笈之徒蒸然云集,会而课者月至三四百人,校其文而甲乙之公加以品题,优其奖赏多士莫不举手加额曰:‘而今乃知文之崇也!’”[24]崇文书院之盛况不仅影响了学风,对两浙书院之发展无疑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书院之建,出于为商人计,为朝廷计,然客观上书院建立于提高盐商子弟学术水平和江南学子学术风气大有裨益。紫阳书院自康熙四十二年创设,至光绪二十八年废改,其间历祀二百年,有山长30余人,另提调之监院,以逮从学之生徒,总无虑数万辈。顾今可考见者,百之一二而已。又因书院在城内,较其他书院而言更能吸引学生。据记载,书院最多的时候有生徒328位,白天书声琅琅闻于闹市,夜晚百姓亦能见山林间灯火荧然。如此气象对杭州向学之风当有所裨益。

书院上承两宋之思,下启近代学校,其传承而下的重知尚文精神对杭州乃至江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紫阳书院名人很多,山长中有编《西湖志》和《雍正浙江通志》的傅王露,有清代著名校勘学家卢文弨,有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龚自珍也在紫阳书院当过几个月的老师。曾在紫阳书院执教的还有清代著名数学家项名达,在几何、三角函数领域功力尤深,光绪时翰林院编修夏同善,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之父孙衣言。名士宿儒,人才辈出,大师们以书院为传播学术基地,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崇文紫阳等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学子,如清朝诗人吴雯清,书画家吴山涛,历任刑部主事、礼部郎中、云南道御史、太常寺少卿的徐旭龄。著有《寄园寄所寄》和《徽州府志》的赵吉士不仅是卓有政声的清朝官员,还是清朝书法家。汪康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办《时务报》,后改办《昌言报》。又先后办《中外日报》、《京报》等。夏曾佑,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他对今文经学、佛学、乾嘉考据学有精深的研究,诗文也有相当素养。清光绪年间创办《国闻报》,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其《中国古代史》是近代中国尝试用进化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对江浙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紫阳崇文会录·首卷·书院通考[Z].清康熙刻本,安徽省博物馆藏.

[2](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三十·锡山紫阳书院碑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10.

[3]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1·民国歙县志·卷九[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353.

[4](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十五·商籍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58.

[5]许承尧:《歙事闲谈》卷二十九[M].合肥:黄山书社,2001:1041.

[6](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十九·艺文三·运学附郡黌宫碑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9.

[7]紫阳崇文会录·首卷·重订崇文会规[Z].清康熙刻本.

[8]紫阳崇文书院·首卷·重修紫阳崇文书院碑记[Z].清康熙刻本.

[9](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三十·鹾司正学书院田碑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00.

[10]紫阳崇文会录·首卷·重订崇文会规[Z].清康熙刻本.

[11]紫阳崇文会录·首卷·书院通考[Z].清康熙刻本.

[12]紫阳崇文会录·首卷·重修紫阳崇文书院碑记[Z].清康熙刻本.

[13](清)沈德潜.西湖志纂·卷三,沈云龙.中国名山胜迹志·第二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227.

[14](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三十·艺文四·重修紫阳书院碑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18.

[15]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51·民国歙县志·卷九[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353.

[16](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十五·商籍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76.

[17](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十九·艺文三·运学附郡黌宫碑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9.

[18]紫阳崇文会录·首卷·重订崇文会规[Z].清康熙刻本.

[19]紫阳崇文书院·首卷·重修紫阳崇文书院碑记[Z].清康熙刻本.

[20](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三十·鹾司正学书院田碑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00.

[21](清)延丰.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三十·锡山紫阳书院碑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10.

[22]紫阳崇文会录·首卷·重订崇文会规[Z].清康熙刻本.

[23]紫阳崇文会录·首卷[Z].清康熙刻本.

[24](清)稽曾筠.浙江通志·卷二十五[G].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ON HUIZHOU MERCHANTS AND CLASSICAL LEARNING ACADEMIE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ANG Li-li
(School of Sociolog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Huizhou merchants led the salt business in Zhejiang through such ways as the cooperation with fellow countrymen,the combin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commercialism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officials.The salt merchants managed their business in other places,and in order to solve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they often set up family schools and academies in the locals.Chongwen Academy,Ziyang Academy,Zhengxue Academy and Xishan Ziyang Academy,which were all established by Huizhou merchants,ha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Zhejia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Zhejiang;Huizhou salt merchants;academies in Zhejiang

K248;K249

A

1672-2868(2014)05-0084-06

责任编辑:陈 凤

2014-06-15

唐丽丽(1977-),女,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崇文盐商子弟
江东子弟多才俊
我当企鹅饲养员
崇文塔之旅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八旬老人创建"农民子弟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