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地域文化传播趋势与方法的探究
——以动漫作品《有巢氏的传说》为例

2014-03-15梦宁业高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巢湖安徽文化

袁 梦宁业高

(1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22)

安徽地域文化传播趋势与方法的探究
——以动漫作品《有巢氏的传说》为例

袁 梦1宁业高2

(1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22)

安徽文化历史悠久,挖掘与传播多元化的地域特色具有继承传统,保留原味,推动进步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文化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与先进。文章通过动漫设计这种特殊载体,对传播趋势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安徽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提供借鉴意义。

地域文化;安徽文化;传播趋势;传播方法

1 安徽地域文化简述

地域文化作为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囊括了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的文化名省安徽,作为近海的内陆省份,无论在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政治经济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早在安徽建省之时,雄才大略的康熙为在政治上实现防范因划江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并满足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采取了跨江而治的办法。但从此,也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形成了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文化差异。厚重丰韵的历史底蕴传承至今,多样性文化更显复杂。安徽文化主要呈现为三个文化圈:

涡淮文化即淮河流域文化。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他的继承发扬者庄子,沿涡河而建的道教三宫,淮南“八公”、茅氏三兄弟、亳州陈抟老祖,创立道家养生法五禽戏的亳州神医华佗等等,令地势坦荡的淮北平原成为道家学派摇篮。不仅此前诞生了姜尚、管仲等杰出人物,此后更呈现西汉桓氏经学教育世家、建安文学流派、魏晋玄学流派、绘画艺术世家等群星璀璨的形象。朱明王朝兴起后,以明中都城、明皇陵、钟鼓楼、龙兴寺等建筑艺术为基点,又形成凤阳皇明文化。此外,流行于阜阳、淮北的梆子戏,沿淮两岸的泗州戏、凤阳花鼓和花鼓灯等,如今也是被列为国家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民俗文化标识。

新安文化即新安江流域文化,又叫徽州文化,是儒、商相结合的产物。“徽骆驼”的精神整合了徽商经营理念、价值观、文化观,从徽州本土出发,蔓延于中华大地,以芜湖、安庆、武汉、临清等城市为拓张基地,遍布于江南、淮扬地区。徽州宗族和土地制度、徽商、新安理学和皖派朴学、徽州教育、徽州科技、徽派建筑、徽州文房四宝、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戏、徽菜、徽州方言、徽州民俗、徽州文学、徽州工艺和徽州经籍、徽州人物研究等博大精深的内容,渗透到中国传统社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共同构成独特性、典型性、学术性等多种文化现象的综合。

皖江文化即长江流域文化,在三个文化版块中最为庞大复杂、开放度最高,对其研究起步最晚。区域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除绩溪)、滁州市,与现在的皖江城市产业带不谋而合。涉及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科技、宗教以及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旅游、生态、民俗等众多领域内容。该地区历史悠久、世家众多,由于处于过渡地带,接受外来文化更早,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更强。而古皖文化、佛教禅宗文化、桐城文化、黄梅戏文化等诸多子文化板块又相对独立,虽然规模大小不同、形成时间不等、外在形态各异,却彼此交流,充满活力。

2 安徽文化传播趋势研究

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主要因为五大特点。

第一,三大文化圈同异共存。三者虽同属安徽文化,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戏曲、信仰方面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却并存。譬如,在学术文化领域,涡淮文化主导的道家思想与徽州文化、皖江文化主导的儒家文化大相径庭。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超脱淮河流域,影响了徽州和皖江地区。徽州的皖派朴学反而在皖江文化圈受到抨击。差异性的思想相互碰撞、融合,产生了新安理学先哲的程大昌、皖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戴名世、姚鼐所著的《老子章义》和《庄子章义》等,无不显示出安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统一性。

第二,文化重心向南迁移。从时间脉络上看,春秋时代的涡淮流域是安徽最早出现的文化重心。管子的学术思想,开创了先秦高度繁荣的诸子学时代。随后产生的道家学说,经过西汉的《淮南子》,延续成魏晋玄学的重要基石。长期战乱和灾荒,令安徽文化的重心在隋唐时代转移到战乱冲击较少的皖江地区。由于该地区离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较远,缺乏激发文化要素全面发展的动因,最受瞩目的是宗教和文学。新安理学、皖派朴学的兴起和教育、天文历算、医学、绘画、建筑、雕刻等等的繁荣,令徽州地区成为安徽文化南宋到清代中叶的重心。明清之后,安徽的文化重心向皖江地区回归,曾与徽州文化“双峰”并峙。哲学、科技、“遗民”文学、学术成就、自然科学、桐城文派的兴起,成为文化中心南迁的显著特征。

第三,“通变”成为文化恒久的重要内因。涡淮文化中,“通变”精神表现于从老庄道家学说的诞生开始,继承始终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徽州文化中,徽州新安理学、皖派朴学和“经世”思想在南宋后此起彼伏。皖江文化中,“桐城三祖”虽然思想上有恪守程朱的倾向,古文理论上却不拘泥于师法。

第四,“经世致用”与“天下和洽”的学术取向。历史上的安徽灾害频繁,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人民艰难竭蹶。因此,历代有责任感的士人将“经世致用”与“天下和洽”化为安徽文化的重要学术思想。不仅在于把“治国平天下”的中国学术文化重要传统作为治学目标,更在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第五,文化现象超越地域。中华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学说;开创建安文学时代的三曹文学集团;魏晋玄学重要派别的“竹林七贤”;清代乾嘉时期学术主潮中的皖派朴学;流传清代二百余年的桐城文派;闻名全国的宗教文化现象地藏道场、道教胜地、“说话禅”;影响广大区域的徽文化带出了皖南的崇山峻岭;在17世纪中国画坛上大放异彩的新安画派;促使京剧诞生的徽班等等,这些孕育于安徽的文化现象,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纵观各地文化,任何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形成,都需要产生与传播。地域文化成长在众多文化元素和文化丛中,而并非全部纯属本地发明,多是将他处直接或间接传播而来的文化结合本土特点。因此,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有着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便是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质料向外扩散的本性。比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那个博物馆面对海湾,海湾对面是斯德哥尔摩市区,壮丽无比。我去过好多雕塑博物馆,就从来没有看过一个有如此气势的[1]。卡尔·米勒斯露天博物馆已成为最著名现代雕塑博物馆,之所以成为标识性文化,便是由于位于文化的中心,其他地域的即便刻意模仿,也会削弱原汁原味。所有特定区域里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文化传统,正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才能够得以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

文化传播有直接采借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前者是直接接纳外来的文化元素或文化丛。后者又叫“刺激性传播”,是通过文化元素或文化丛对另一个地区潜移默化的渗透,引起思考,从而引发当地人创造出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犹如新艺术,“艺术的心”永远不变,故艺术可说是永远“长新的”。[2]新文化也是如此。

安徽文化传播方式也属于二者的结合,后者则更甚。人群的迁移作为文化传播最主要的媒介,通过批判地采借和吸入外来文化,在社会改革的基础上,就能带动社会变迁,推动社会进步。因此,三大文化圈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文化传播的产物。

在安徽文化传播趋势范畴来说,顺应了我国当代文化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历史上,我国文化传播从最初通过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使者和亲等等传统方式,利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的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进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到如今,人们除了通过教育来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微博、手机新闻等诸多新兴传播工具,甚至是旅游、广告以及影视作品中潜在的文化传播,来了解我国的文化。可见,文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不仅文化的交融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潜移默化”也成为安徽地域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大推动力量。

第二,消费化的传播目的。当今时代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在物质不断丰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大背景下,更加注重对本我的探索和人性的张扬。安徽出于时代的发展潮流之中,社会经济结构中心也从生产转向了消费,促使都市生活中的消费色彩成为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各类与消费相关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消费文化,构成了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反映在物质产品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上,各大媒体传播媒介必然会通过对现代都市人心理特征的细致揣摩和分析,传播商家所认定“真善美”的事物,解构人们对文化的认知观念。贴上“消费目的”这一标签的杂志、报纸、电视、网站等诸多媒体,必然会使“读图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播趋势,变为对“美”文化的消费。

第三,娱乐化的传播内容。沉甸甸的内容与冷冰冰的说教,相比娱乐化的文化传播内容,显得毫无市场。因此,为了吸引受传者的注意力,各种文化传播形式都产生了更娱乐、更轻松的发展趋势。以电视媒体为例,不论是真正的娱乐节目,还是贴有说教标签的教育节目,甚至是新闻节目,都在努力迎合通俗化、娱乐化的市场需求,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内容,从而解脱现实生活的沉闷,让受众群体更为广泛。另外,由于网络发展到了社会化传播阶段,传播的整体环境中,信息碎片化,人人皆媒体。因此,人们接受传播的概念、方向、趋势,愈发从自我为中心的偏好习惯出发。单向的、教条式、简单枯燥的内容传播为人们所诟病和抛弃,受众对于商业信息、品牌信息的解读,从“感性立面”切入,顺应而生的娱乐化文化传播内容则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第四,全球化的传播影响。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文化传播的广泛程度是不同的,除了受社会自身结构制约,传播媒介也起着直接作用。在历史长河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文化传播的国家间交流都只存在个别地区,但网络的出现,促使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成为另一个必然趋势。网络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协同性的体系,不但为全球化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决定了各个地区的文化融合,更会产生将各种不同文化需求的大众聚集起来的功能。稳定、不间断的文化活动,在方便在当地公众的时候,也会切实做到将地域文化传播触角扩展到各国各地,文化信息输出便会造成日益全球化的影响。

第五,产业化的传播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的文化传播开始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打破传统意义上单纯性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文化传播的产业化相对应文化事业的概念,二者将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文化传播的产业化将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成长为与现代生产方式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新兴产业。

3 安徽地域文化的传播方法——以动漫作品《有巢氏的传说》为例

环巢湖文化圈是安徽省会合肥所依托的特色文化圈,巢湖水系属于皖江流域,因而也属于安徽文化中皖江文化圈的子文化圈。巢湖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文化圣地,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众多熠熠生辉的文化渊源都极具挖掘、传播价值。

2013年8月,受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邀请,为宣传有安徽文化中的巢文化,笔者设计和制作了一部系列动漫作品《有巢氏的传说》。该剧完成后,在巢湖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为安徽文化和巢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从传播方法上来说,主要可以从主题构思、文字剧本与分镜脚本、角色设定与背景设定几个环节入手。

自文明初曙以来,标志性的原始文化遗址“凌家滩”开始,就充分代表着环巢湖流域的文明起源。共同的方言所形成的剧种“庐剧”,彰显了环巢湖流域的一千多万居民对文化艺术的热情。事实上,整个环巢湖流域的节令习俗基本一致。另外,此地还诞生了清末淮军将领等大批人才群体。

从创作之初的主题构思开始,笔者探析巢文化的特征,发现主要有四点:特色鲜明的文化载体和品牌、缜密连贯的群体系列和整体、广泛多元的历史内涵、厚重的民族融汇意义。其中,始祖有巢氏等远古文化,无论从历史年代的垂直连线,还是地理畛范的横向截面,或者以时空为构架的文化元素来看,都是该地域综合性研究对象的源头。所以,笔者便将主题锁定为生活在巢湖流域的中华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力求呈现出中华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及其子孙开创的人类文明基业,既是巢湖、合肥、安徽一宗至尊无价的文史遗产,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宝库的灿烂明珠,更是当代人民和未来子孙引为自豪和激励奋进的精神瑰宝。

剧本作为“一剧之本”,要想吸引人,具有原创性的的幻想是动画剧本创作的共同特性[3]。真实科学的逻辑性、天马行空的幻想性、自然流露的情感性构成了动漫剧本创作不可或缺、相互交融的三大性质。

《有巢氏的传说》的逻辑性,建立在对巢湖地区实地考察认识和大量文献整理参阅的基础上。巢湖的古遗址、古建筑、民风民俗、历史传说、红色摇篮、地方方言、饮食文化、民间信仰等,都是剧本创作所依循的“现实的真实性”。只有紧扣于此,才能够真正领略巢湖的自然景色和文化底蕴。譬如,剧本中涉及到人物的称呼问题,远古时期的伦理关系尚未形成,不存在父子、夫妻等称谓,而根据巢湖流域的地方方言,孩子对父亲的称谓是“大大”,因此,笔者在作品中就还原了该称谓,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传承。

《有巢氏的传说》的幻想性,其实是对日常生活的超离与突破,这就必须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逻辑。由于灰喜鹊是安徽的省鸟,笔者便设置始祖有巢氏受到其影响和点化,打开心智(图1)。让观众在虚拟的想象空间中,体会处于劣势的先民为了安全生存、健康繁衍、正常发展,如何在痛苦中苦苦思索、顽强探寻的求生之路。

图1 灰喜鹊启发始祖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的情感性是让人更易接受、引起共鸣的重要性质。比如,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原始人类面对艰难生存的无奈与恐惧,笔者在作品中充分做到将情感与环相结合,设置男女老少、老弱病残年年月月白天借着亮光警惕禽兽袭击,却只能在雾朦朦的清早、昏暗暗的傍晚、尤其在洞里洞外一片黑黝黝的夜间,睁着无助、张惶的双眼忧心忡忡(图2)。其心理与行为上的变化,从而,让作品真实可信、入情入理,让观众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图2 山洞内忧心忡忡

分镜脚本是整部作品从文字层面进入视听语言表现的中枢。《有巢氏的传说》以及特有的语言规律,从影视镜头、影视画面、镜头设计等多个方面,控制着作品节奏的主题、思想、内涵。比如在表现始祖有巢氏带领族人在巢湖流域定居时,孩子从追逐着红蜻蜓的全景(图3)到特写蜻蜓停在孩子鼻尖的画面(图4),天真的眼神与双手捂鼻子的动作辉映成趣,快与慢、动与静,形成活泼灵动的节奏感。

图3 追逐蜻蜓场景

图4 蜻蜓停栖鼻尖特写

动漫设计是通过视听语言表达的艺术,角色设定和背景设定所构成的画面表达则是承载作品的基本元素。

首先,角色设定的个性特点和表现力都要通过造型、对白来承载。《有巢氏的传说》中引入的巢湖成为“五湖四海”之一的环节,这个口口相传的民间神话真实性难以考证。经过艺术的夸张,笔者将玉帝形象设置为宽大的黄色衣襟、伟岸的身躯、紧皱的眉头、说话掷地有声,这与威严肃穆、忧心子民又容易发怒的君主身份非常吻合;而巢湖湖神的形象则欲扬先抑,从出场开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身材矮小、声音哆嗦、蓝衣布衫,正好可以体现其畏畏缩缩的胆小性格(图5)。这不但使掉到凡间化成湖泊的形状顺理成章,也令后来其化身启发有巢氏的灰喜鹊,在色调和娇小玲珑的身材上相互配套。

图5 玉帝和巢湖湖神形象

图6 现实中的姥山风光

其次,背景设定包括人类活动的生活场所、工作场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等各种空间场所与所有道具。任何一个地域一个时期一个文化在背景中都是有着独特情感印记的。正如站在天安门下面,看门楼上毛泽东肖像和两边的标语,因为时间长了,这几个极为政治性的东西都好像变成天安门城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了[4]。《有巢氏的传说》中,笔者运用二维和三维的结合来设定背景,使审美性、趣味性、真实性兼具。比如,姥山岛的景色在作品中多次出现,不仅因为是地域特色的体现,色调的不同更显示了现实风光的明媚和梦境的迷幻感(图6、7)。而构木为巢的景观通过三维形式的呈现,机位的漫游和镜头的变换,更逼真地重现了当时恢宏震撼的气势(图8)。

图7 梦境中的姥山风光

图8“构木为巢”三维场景

4 结语

当今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速度也在日益加快。陈旧的载体让当代社会主流群体对文化的认知途径如同嚼蜡,从当前形势来看,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化、科技、经济的广泛、深度融合[5]。可见,创意产业中,如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业、文化艺术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广告会展业等重点行业,将成为迅速发展的时代里更加直观有效的宣传手段。安徽文化作为相对区域社会特征和自然属性有机统一的综合产物,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只有依托和发展更加有效的传播载体,才能积极宣传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精髓。

[1]王受之.白夜北欧——行走在斯堪的纳维亚[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2,89.

[2]丰子恺.艺术趣味[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4、21.

[3]袁梦.动画剧本创作与分镜头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1、9.

[4]王受之.北京手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11、149.

[5]朱先发.安徽省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4、1.

ON THE DISSEMINATION TRENDS AND METHODS OF ANHUI REGIONAL CULTURE——TAKING THE CARTOON“LEGEND OF YOUCHAOSHI”AS AN EXAMPLE

YUAN Meng1NING Ye-gao2
(1 School of Light Textile Engineering and Arts,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6)
(2 Library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nhui 230022)

Anhui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The explo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diverse regional featur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traditions,retain the original flavor and promote progres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the future will be more extensive and advanced.Through the special medium of the cartoon design,this paper makes a deep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 trends and methods,which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ment of Anhui regional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Anhui culture;dissemination trends;dissemination methods

J218.7;G127

A

1672-2868(2014)05-0009-06

责任编辑:杨松水

2014-08-16

2012年校繁荣发展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3);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2B168)

袁梦(1986-),女,安徽巢湖人。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巢湖安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巢湖,我的母亲
谁远谁近?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巢湖玉卮意蕴长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