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输液器固定方法比较

2014-03-14吴春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固定点输液器软管

吴春凤

(江西省婺源县妇幼保健院,江西 婺源333200)

两种输液器固定方法比较

吴春凤

(江西省婺源县妇幼保健院,江西 婺源333200)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输液器固定方法效果。方法: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法较传统固定方法好。

静脉输液;输液器;固定方法

我们在工作中对两种输液器固定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00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男91例、女109例,年龄39~76岁。静脉输液为两组药物,输液时间6~10天。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病情、血管情况、输注药物、操作技巧及静脉注射针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固定方法

对照组用一般固定方法,即第1条胶布横行固定针柄,第2条胶布横行遮盖穿刺点的小棉片,第3条胶布横行固定软管于输液针头上方,并与第2条胶布距离3cm,3条胶布中点成一直线排列并与针头垂直。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后,3条胶布粘法同对照组,第4条胶布在黏贴时需避开穿刺部位,将未盘曲头皮针软管进行固定,注意固定时不紧绷皮肤,稍微留有一定的空隙,然后顺手提捏第4条胶布过软管处,使其牢固的粘贴于软管再横贴于皮肤上。

3 标 准[1]

输液中如有胶布松动、头皮针的软管折成死角、针头摆动等情况可判定为重新固定,出现针头刺穿静脉需重输液、针头滑落可判定为重新穿刺。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有10个问题,每个问题1~10分。

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 果

两组固定方法重新固定、重新穿刺见表1。

表1 两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比较 例(%)

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对照组85例(85%)、观察组98例(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妥善牢固的固定方法可显著减少穿刺次数[2]。

由于静脉输液部位多数在手部,而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也要用手进行各种活动,如吃饭、擦脸、看报纸、如厕、床上翻身、起床等,此时在血管中的钢针极易向外滑动,导致重新固定或重新穿刺几率增加。

新的固定方法是在传统固定方法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固定点,改良新型固定方法为第4条胶布先将其粘连于需固定的头皮针软管,捏紧固定再横贴于皮肤上。这样有利于加大软管与胶布之间的摩擦力,增强其抗拉力[3]。并且该点避开了穿刺部位,当翻身、吃饭、擦脸、如厕等体位改变拉扯到输液管时,此固定点能够起到缓冲作用。4条胶布固定,针头以外又新增了两个固定点,针头的稳定性好,减轻了其在血管内摆动,降低了头皮针对血管壁的损伤,避免了穿刺移位而直接刺穿血管等情况的发生。牢固稳定性更好,减少了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的几率。

[1] 李小玲,张爱萍,郝燕.小儿手背半握拳状静脉输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34.

[2] 陆琴,韩萍.我国预防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45-47.

[3] 李荣华,刘丽琴,吕爱萍,等.聚丙烯输液瓶在患儿手部静脉输液固定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6(30):61-62.

R472.9

B

1004-2814(2014)11-1064-01

2014-07-15

猜你喜欢

固定点输液器软管
输液器的秘密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某车型座椅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分析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PIVS 挤压式智能输液器
某N1类车辆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对标及改进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
中欧美ISOFIX固定点系统法规解析
关于新版固定点标准重点内容的研讨
辐照橡胶软管实现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