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2014-03-14王永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胰汤淀粉酶体征

王永鉴,刘 佳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四川 平昌636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王永鉴,刘 佳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四川 平昌636400)

目的:观察清胰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胰汤,治疗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00%,对照组7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程短,疗效好。

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用清胰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2~78岁,平均(56.3±11.2)岁;病程1~65h,平均(8.5±6.4)h;胆源性26例,暴饮暴食13例,高脂血症2例,无明显诱因9例;并发腹膜炎29例,黄疸18例,腹水12例,肠梗阻11例,休克5例,肾功能不全1例;CT提示胰腺均有不同程度肿大46例,白细胞大于10×109/L42例。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3~75岁,平均(57.7±10.3)岁;病程3~70h,平均(9.1±7.2)h;胆源性27例,暴饮暴食13例,高脂血症3例,无明显诱因7例;并发腹膜炎30例,黄疸15例,腹水14例,肠梗阻8例,低钾血症2例,CT提示胰腺均有不同程度肿大45例,白细胞大于10×109/L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1,2]:①主要症状:起病突然,上腹疼痛。②次要症状: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黄疸、发热、便闭。③体征:上腹部压痛,或伴肌紧张或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④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黄厚、或黄腻、或燥,脉细或滑数。⑤超声、CT、MRI:胰腺炎特征,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少量积液。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技术可确诊。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第6届胰腺外科学术会议《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3]和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2006年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禁食,胃肠减压,补充体液扩容。予盐酸哌替啶100mg、肌注、1日1次以解痉止痛;奥曲肽100μg、静滴、1日1次以抑制缩胆囊素一胰酶泌素的分泌、减少胰腺分泌、保护胰腺实质细胞膜,奥美拉唑40mg、静滴、1日1次以预防应激性溃疡,丹参冻干800mg,静滴,1日1次以改善微循环障碍,头孢硫脒2.0g、静滴、1日2次,左氧氟沙星200mL、静滴、1日1次以预防感染,予以全胃肠外营养,并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10g、静滴、1日1次,针对病因治疗。

治疗组另用清胰汤。柴胡15g,白芍30g,胡黄连15g,黄芩15g,生大黄30g(泡),芒硝40g(冲),大枣20g,甘草6g,青木香15g,延胡索30g,干姜10g)。煎剂100mL、1日3次,口服或胃管注入,并给予清胰汤煎剂150mL深部保留灌肠,每天3次。

3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3天内症状、体征缓解,7天之内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显效:7天之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7天之内症状、体征减轻,血、尿淀粉酶有下降趋势。无效:7天之内症状、体征未减轻或恶化,血、尿淀粉酶未降低。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各项实验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实验指标比较 (d,±s)

表2 两组各项实验指标比较 (d,±s)

组别 腹痛 血尿淀粉酶恢复腹腔积液吸收体温恢复恶心呕吐胰腺体积恢复黄疸消退肠功能恢复对照组7.2±1.1 6.2±0.9 9.2±2.1 4.2±0.5 4.1±1.2 8.5±1.4 10.1±2.2 5.6±1.7治疗组5.2±1.2 4.1±0.8 6.4±2.5 3.3±0.6 3.3±1.1 6.3±1.2 7.5±2.4 3.1±1.2

5 讨 论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属中医“腹痛”范畴。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或情志失调,气滞血瘀,暴饮暴食,以及虫积、跌仆等,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治应疏肝理气,通腑泻热,活血祛瘀。清胰汤方中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白芍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黄芩性味苦寒,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青木香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又气香醒脾,味辛能行,味苦主泄,走三焦和胆经,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肝利胆。大黄荡涤肠胃,推陈出新,导湿热外出。延胡索辛散温通,前人谓其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胡黄连清热燥湿,尤善除胃肠湿热。芒硝泻下攻积,且能清热,味咸润燥软坚。大枣保护胃气。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相伍,具有疏肝理气、清热泻火、通便之功效,使脏腑气机得以疏利,实热之邪得解。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

[2] 张肇达,严律南,刘续宝.急性胰腺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R657.51

B

1004-2814(2014)11-1035-02

2014-06-25

猜你喜欢

胰汤淀粉酶体征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清胰汤对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清胰汤防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Bacillus subtilis ZJF-1A5产中温α-淀粉酶发酵工艺优化
加味清胰汤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