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60例观察

2014-03-1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五灵脂经行延胡索

李 美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33)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60例观察

李 美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33)

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笔者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9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5例,均为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12~2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1年,室女55例,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②经量少,月经推后,色黯有瘀块;③伴面青色白,肢冷畏寒,纳食睡眠正常;④舌黯苔白,脉沉紧。

排除不属寒凝血瘀型痛经,以及继发性痛经。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5g,干姜8g,延胡索15g,没药10g,当归15g,川芎10g,肉桂6g,赤芍10g,蒲黄10g(布包)、五灵脂10g(布包)。痛甚而厥、四肢冰冷、出冷汗加附子、细辛、巴戟天回阳散寒;冷痛较甚加艾叶、吴茱萸温经止痛,痛而胀加台乌药、制香附、郁金、九香虫理气行滞,肢体酸重不适、苔白腻加苍术、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湿,全身乏力、纳差加黄芪、山药益气健脾助运,腰膝酸软加山茱萸、巴戟天、续断、狗脊补肾强腰。于经前1周开始服药,每天1剂,连服7天。以后每月经前服7剂,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甘之物,慎起居,经期保暖,保持精神愉快,勿过劳。

对照组:用月月舒颗粒(红花、当归、肉桂、三棱、莪术、丹参、五灵脂、木香、延胡索)10g,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包。于经前1周开始服用,持续至月经来后3天停服。元胡止痛片4片,每日3次,于经前1周开始服用,经行3天即停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经行腹痛,痛于经前、经期或经后,疼痛喜按或拒按,得热后疼痛是否缓解,月经的颜色、经量、质地等情况,是否夹瘀块,伴随症状便溏肢冷、饮食睡眠、舌脉等情况。

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腹痛减轻,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疼痛未见好转。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为30%~50%,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子宫颈狭窄、子宫过度屈曲、前列腺素增高等[2],西药治疗多以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钙通道阻滞剂、维生素E等为主。

方中官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全方可使寒散血行,冲任、胞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经行腹痛病位在胞宫、冲任,责之“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但实多虚少,实证痛经,因其疼痛明显,甚至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等,需“急则治其标”或“标本同治”,以迅速缓解疼痛,常配伍相应止痛药,且应于经前1周开始服药。此外,痛经无论虚实,与素体状况相关,或气血虚、肾气亏损,或因肝郁、湿热、饮冷贪凉、瘀血等,故需辨证求因以治本,坚持治疗则可治愈。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鲍小英,朱述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210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2):90-92.

R271.113.151

B

1004-2814(2014)11-1009-02

2014-06-23

猜你喜欢

五灵脂经行延胡索
人参不怕五灵脂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经行吐衄的认识及临床辨治
储继军治疗经行头痛经验浅析
经行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复合膜在拆分延胡索乙素对映体中的应用
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经期为何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