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融资多方利益博弈分析
2014-03-13张暖暖常冶衡陈传照
张暖暖++常冶衡++陈传照
【摘 要】 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注资多元化资金来源是民办院校融资的必然趋势。不同利益需求必会引起多元化的利益冲突,但通过利益博弈分析得知,各利益是可以实现均衡的。基于此,指出了民办院校内部控制完善对策——在民办院校、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共同注重下,进行有效的合作,以此促进民办院校内部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 民办院校融资; 博弈; 内部控制
一、引言
我国民办教育现步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反映了教育对质量本身无止境的追求。同时,随着教育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持续不断的教育投入成为必然趋势。然而,以学费为主的资金来源远满足不了投入需求。况且,过度依赖学费会引起严重后果。所以,民办院校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融资,需要国家、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而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利益必引起博弈,因此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对各方利益需求进行分析,并站在民办院校内部控制角度来探讨利益失衡的制约因素。
二、融资中多方利益博弈分析
博弈通常由参与人、参与人的行动和该行动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三部分组成。在博弈中,一般假定双方对各自选择空间和行动所带来的结果是清楚的。参与人均是理性的,即在客观约束下能作出实现其目标的最佳行动。在民办院校融资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金融机构为了各自利益展开博弈。需要指出的是,各种博弈共同背景为政府是主宰的一方,其他各方只有在政府行为确定时选择相对于自己来说最佳的策略。
(一)民办院校与政府利益博弈
就我国目前财力来说,政府无力过多直接注资民办院校。但因民办教育的重要性,国家现在也正运用各种间接手段扶持。而这些政策是否合理,政策落实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民办教育的发展。政府行为分为:积极作为(政策健全、政策落实与监督到位)、消极作为(政策不健全、激励不足、监督不到位)。民办院校行为分为:合作(遵守市场规则、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不合作(不遵守市场规则,为追求高额利润而不顾教育公益性)。双方博弈过程见图1,假设如下。
1.(3,2) 在政府意识到相关民办教育政策不健全,采取积极措施完善相关扶植政策,并加强其实施力度下,若民办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遵纪守法,贯彻教育公益性,双方受益。双方合作形成了合作博弈均衡。此时,民办学校和政府双方获益都比较高。
2.(-1,-1) 在政府意识到相关民办教育政策不健全,采取积极措施完善相关扶植政策,并加强其实施力度下,若民办院校打着非营利性的幌子,进行高额利润活动,违背公益性,国家会加大监督力度,民办院校会受到国家的严厉处罚,得不偿失。
3.(4,0) 当政府对民办教育政策不完善,扶植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时,民办院校若有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以教育公益性为目标,政府则可以“省心”从事其他活动,但是民办学校无利可图,最终投资会受损失。
4.(0,1) 民办院校违背教育公益性,进行高额投资尝到了“甜头”,虽然比不上国家采取积极行为时的遵纪守法的得益,但在国家采取消极措施下,比遵纪守法可以获得更多收益,对民办院校来说,宁可选择不合作。
根据上述四种情况的讨论,笔者不妨采用相对优势策略划线法找出博弈的纳什均衡。其一,若政府采取积极行为,民办院校采取合作策略,可以得到(2),因此,我们在2下面划上横线;其二,若政府采取消极行为,民办院校采取不合作策略,可以得到(1),因此,我们在1下面划上横线;其三,若民办院校采取合作策略,政府采取消极行为,可以得到(4),因此,我们在4下面划上横线;其四,若民办院校采取不合作策略,政府采取消极行为,可以得到(0),因此,我们在0下面划上横线。采用相对优势划线法,如果格子里的两个数字都被划线后,就是达到纳什均衡。由此推出,政府采取消极行为,民办院校采取不合作行为是这个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通过上述模型发现,政府积极行为时,民办院校会选择合作,即(3,2)明显大于纳什均衡,即政府消极作为时,民办院校采取不合作(0,1),才是帕累托最优。因此,双方博弈中的关键是政府的态度立场及措施到位与否,在此博弈中,政府与民办院校的最佳博弈策略(积极行为,合作)。
(二)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以企业为代表的民间投资博弈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可见,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与否,更多取决于双方意愿。企业是否投资看重的是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与由此而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是否能通过投资于学校来获取高新技术,或低成本来吸引优异毕业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价值最大化。而大学的性质决定了其是否与企业合作,不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还要考虑通过合作是否能达到提高师生技能、利于学生实习实训以及就业等目的。因此,双方之间存在是否合作的博弈问题。假设企业具体策略分为(合作,不合作),学校策略为(合作,不合作)。政府主导下的整个博弈过程如图2所示,假设如下。
1.E1>E2,S1>S2,因为当企业有意向选择合作时,在当前相对其自身来说,可能代表没有比投资教育事业更获益的途径了。对民办院校来说,当民办院校不合作时,需要自身投资建立实训基地或搞基建等,势必会导致正常教学的投入减少,相比接受企业投资来说,不如借企业投资桥梁,而节省费用去专心专一搞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规模化的扩张已不再有效,过硬的师资力量,才是民办院校可持续发展之根本。
2.E3=E4
综上所述,双方选择合作是最佳策略,企业能实现获利目的,民办院校也能迅速发展扩大规模。
(三)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捐赠者利益博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可以“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由此表明,国家鼓励高校以社会捐赠募集经费。高校社会捐赠属于公益捐赠,学校取得它,几乎不需任何成本。因此,按理来说社会捐赠应是民办院校梦寐以求的资金来源,并且我国慈善事业也具备了经济条件。但实际社会捐赠数量很少,企业或个人对民办院校的捐赠多是象征性的。因此,如何调动社会捐赠成为政府、民办院校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民办院校的质量、声誉的高低,对捐赠者的捐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实际存在着利益博弈。政府积极行为下的民办院校与捐赠者利益博弈如图3所示,假设如下。
1.高质量院校获得捐赠得到的效益高于低质量民办院校,而捐赠者不捐时对学校来说得益为0,即S1> S3,S2=0,S4=0。
2.捐赠者对高质量院校捐赠获得收益高于其他任何情况,而对低质量民办院校捐赠的得益还不如不捐,即J1>J2,J3
3.高质量民办院校概率为X。
由于高校捐赠具有无偿性、社会目的性等特点,所以对捐赠者来说,捐赠给其带来的不仅是有形的经济效益,如享受政策优惠,更多带来的是其良心上的满足或赢得社会美誉无形的效益。由以上假设得知捐赠者捐赠的总效用U=XJ1+(1-X)J3,捐赠者不捐赠的效用为J2=J4。可见,捐赠者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民办院校进行捐赠,这时,它将获得的总效用会最大。因此,捐赠者对高质量民办院校的捐赠才是最优的策略。
(四)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银行代表的金融机构利益博弈
尽管相对公办学校来说,民办院校贷款更难,但实际上,银行在决定是否放贷的时候,首先考虑的还是资金安全性,然后是盈利性。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商机无限,投资风险低,收入稳定,社会效益显著,也理应成为银行优先选择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是否成功是一种博弈问题,其中民办院校办学质量对贷款的影响较为深刻。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如图4,假设如下。
1.政府积极下的高质量民办高校若与银行合作,由此给双方带来的效益要大于其不合作下的各方从事其他活动的效益,即S1>S2,S1>S3,S1>S4,S1>S5,S1>S6;E1>E2,E1>E3,E1>E4,E1>E5,E1>E6。
2.只要民办高校与银行其中一方选择不合作,则他们将从事各自其他活动,获得相同的收益,即S2=S3,S5=S6;E2=E3=E5=E6。
3.低质量的民办高校若与银行合作,对民办高校来说更是难得的融资来源,由此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各自活动的收益,即S4>S5,S4>S6。
4.高质量民办院校概率为X;民办院校申请贷款概率为Y。
由此得出银行选择贷款的期望收益W1=Y[(XE1)+
(1-X)E4];银行选择不贷款的期望收益W2=E2或E5。可见,银行选择贷款期望收益受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受民办院校合作意愿Y的影响,还与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相关。银行更容易与高质量的民办院校合作。然而,民办院校对自己的办学水平、质量高低是了解的,民办院校选择贷款的前提是贷款带来的期望收益大于不贷,这在假设里已有说明。因此,双方合作的关键是在政府积极行为下,银行对学校有较高的评价或学校自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博弈论与民办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通过以上博弈分析得出,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的利益可以实现均衡。但实际中为什么社会各方面注资于民办院校的行为屈指可数以至于出现了“融资困境”呢?由博弈看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民办院校办学质量。就民办院校自身来说,其办学质量高低是影响民办院校筹资难易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民办院校投资主体的非政府性,它必须通过自身出色的管理与经营来提高办学质量,获得政府、社会的信任,因此,及时寻找目前存在影响民办院校发展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民办院校品牌,迫在眉睫。
首先,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是以牺牲公益性为代价来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博弈模型表明,牺牲公益性往往不能增进个人的利益,有时还会损失自身的利益。这就意味着,自身利益与公益性之间存在负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之间会演变成一种互利双向的合作秩序。因此,必须把个人的利益与全体利益更好地协调起来,以个人利益为目的来寻求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合作,以社会利益为手段来追求自身的营利性。
其次,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面临着不同的约束条件。如果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民办院校就会基于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从而阻碍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破坏民办院校自身的发展。因此,尤其政府应该充分给民办院校更好的发展空间,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而促进民办院校的发展。
最后,建立良好的民办院校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民办教育改革,而且还是优化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只有在民办院校、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自身重视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进而拓展其有效的合作,实现民办院校与社会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早.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张亚珍,夏江峰.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及国际比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1).
[3] 李钊.民办院校举债办学与风险防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3).
[4] 张辉.民办院校筹资途径的多元化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J].民办教育研究,2008(1).
[5] 杨晓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8).
综上所述,双方选择合作是最佳策略,企业能实现获利目的,民办院校也能迅速发展扩大规模。
(三)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捐赠者利益博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可以“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由此表明,国家鼓励高校以社会捐赠募集经费。高校社会捐赠属于公益捐赠,学校取得它,几乎不需任何成本。因此,按理来说社会捐赠应是民办院校梦寐以求的资金来源,并且我国慈善事业也具备了经济条件。但实际社会捐赠数量很少,企业或个人对民办院校的捐赠多是象征性的。因此,如何调动社会捐赠成为政府、民办院校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民办院校的质量、声誉的高低,对捐赠者的捐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实际存在着利益博弈。政府积极行为下的民办院校与捐赠者利益博弈如图3所示,假设如下。
1.高质量院校获得捐赠得到的效益高于低质量民办院校,而捐赠者不捐时对学校来说得益为0,即S1> S3,S2=0,S4=0。
2.捐赠者对高质量院校捐赠获得收益高于其他任何情况,而对低质量民办院校捐赠的得益还不如不捐,即J1>J2,J3
3.高质量民办院校概率为X。
由于高校捐赠具有无偿性、社会目的性等特点,所以对捐赠者来说,捐赠给其带来的不仅是有形的经济效益,如享受政策优惠,更多带来的是其良心上的满足或赢得社会美誉无形的效益。由以上假设得知捐赠者捐赠的总效用U=XJ1+(1-X)J3,捐赠者不捐赠的效用为J2=J4。可见,捐赠者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民办院校进行捐赠,这时,它将获得的总效用会最大。因此,捐赠者对高质量民办院校的捐赠才是最优的策略。
(四)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银行代表的金融机构利益博弈
尽管相对公办学校来说,民办院校贷款更难,但实际上,银行在决定是否放贷的时候,首先考虑的还是资金安全性,然后是盈利性。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商机无限,投资风险低,收入稳定,社会效益显著,也理应成为银行优先选择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是否成功是一种博弈问题,其中民办院校办学质量对贷款的影响较为深刻。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如图4,假设如下。
1.政府积极下的高质量民办高校若与银行合作,由此给双方带来的效益要大于其不合作下的各方从事其他活动的效益,即S1>S2,S1>S3,S1>S4,S1>S5,S1>S6;E1>E2,E1>E3,E1>E4,E1>E5,E1>E6。
2.只要民办高校与银行其中一方选择不合作,则他们将从事各自其他活动,获得相同的收益,即S2=S3,S5=S6;E2=E3=E5=E6。
3.低质量的民办高校若与银行合作,对民办高校来说更是难得的融资来源,由此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各自活动的收益,即S4>S5,S4>S6。
4.高质量民办院校概率为X;民办院校申请贷款概率为Y。
由此得出银行选择贷款的期望收益W1=Y[(XE1)+
(1-X)E4];银行选择不贷款的期望收益W2=E2或E5。可见,银行选择贷款期望收益受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受民办院校合作意愿Y的影响,还与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相关。银行更容易与高质量的民办院校合作。然而,民办院校对自己的办学水平、质量高低是了解的,民办院校选择贷款的前提是贷款带来的期望收益大于不贷,这在假设里已有说明。因此,双方合作的关键是在政府积极行为下,银行对学校有较高的评价或学校自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博弈论与民办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通过以上博弈分析得出,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的利益可以实现均衡。但实际中为什么社会各方面注资于民办院校的行为屈指可数以至于出现了“融资困境”呢?由博弈看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民办院校办学质量。就民办院校自身来说,其办学质量高低是影响民办院校筹资难易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民办院校投资主体的非政府性,它必须通过自身出色的管理与经营来提高办学质量,获得政府、社会的信任,因此,及时寻找目前存在影响民办院校发展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民办院校品牌,迫在眉睫。
首先,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是以牺牲公益性为代价来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博弈模型表明,牺牲公益性往往不能增进个人的利益,有时还会损失自身的利益。这就意味着,自身利益与公益性之间存在负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之间会演变成一种互利双向的合作秩序。因此,必须把个人的利益与全体利益更好地协调起来,以个人利益为目的来寻求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合作,以社会利益为手段来追求自身的营利性。
其次,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面临着不同的约束条件。如果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民办院校就会基于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从而阻碍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破坏民办院校自身的发展。因此,尤其政府应该充分给民办院校更好的发展空间,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而促进民办院校的发展。
最后,建立良好的民办院校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民办教育改革,而且还是优化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只有在民办院校、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自身重视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进而拓展其有效的合作,实现民办院校与社会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早.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张亚珍,夏江峰.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及国际比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1).
[3] 李钊.民办院校举债办学与风险防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3).
[4] 张辉.民办院校筹资途径的多元化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J].民办教育研究,2008(1).
[5] 杨晓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8).
综上所述,双方选择合作是最佳策略,企业能实现获利目的,民办院校也能迅速发展扩大规模。
(三)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捐赠者利益博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可以“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由此表明,国家鼓励高校以社会捐赠募集经费。高校社会捐赠属于公益捐赠,学校取得它,几乎不需任何成本。因此,按理来说社会捐赠应是民办院校梦寐以求的资金来源,并且我国慈善事业也具备了经济条件。但实际社会捐赠数量很少,企业或个人对民办院校的捐赠多是象征性的。因此,如何调动社会捐赠成为政府、民办院校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民办院校的质量、声誉的高低,对捐赠者的捐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实际存在着利益博弈。政府积极行为下的民办院校与捐赠者利益博弈如图3所示,假设如下。
1.高质量院校获得捐赠得到的效益高于低质量民办院校,而捐赠者不捐时对学校来说得益为0,即S1> S3,S2=0,S4=0。
2.捐赠者对高质量院校捐赠获得收益高于其他任何情况,而对低质量民办院校捐赠的得益还不如不捐,即J1>J2,J3
3.高质量民办院校概率为X。
由于高校捐赠具有无偿性、社会目的性等特点,所以对捐赠者来说,捐赠给其带来的不仅是有形的经济效益,如享受政策优惠,更多带来的是其良心上的满足或赢得社会美誉无形的效益。由以上假设得知捐赠者捐赠的总效用U=XJ1+(1-X)J3,捐赠者不捐赠的效用为J2=J4。可见,捐赠者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民办院校进行捐赠,这时,它将获得的总效用会最大。因此,捐赠者对高质量民办院校的捐赠才是最优的策略。
(四)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银行代表的金融机构利益博弈
尽管相对公办学校来说,民办院校贷款更难,但实际上,银行在决定是否放贷的时候,首先考虑的还是资金安全性,然后是盈利性。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商机无限,投资风险低,收入稳定,社会效益显著,也理应成为银行优先选择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是否成功是一种博弈问题,其中民办院校办学质量对贷款的影响较为深刻。政府主导下的民办院校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如图4,假设如下。
1.政府积极下的高质量民办高校若与银行合作,由此给双方带来的效益要大于其不合作下的各方从事其他活动的效益,即S1>S2,S1>S3,S1>S4,S1>S5,S1>S6;E1>E2,E1>E3,E1>E4,E1>E5,E1>E6。
2.只要民办高校与银行其中一方选择不合作,则他们将从事各自其他活动,获得相同的收益,即S2=S3,S5=S6;E2=E3=E5=E6。
3.低质量的民办高校若与银行合作,对民办高校来说更是难得的融资来源,由此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各自活动的收益,即S4>S5,S4>S6。
4.高质量民办院校概率为X;民办院校申请贷款概率为Y。
由此得出银行选择贷款的期望收益W1=Y[(XE1)+
(1-X)E4];银行选择不贷款的期望收益W2=E2或E5。可见,银行选择贷款期望收益受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受民办院校合作意愿Y的影响,还与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相关。银行更容易与高质量的民办院校合作。然而,民办院校对自己的办学水平、质量高低是了解的,民办院校选择贷款的前提是贷款带来的期望收益大于不贷,这在假设里已有说明。因此,双方合作的关键是在政府积极行为下,银行对学校有较高的评价或学校自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博弈论与民办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通过以上博弈分析得出,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的利益可以实现均衡。但实际中为什么社会各方面注资于民办院校的行为屈指可数以至于出现了“融资困境”呢?由博弈看出,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民办院校办学质量。就民办院校自身来说,其办学质量高低是影响民办院校筹资难易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民办院校投资主体的非政府性,它必须通过自身出色的管理与经营来提高办学质量,获得政府、社会的信任,因此,及时寻找目前存在影响民办院校发展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民办院校品牌,迫在眉睫。
首先,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是以牺牲公益性为代价来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博弈模型表明,牺牲公益性往往不能增进个人的利益,有时还会损失自身的利益。这就意味着,自身利益与公益性之间存在负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之间会演变成一种互利双向的合作秩序。因此,必须把个人的利益与全体利益更好地协调起来,以个人利益为目的来寻求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合作,以社会利益为手段来追求自身的营利性。
其次,民办院校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面临着不同的约束条件。如果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民办院校就会基于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从而阻碍与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破坏民办院校自身的发展。因此,尤其政府应该充分给民办院校更好的发展空间,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而促进民办院校的发展。
最后,建立良好的民办院校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民办教育改革,而且还是优化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只有在民办院校、政府、企业、银行、捐赠者自身重视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进而拓展其有效的合作,实现民办院校与社会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早.我国民办高校融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张亚珍,夏江峰.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及国际比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1).
[3] 李钊.民办院校举债办学与风险防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3).
[4] 张辉.民办院校筹资途径的多元化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J].民办教育研究,2008(1).
[5] 杨晓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