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对策略探究
2014-03-13许涛
作者简介:许涛(1970-),女,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
摘 要:长期以来,存款一直是银行业的生命线。在资金成本不变,资金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高息差带来且必然带来高盈利。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未来民营银行的将会大量出现,激烈的竞争会使传统高息差逐步压缩,同时,随着网络金融、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发展,未来大量的资金将会绕开银行这个媒介,在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进行体外循环,进而造成“金融脱媒”的现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金融脱媒是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将来我国银行业必然面临金融脱媒所带来的更为剧烈的冲击。未来如何应对金融脱媒现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市场条件下,金融脱媒的环境及特征(characteristics)、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influence)及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measures)即采用CIM分析框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银行业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盈利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2002
2004年我国经济出现一个怪现象,在货币信贷投放量下降6500亿元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仍然较往年增加,货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的所需的货币资金从何而来?原来,大量的货币资金并没经过银行体系,而是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由供应方转移到了资金使用者手中,发达国家称之为“金融脱媒”现象。应该说,金融脱媒现象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政府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产生的时代背景
导致我国金融脱媒现象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从投资者的角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手中持有的货币资金越来越多,客观上需要寻找恰当的投资渠道。另外,在我国长期利率管制的条件下,银行业存款利率是由政府制定,存款利率水平较低,甚至难以抵抗通货膨胀,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居民迫切需要寻找除存款外的较为稳妥的投资渠道。其二,从资金需求者的角度,企业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由人民银行确定,这样企业的融资成本被锁定在一个区间内,银行业的利润由利差决定,在信贷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等相对安全的领域,出于降低融资成本及经营周转需要的需要,客观上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其三,从政府角度,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创新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我国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股票、基金及债券市场,这些融资渠道一方面为居民手中存款找到了相应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又为资金需求方找到了相对廉价的资金,在资金需求和供给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造成资金脱离银行体外循环,形成金融脱媒。最后,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政府稳步推进金融深化,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比如P2P网络贷款公司的发展,通过网络直接将资金需求和供应方联系起来,既能满足资金供应方资产增值的需求,又能满足资金需求者,寻找资金的需要。余额宝是最新创新金融工具,将货币基金转化为一种网络产品,在客户申购和赎回之间创立更为便捷的投融资渠道,收益率是银行活期利率的十几倍,同时货币基金本身的低风险性也能保证盈利,余额宝一经推出,即受到热烈追捧,截至2013年11月14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即余额宝)的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全球货币基金中排名51位。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针对银行理财、风险投资基金的金融创新产品也会不断涌现,未来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这些都对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形成巨大冲击,引起的金融脱媒现象也是空前的。这迫切需要我国银行业提前布局,转变利润增长模式,应对挑战。
2 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基本特征
2.1 伴随金融市场化稳步推进
自1993年中国确立了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目标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呈现加速趋势。尤其入世后,每1-2年就会推出一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措施。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预计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我国将会完全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另一方面继今年6月20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7月正式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当前银行业利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我国银行数量将会出现一个大量增长的历史进程。这将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存贷款利差将会进一步缩小。这将迫使银行从经营对象从大中型企业转向中小型客户,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提出挑战。
2.2 我国银行盈利结构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差业务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利息收入仍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公布的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7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只占20%左右。这和国际上的先进银行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以渣打银行为例,传统的信贷业务始终维持在8%以下,利润主要来自于交易银行、全球市场等业务。在这些银行的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也即普遍意义上的中间业务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国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从品种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类、汇兑类业务为主,业务新品种少,份额小,无法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国外银行存在很大差距。
2.3 金融创新处于初级阶段,但创新思维活跃,大量创新工具将随着放松金融管制不断涌现
组织方面,我国建立了包含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保险机构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方面,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在金融技术方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对接。可以说,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具备外在条件并全方位展开。通过这些创新可以增强我国金融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endprint
2.4 居民金融资产存款占据主导地位,但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占比中,存款占据主导地位,但持有资产种类正日趋多样化,未来金融脱媒存在较大的空间,从而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也会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以来我国存款增量连续下降,存款加速流出银行体系。2010年全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2.03万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2011年1至10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88万亿元,同比少增2.61万亿元。 金融脱媒正在加速。通过深入分析,存款主要流向以下几个领域。
(1)向银行表外理财产品。根据普益理财统计,2008年至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2.6万亿、5万亿和7.05万亿元。
(2)民间借贷。在信贷资源紧缺、资金面紧张的形势下,民间借贷2011年以来格外火爆对资金形成了分流。
(3)其他金融资产如国债、企业债券、基金公司等。
此外,信托、艺术品、收藏品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2.5 我国银行业正加速脱媒
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6.72万亿元,只占当期社会融资总量11.73万亿元的573%,而同期,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的占比则累计增加了98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债券发行量达97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20.5%。以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为代表,中国融资供给正加速脱媒。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型银行,已经感受到了金融脱媒的压力。
3 金融脱媒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对措施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金融脱媒必然会对我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提出挑战,我国银行业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拓展全球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不仅为投资我国的企业提供支持,而且帮助我国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在企业贸易和投资往来中不断获益。应该奉行“跟随客户”战略,把对国内企业和居民的服务延伸到境外市场,并以此防止客户流失并争取到更多客户。环球市场部的业务主要涉及外汇、利率及信用产品、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产品的交易和买卖、资本市场、企业融资以及渣打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等方面。类似于中资银行企业银行中的投行及国际业务部门,主要是资本和资金业务,它的业务增长和外汇、债券市场的发展等。另一方面通过全球化的发展可以拓展业务至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地区,通过利用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开拓市场,获取利润。
3.2 调整客户结构,加强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占比
金融脱媒必然伴随着居民资产的证券化,资本市场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运营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将回流至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交易越兴旺,资本市场发展越快,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越迅速,同业存款、企业大额存款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果同这些客户维持好合作关系就可以促进资金回流入银行体系,从而抵消金融脱媒造成的影响。
另外,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将会更多采用企业债等灵活的融资渠道,因此银行面对的这些客户业务规模将会缩小,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因为融资渠道相对狭小,仍然会将银行作为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未来如果能在中小企业市场有所作为,一方面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把控风险的能力,回归银行业本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3.3 成立产品创新团队,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尽快开发拓展类“余额宝”、大额可转让存单等金融产品,依靠银行的信誉为支持,抢占市场的同时,促进资金回流。以P2P和O2O模式的迅速发展为契机,拓展相关产品,紧紧围绕客户,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在互联网发展中抢占先机,促进客户资金的回流。
另外,可通过发放股票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方式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资金,积极支持直接金融市场的发展。
3.4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和新的发展方式要求银行要以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技术,不断支撑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控、补偿等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3.5 推进综合化经营
商业银行必须向全面经营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有金融混业业务;积极实践创新的综合经营业务;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培育和加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功能;加快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进程;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综合经营试点。
最后,银行业还可以依旧通过发行金融债、次级债等拓宽筹资渠道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带来的压力,总而言之金融脱媒的深化将带动直接金融市场的繁荣,面对这种新兴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中间业务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樊志刚,王小娥.中国居民资产配置趋势及商业银行对策[J].金融论坛,2012,(03).
[2]苏福国.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金融论坛,2007,(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