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2014-03-13王蜀明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审美教育创新教育

王蜀明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育曾一度陷入完全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在对语文工具性训练和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审美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基本内涵;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曾一度陷入完全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误区,它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侧重教学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大量繁琐机械的知识讲解和训练,将原本充满人性美、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和僵化烦琐的解题训练。随着新课程、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却又使语文教学陷入了另一种“怪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课堂上为媒体而媒体”,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大搞形式主义,课堂变得更“花哨”、更“热闹”,这使语文课完全“变味”。鉴于以上的语文教育现状,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在对语文工具性训练和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审美教育的渗透。

一、审美教育的提出与基本内涵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美育”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并使用的,他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关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其实作为美育的教育思想的实施,早就存在于我国古代诸多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之中。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荀子也同样强调主张美的教育,“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

由此可见,美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审美教育与语文创新教育

创新与审美教育是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就是对美的发现和表现,美是创造的内质。美感是一切创造活动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从这种角度来说,一切创造都是审美创造,创造能力也就是审美创造能力,这也表明审美应是创造教育实现创造性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创造教育具有鲜明的审美创造性。

语文创造教育视审美创造性为自己的重要特征,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美育对语文创造有特殊的价值。语文美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对美的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过程中,可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方面全面发展,从而获得创造的智力条件。同时,审美作为自我感受,品评具有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创造意识的形成。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语文创造教育注重审美教育,无疑会给学生的意志和性格,乃至整个人格以深刻的影响,是养成创造所必需的心理素质。

三、语文教学中以美育人的实践探索

康德说:“美的东西是我们不顾任何利益而喜爱的东西。”审美,可以使人生充满阳光,而“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就是要给学生以发现美的眼睛,塑造其美的心灵,达到通过培育审美的人来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这个根本目的。

(一)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一切景物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语》),许多优秀的作家善于用优美的文笔勾勒出众多脍炙人口的名作,荡涤读者的心灵,丰富人们的情感。

如《这个世界的音乐》谱写了自然界中各种动物发出的美妙音乐。由于这是一篇说明文,起初学生并不太感兴趣,可后来他们聆听了《伏流》《聒噪》《序曲——雾》《筑巢》《拥挤》后,他们被这些真正来自天籁的声音深深地打动了。对于大自然,他们不再只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听,用爱去陶醉。

(二)品味意境美

意境,乃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作者往往融情与景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朱自清把淡淡的哀愁与素淡清香的朦胧美相融合,造就了不朽的名篇《荷塘月色》;《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与欧公的心境之乐的合拍;《岳阳楼记》中的洞庭湖景观差异与范文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统一,升华为忧国忧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对诗的意境苦心经营,刻意追求,将自己对母校多年的情感濃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中间,如河畔的金柳、天空的云彩、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巧妙地将气氛、感情、形象融合为一,创造出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

(三)感受情感美

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当适当进入角色,积极投入情感,与作者悲欢与共,休戚相关,并以自己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烈焰,让学生从文章与教师融会贯通下受到审美情感的陶冶,从而丰富学生对文章的体验。洪镇涛老师《最后一次演讲》,讲到“擂桌处”,不仅音量提高,一字一顿,而且和学生一起,擂响桌子,声音、表情一起到位,让人真切感到了闻一多先生当时的激情和怒气。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放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以说,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通过感情审美,学生“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王筠也说:“人皆寻乐,谁肯寻苦?”(《教童子法》)在“乐”的审美愉悦中学习,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泰戈尔说:“不是捶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河中的鹅卵石至于圆热。”

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理性、全面的人格,并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极大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审美教育创新教育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