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2014-03-13罗华强
罗华强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要求都是围绕学生主体这个核心来开展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领会新课改的精髓,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实施教学。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多样化的提问以及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对学生主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以下是本文对学生主体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探究: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但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内在动力,而且也是保证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前提。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虽然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新奇感和好奇心,但是却难以保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材料,采用启发、激趣、导入、诱发等各种方式,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性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激发学生兴趣应贯穿于教学始终。例如,初中生都比较喜欢做游戏,尤其是男生,他们对于实地演戏都存在热切的期望之情,所以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可以设计“演戏”的教学方案,如:设立皇帝、满朝文武組、两个骗子、奴仆小组等,任务就是“围绕新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对皇帝大臣骗子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
二、采用多样提问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提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样化提问方式,其实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形式,虽然同一种提问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白教学目的,但是总是采用相同的提问方法,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就好像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不会好吃一样。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法,一是追问,即:将所学知识分解为小问题,使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提问学生,主要特点是:教师发问的语气要比较急促,间隙时间相对较短,这样有助于创设热烈的课堂氛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哪些朋友?如何称呼这些朋友?这些朋友具备怎样的品质?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学生互问,即: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提问,通过你考我、我考你的互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实际上,互问式教学也可以在局部进行,但是要注意框定问题范围,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切忌偏离教学内容。当互问出现“卡壳”时,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必要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三是开拓提问,即: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
三、引导学生思维参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发展是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思维是大脑参与活动的最高层次,无论哪种参与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思维参与始终贯穿于活动主体的参与过程,是帮助主体获得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将课堂讨论作为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如:采用组内讨论、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通过初读文章学生发现: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们不愿意主动学习,这是由学生的惰性而造成的。这样的理解说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讨论,而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对学生从旁点拨,让学生逐渐领悟寿先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深刻意识到:枯燥是学生生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寿先生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教学。由于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多问,如果此时过于注重传统的教学礼数,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学生逐渐明白了,造成这样的现象,不能怪孩子,只能怪当时的教学制度,即:封建教育制度本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3] 陈大伟,等.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 郭小红.如何构建和谐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4).
[5] 刘聪娟.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编辑:陈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