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文本开发的策略探究
2014-03-13向晓英
向晓英
【摘要】2011年,我校的互文性教学研究被列入“十二五”省级课题,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为互文性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持,语文组的老师们在艰难地探索着,孜孜不倦地践行互文性教学。本文重点阐述互文文本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相近文本;声像资料;品读原著;引经据典;背景材料;师生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2011年,我校的互文性教学研究被列入“十二五”省级课题,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为互文性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持,语文组的老师们在艰难地探索着,孜孜不倦地践行互文性教学。只要是与目标文本相关的声像资料、背景材料、相近文本、语词、修辞、题材等等都是互文文本,它们与目标文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现将这两年来,我在文本开发方面的一些策略回顾如下:
一、引用相近文本
这是互文文本开发最基本的策略,内容丰富多彩,列举如下种类:
1.主题性互文:教材中单元内的课文、阅读链接和与单元对应的选读课文互为互文,不同年龄段主题相同单元内的课文互为互文,不同单元主题相同的文章,互为互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与《大瀑布的葬礼》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唯一的听众》和《心灵有耳》歌颂了善意的谎言给孩子带来的鼓励。
2.结构性互文:凡结构相同的课文互为互文。如《桂林山水》和《秦兵马俑》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雷雨》和《观潮》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火烧云》和《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3.题材性互文:写作题材相同的课文互为互文。如《跑进我家来的松鼠》和《松鼠》都是写松鼠,《牧场之国》和《草原》都是写草原,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的《梅》都是写梅的诗词,《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
二、引用声像资料
这是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方式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教室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多媒体已经广泛使用。
1.播放视频激趣。叙事性的文章适合课前观看视频,尤其是较为难懂的古典文学和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文本,通过视频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如《猴王出世》《草船借箭》《圆明园的毁灭》。写景的文章和戏剧也适合观赏视频,如《威尼斯的小艇》《藏戏》等。
2.图片展示激趣。以介绍图画为内容的文章必须展示图画,如《蒙娜丽莎之约》,如果没有欣赏这幅画像,怎能体会到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有些文章适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对文章所写对象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如《颐和园》《秦兵马俑》《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
3.欣赏音乐激趣。《伯牙绝弦》《月光曲》是直接写与名曲有关的文章,必须要让学生欣赏《高山流水》和《月光曲》;《地震中的父与子》歌颂了父爱的伟大,可以唱唱歌颂父亲的歌曲,如《父亲》《我的老父亲》……
三、品读原著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儿童心理特点,教材中很多课文只是原文的节选,很多课文进行了改写,文学色彩已没有原文浓厚,我会适时引导学生走近原著。
1.品读中外名著。学了《猴王出世》《景阳冈》《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我引导学生走近名著,读儿童版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开展一次读书会,把自己从书中读到或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2.品读原文。很多课文都标注有“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其实原文比课文更精彩。 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写到:“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而原文在这句的后面却还有“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四、引经据典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适当地引用,也能促进目标文本的理解。
1.引用典故。在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
2.引用字词故事。有的诗文中字词的选用也有故事。传说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总感觉诗歌不够鲜活,最后选定了“绿”字。 一个“绿”字, 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色彩、美感、春意、生机……一个字令全诗生辉。这首诗也成为千古绝唱。
五、引用背景材料
这里的背景不是狭义的时代背景,还包括作者简介、与文本有关的时间、地点、对象的介绍,文章中需要补充的内容等等。
1.引用写作背景。学习《夜莺的歌声》,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学习《再见了,亲人》,要了解“抗美援朝”;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还要了解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和亚里士多德,让同学们知道伽利略挑战权威需要多大的勇气。
2.引用作者简介。有些课文只有了解了作者才能深刻领悟内容。《生命 生命》课题就令我震撼,作者为什么这样强烈地呼唤生命?因为杏林子12岁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扭曲变形,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只能保持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50年。
3.引用補充的内容。有些文中没有详细描写的内容可以增补,如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后,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大瀑布的葬礼》中,可以补充菲格雷特总统的主持词。
六、引用师生习作
师生贴近生活的习作是对课本极好的拓展,可以无限地开发。我在这方面颇有心得。
1.教师勤写范文。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老师已经不再写范文,我却经常写范文,常常边读边修改,因为网络上的文章毕竟远离我们的生活,远不及老师的范文震撼。一些能体现本地特色的作文和时代感很强的作文,网上很难找到。
2.搜集优秀的学生习作。我常常将优秀的学生习作打印出来,供全班、全年级乃至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共享。细细一算,我的学生作文已经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1篇,获奖无数,它们都是我的无价之宝。激发了孩子们的作文兴趣,激励更多的孩子发表文章。
以上便是我互文文本开发的点滴经验。互文文本浩如烟海,我们愿为学生搭建互文性阅读的平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展开发散思维的翅膀,在阅读的天空自由飞翔。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