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
2020-12-23张晓燕
张晓燕
【摘要】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这主要源于古人的一些语言习惯和我们今天语言表达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恰恰是千百年来古诗文得以传承不衰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艺术魅力 简洁性 遣词用字 引经据典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这主要源于古人的一些语言习惯和我们今天语言表达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恰恰是千百年来古诗文得以传承不衰的魅力所在。从这一角度来讲,古诗文教学又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担当着传统经典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
大家都知道,在吟咏中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应当算是我们接触古诗文最早,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古人不是早就总结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成功学习经验吗?其实,古诗文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就开始走进课堂了,甚至是在牙牙学语的幼儿时代就开始了“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词教育的萌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浅显古诗的诵读更是充斥着多少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尽管那一时段的孩子对古诗的含义尚处在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粗浅认知阶段,但是对于古诗的那种整齐的句式形式,优美的韵律节奏还是令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情有独钟的。于是,课堂上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教室外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开阔;操场上也就有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无限遐想。
古诗文正在以其自身无限的艺术魅力,以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艺术手法,时刻浸染着一颗颗光洁无暇的心灵。
一、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其语言的简洁性
“言简意赅”应当是我们评价一篇文学作品文风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比如,我们幼年时期就到接触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两句诗仅仅使用了十个字,就为我们塑造了出一株傲雪寒梅的鲜活可爱形象。不仅仅梅花的形象呼之欲出,而且就连顽强的品格都雕琢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论是荷花含苞待放的菡萏初开,还是蜻蜓急不可待的光顾嬉戏,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9种自然景物,寥寥18个字进行了巧妙的有机组合,何其逼真的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萧条与温馨”“孤独与寂寞”兼具多重的艺术境界。这样的写作之灵感在我们今天的写作中正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
二、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彰显于其遣词用字的颇具匠心上
古人用字的经典首先表现在古诗文的推敲用字上。古人写作中遣词用字功夫之深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绝非是口头教育后辈的虚夸之词。一字用得好,诗文的表现力就会事半功倍,对表情达意就起到会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主题思想的揭示也便会水到渠成。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曾经在“来、临、至、到、吹、过等”字之间反反复复的斟酌比较,最终始定为“绿”字。因为“绿”字不仅具有拟人色彩,且具有动感、色彩鲜明,且充满生机与活力。唐代大诗人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佳句传颂于后世,在“推、敲”二字的选择使用上,至今还流传着与当时名盛一时的大文豪韩愈之间的一段美丽感人的佳话。这无疑都为我们平添了古诗文绵延不尽的艺术魅力。
三、古诗文的艺术魅力也蕴含在诗句大量的引经据典中
引用典故是古诗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这一艺术手法也极大地丰富了古诗文的内涵。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诗句,就分别引用了晋代向秀过亡友嵇康的故居有感而作《思旧赋》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来怀念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被杀或被贬而死去的友人。又引用晋人王质入山打柴,因为观看二童子下棋,待棋局终了而恍惚间竟然过去一百年的故事。借以来感叹自己离京已久,人事全非的人生境遇。这些往往都是在古诗文阅读中最易于让学生感受古诗文艺术魅力的地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一大检验,又是语文教师施展自身丰厚的语文修养的平台。利用好了不但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更会提升语文教师在廣大学生心目中偶像的形象。让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是今后的语文教学进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喜人境地。
参考文献:
[1]李明宇.小学古诗文教学体会谈[J].教育科学研究,2018,(09).
[2]阎宇锦.如很开展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J].教育科研与实践,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