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尔雅》中的虚词

2014-03-13许玲杜焜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尔雅助词词条

○ 许玲 杜焜

(1.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河北工程大学 公寓物业中心,河北 邯郸 056038)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今存十九篇。按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三篇为普通词语部分,对古代的普通词语作语文上的解释;后十六篇为百科名词部分,对古代的专科词语作通俗的解说。[1]据相关资料表明,《尔雅》成书于战国末期、秦代初期,作为一部综合性辞书,所收录多为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词语。一部分虚词收在《尔雅》前三篇中,值得我们关注。清·刘淇《助字辨略·自序》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转车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柳宗元)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邪!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夫!”早在先秦时期人们早已经认识到了虚词的重要性。

一、《尔雅》中所收先秦文献中的虚词

《尔雅》中所收虚词虽然数量不多,但涉及类别全面: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关于虚词的分类,历来争议声不断,本文以何乐士的语法分类观点为参照,以其《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的虚词分类为标准将代词与副词一并纳入虚词范围内。按照以上标准,笔者将《尔雅》中的虚词分类如下:

代词: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躬、阳、厥、其、兹、斯、咨、呰、已、此、时、寔、畴、孰、谁、曷、盍。

副词:佥、咸、胥、皆、荐、原、再。

介词:爰、粤、于、那、都、繇、於、逮、及、与。

连词:粤、于、肆、故、之、及、暨、与、每、虽。

助词:粤、于、爰、曰、於、之、言、伊、维、侯、乃。

语气词:哉。

叹词:嗟、咨。

下面以具有代表性的虚词“身、再、于、哉、嗟”为例,对其在先秦时期的用法进行梳理,由此可见《尔雅》中虚词状况。

1.身

代词

a.作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相当于“自身”、“自己”。

《尚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国语·越语上》:“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2.再

副词

a.强调动作行为的量次。可译为“两次”。

《左传·昭公元年》:“再合诸侯,三合大夫。”

《国语·周语下》:“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周其兴乎!”

b.强调动作行为的再次出现。译为“再次”、“又一次”、“第二次”。

《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

《左传·定公十四年》:“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

c.强调动作行为的反复出现,译为“连续”、“多次”等。

《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师薄于险,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 乃射。再发,尽殪。”

3.于

介词

a.表示动作之所在处所。可译为“在”。

《诗·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梁!”

《左传·僖公九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

b.表示动作起始处或来源。可译为“由”。

《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左传·桓公二年》:“巳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

c.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可译为“至”。

《尚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

《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d.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在发生。可译为“在”。

《尚书·金縢》:“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

e.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向”。

《国语·鲁语上》:“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

《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f.表示交付、传递的接受者。可译为“给”。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丁未,献楚俘于王。”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

g.表示动作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可译为“对”、“对于”。

《尚书·金縢》:“公将不利于孺子。”

《荀子·君道》:“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于是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欲之也,然而于是独为之。”

h.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可译为“跟”、“与”等。

《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姬通。今而始大,比于诸华,光又甚文。”

i.引进比较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可仍译为“于”。

《尚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

j.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诗·邶风·泊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左传·文公十四年》:“初,斗克囚于秦,秦有殽之败,而使归求成。”

k.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可译为“为”。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据有异焉。”

《孟子·万章上》:“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

连词

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或译为“和”、“与”。

《尚书·康诰》:“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

《尚书·多方》:“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助词

a.用于句首。

《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b.用于句中。

《尚书·大诰》:“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 《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俨狁于襄。”

4.哉

语气词

用于疑问句末。可译为“呢”、“呀”等。

《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麋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5.嗟

叹词

a.用在语段之首,独立成句,表示招呼对方。可译为“喂”、“唉”。

《尚书·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寤!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b.用在句首,表示感伤、惋惜之情。可译为“哎”。

《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c.用在句末,表示惋惜的悲叹。可译为“呀”、“啊”等。

《诗·小雅·节南山》:“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二、《尔雅》中未收录的虚词用法

虚词在先秦文献中的使用已经相当频繁,各个类别都有所涉及,但对虚词的用法认识得还不够全面。《尔雅》是以同义词的聚合为主的词典,被列为同一词条的虚词,除了和本词条其他词同义外,还有另外的虚词意义。而这些虚词意义有的被列入其他同义词条,有的并未提及,这不免成为《尔雅》的疏漏之处。

粤、于、爰,曰也。

粤、爰,于也。

爰、粤、于、那、都、繇,於也。

依照同义词聚合编排,“粤、于、爰,曰也。”此条词义都为句首、句中助词;“粤、爰,于也。”此条词义都为连词“于是”;“ 爰、粤、于、那、都、繇,於也。”些条词义都为介词“於”,但其中各词略有不同:“爰”相当于“於”,“ 粤”相当于“在”,“于”相当于“用、为”,“那”相当于“对于”,“都”相当于“在”,“ 繇”相当于“由”,而“於”相当“于”。这里我们可以到“于”字放在不同的词条中有不同的意义,但我们从上文“于”字的意义及文献佐证可以看出,它的介词意义还有“至、向、给、对、与、被”,作为同义词条中的一员,比此条并列的他字“爰、粤、那、都、繇”意义都要丰富,而与“於”字意义相当,那为何不再加一词条“于,於也”?这样释义更加贴切。再如:

畴、孰,谁也。

依照同义词聚合编排,“畴”、“ 孰”,“ 谁”三个字都为疑问代词,列入同一词条。但“畴”字,还可作为助词,表示所述的时间是过去的时间。文献中也有此字的使用:《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尔雅》却未收录这一虚词意义。

作为第一部义类词典,《尔雅》收录虚词已属开创之举,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查阅资料。在当时语法观念较为模糊的时代,《尔雅》涉及虚词的各个类别,对之后的词典编纂无疑起到示范与标榜作用。其中疏漏之处也为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希望我们能从各种文献中找到虚词的使用状况,为还原文字历史真相作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尔雅助词词条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周春《尔雅补注》《尔雅广疏》考辨*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