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所学校的4174张课程表

2014-03-13徐蓓

37°女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表学分社团

●徐蓓

一所学校的4174张课程表

●徐蓓

2014年1月17日,《解放周末》刊发的《突围,突围!与崔永元同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一文,引起很大反响,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这所让崔永元感慨“真想在这里上学”的学校,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4174名学生,4174张课程表

赵天啸和饶硕平是北京十一学校高一年级的两名学生,但他们的课程表却截然不同。

以周二上午为例,第一节课,赵天啸在413教室上自习课,饶硕平在119教室上化学Ⅲ级课程;第二节课,赵天啸在405教室上高中语文基础课,饶硕平则在419教室上数学Ⅲ级课程;第三节课,赵天啸在417教室上数学V级课程,饶硕平在404教室上高中语文基础课……

在北京十一学校,全校有4174名学生,就有4174张不同的课程表。学生们采取“走班上课”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安排一天的“行程”。十一学校课程研究院院长秦建云说:“给学生安排课程和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有选择,每个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除了那些传统课程,学校还有许多“非典型性课程”。

初二年级的张同学酷爱写作,在网上写了一部20多万字的小说,点击率颇高。为此,学校“枣林村书院”的魏勇老师为她“量身定制”了一个人的写作课。最近,她正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一部叫《户口》的小说。她每周一下午的写作课,就是和老师一起讨论小说的细节以及写作手法。

在十一学校,还有一些课程闻所未闻。比如,学生选择在学校影院里看电影,或者听“名家大师进校园”的讲座,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再比如,参加学生社团也是一项课程。学校规定,如果学生自己组织一个社团,并且能够持续一个年度,可以获得4个学分;如果学生在一个年度中积极参与一个社团的活动,可以获得2个学分。

算下来,这所学校一共设有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272个社团课程、60个学生管理岗位课程,除了17门是必修课,其他全部为选修课。

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

瘦瘦的徐子晗,看上去一副典型的书生样,但他说自己并不是标准定义下的好学生。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他考了班里倒数第二。好不容易直升到高中,学习成绩仍是飘忽不定。

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他身上依然有亮点——他的诸多头衔中包括 “星月共辉”文学社创始人、校文学院院士、学生管理学院行政班助理、模拟联合国骨干成员、松林书院特别管理员以及“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常任主持人。

徐子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自己:“爱品读经典,爱享受生活,不爱枷锁的束缚;成不了学霸,也不期待大神,只是特立独行与非主流的代表;我和你一样,都是世界的奇葩。”

像这样的“奇葩”,十一学校还有很多。

比如学生王珑正很不喜欢数理化,只对画画感兴趣。父母不理解他,但学校接纳了他,让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2012年,王珑正被全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录取。

在十一学校,没有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每个人都只是他自己。

“没大没小”的师生关系

在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办公室,有两整面墙的书柜,书柜里有很多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李校长解释说:“那就是给学生准备的。我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很多学生来来往往,只要是学生看中哪本书,就可以随时拿走。”

在学校里,学生们见到他,有的竟当面叫他“贵哥”“贵爷”,他没办法,只好出手在那学生的胸口象征性捶一拳。

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就是这样“没大没小”。

50多岁的地理老师赵蓓,学生们都叫她“赵姨”。为了参加师生辩论赛,她心甘情愿拜学生周子其为师,一板一眼跟着这位金牌学生辩手学习辩论规则和技巧。

2013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里设置了一面“梦想墙”,每位学生都将自己的梦想贴在上面。有的学生想成为IT精英,有的想当作家;有的想当明星,有的想做新闻工作者;有的只想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梦想各不相同,却并非遥不可及。

李希贵说:“我们的路径很清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只有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拥有相信自己的信念,他们才能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王传生摘自《解放日报》2014年2月14日)

猜你喜欢

课程表学分社团
缤纷社团
课程表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超萌小鹿课程表
学分美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青年课程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