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网络热词解读草根文化中的“大学生群体”特征

2014-03-13张艺冰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热词草根

张艺冰 宁 珂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从网络热词解读草根文化中的“大学生群体”特征

张艺冰 宁 珂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网络热词”集中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某种社会现象或者特定的思潮观念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传达了最广泛的草根民意,是草根民众参与话语建构意识自觉实现的结果。而“草根文化”来源于生活、贴近社会,是一种平民文化,是以大众智慧为源泉,以网络传播为载体,以自我表达为意愿,以“网络热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文化。它生动活泼的根植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体现了草根阶层的现实意志和情感意愿,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的深层心理。

网络热词;草根文化;大学生

网络热词是以网民为代表的社会“小人物”们的智慧结晶——草根文化在网络平台上自我意识的展现。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独特的生产模式,有多样的宣传渠道,有通俗的解释方法,是普通民众们对历史变迁、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感想及总结。并通过网络互动平台用夸张、双关、比喻、谐音等手法形成独特语言风格、传达有悖于原意的词汇去赞扬或者批判、讽刺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热点话题,具有很强的黑色幽默、娱乐大众的性质,以便引起社会关注。这些网络热词较为鲜明地反映了当今草根文化的特征。

草根文化的产生及传播者多为城市网民中的中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而对于接受新鲜事物最为迅捷的当代大学生们,则成为草根文化的重要受众,受到草根文化的影响。如韩国歌手朴载相于2012年7月在网上发布单曲MV《江南style》(“江南style”来自韩国俚语,指首尔江南区——象征富裕与时尚的上流社会聚集区——一种有钱富人的生活方式)后旋即引起了我国草根网民的向往和共鸣,点阅率在76天后突破3亿次大关,得到网友460万次点击“喜欢”,成为YouTube历史上获得最多网友“喜欢”的MV影片,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随之而来的便是各大高校学生的争相模仿,出现了许多男、女大学生版《江南style》,推热各种“Style”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至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出现“航母Style”达到高潮。“XX style”成为2012年最火的网络热词之一,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再如“高富帅”,原是以女大学生为主体的韩剧追星族对韩版《花样男子》里男一号具俊表角色形象的称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随之在网上频频出现,终成网络热词,并引发出了相对的热词“白富美”。该剧主人公从此也风靡中韩两国,拉开了“高富帅”的神话。各高校正处于情感幻想期的男女大学生们也纷纷以“高富帅”“白富美”作为填补自己空窗期的理想标准。

“草根文化”是平民文化,它来源于生活、贴近社会,反映着群众身边的真人真事,使人有一种真实感。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是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表现。“草根文化”的出现,使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文化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使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智慧,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真谛。他们不再只是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这种思想的转变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逐渐提高他们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能够通过“草根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引发思考,激励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犀利哥”,他是网民对一个以独特的穿衣风格酷帅的长相为特征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称呼,而流行于网络。许多大学生在经过“犀利哥”的网络喧嚣以后陷入了深思:无家可归的“特型演员”如何通过自己的“特点”获得收入?穿破衣吃剩饭的人,他们的奢望是什么?如果“犀利哥”有车有房,那么他的“原创性”会剩下什么?这不禁让我们想起马克•吐温的经典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

“草根文化”也有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警惕。“草根文化”来自于民间,虽然带有平民阶层的纯朴气息,但也难免会有一些消极庸俗的内容。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功利主义、仇富厌世等消极思想,从而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些“草根”出身的“网络名人”为了谋取某种利益而高唱言论自由却忘了最基本的公民义务,他们的言论也势必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无论任何一个时期,都有着属于本时期的文化特征,由网络热词带来的“草根文化”也不例外,并且我们相信在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文化类型出现,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新兴文化,我们都应该耐心解读,科学对待,从其产生、表现、影响、意义等角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尤其是有着群体性较强的大学生,正在接受着精英化教育,更应该在自身加强媒介素养前提下理性认识新事物、新文化,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和推动。

[1]孔莉.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草根[J].《安徽文学》.2008(1).

[2]方亭,樊英利.从网络热词解读草根文化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1.11(上半月).

[3]田秋霞.网络草根文化:城市大众文化的集体狂欢[J].《商业文化》,2008(12).

[4]李玉龙.浅析“草根艺术”与社会文化经济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2(19).

猜你喜欢

大学生群体热词草根
2020文化热词大盘点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草根版“光荣妈妈”的百年大爱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
搭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