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法时代草书的兴盛

2014-03-13陈仁甫赵一娇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狂草兴盛法度

陈仁甫 赵一娇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尚法时代草书的兴盛

陈仁甫 赵一娇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各种书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楷书和草书的最终成熟,使书体演变彻底完成,书法史开始从以书体演变为主的前期进入到以风格演变为主的后期。尚法时代楷书的兴盛情理之中,我们来了解下草书在唐代的兴盛原因。

楷书;草书;尚法;尚意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里,中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书法方面,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初唐四家,欧、虞、褚、薛名震书史,鲁公更被誉为右军之后第一人,“颠张狂素”将狂草的酣畅淋漓演绎到极致,唐李昂将张旭的草书与李白诗,裴渂剑舞并称为三绝,可见成就之高。至此,书体的演变彻底完成,书法史也开始从以书体演变为主的前期进入到以风格演变为主的后期。

有唐一代,诸体皆备,其中楷书和草书成就最高。楷书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书体,也是其得尚法风尚的原因。唐代总体特征被定为尚法,这几乎是不容置疑的,我承认尚法的概括性,但也质疑他的全面性。将尚法的框架用在楷书上无疑是恰当的,但将之用在草书上,却很难使人信服。很明显楷书主法,草书主意。

一、尚意有法的草书

1.草书的发展。楷书在唐代发展成一座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峰,但他却不是有唐一代唯一的书坛高峰,草书尤其是狂草在唐代的发展成就丝毫不逊色于楷书,两相辉映成为有唐一代书坛的一道亮丽风景。草书在书法五体中拥有特殊的地位,篆书通行于秦:隶书适用于汉;楷书从唐到清占据科场之体的位置;行书自产生以来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最多的书体;草书一直远离实用,保持着书法作为艺术最纯粹的一片领地。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汉兴有草书”,赵壹的《非草书》,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对草书进行了批判,这反映出草书已盛极一时。汉末直到唐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出现了无数的草书爱好者。

2.逆境中的成长。草书是一种适宜抒情畅怀的书体,但在尚法的唐代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只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草书尤其的狂草,几乎完全脱离了实用的范畴,充分的诠释着书法抒情表意的美学特征。孙过庭《书谱》中有:“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张怀瓘说过:“散郁结之怀。”五体的美学特征各有不同,“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草书在抒情表意方面拥有其他书体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可以说草书最“书法”。处在尚法的社会风尚中,草书却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风尚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但风尚的压制和排斥产生的不一定都是反面的影响,古语有物极必反的说法,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也讲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法的极致追求,规矩的谨严,势必会产生一种相对的反动。尚法的风气在中唐达到顶峰,这个时间也正是狂草崛起的时间,张旭怀素大致都生活在这个阶段,草书的兴盛不能说与这种反动毫无关系。

3.禅宗思想的影响。唐代佛教兴盛,禅宗的思想对有唐一代人影响很大,禅宗讲究思想自由开放,以己心去参悟外部世界,不受成法的束缚。中兴的禅宗打破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表现在艺术上,动摇了“助人伦,成教化”的道德桎梏和功名思想。严羽《沧浪诗话》谓:“禅宗唯在妙悟。”誊誊和尚《了玩歌》曰:“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禅宗非理性,讲自觉体验的古怪思维方式,无疑给有唐一代的艺术家开辟了一条生路。使在尚法的空间里,挤出一条抒情尚意的道路。草书以他独特的美学性质,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抒情尚意的载体。狂草的两位大师——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一颠一狂极尽纵横潇散之意,也是草书创作时的一种高昂情绪,这种状态下,理性法度几乎被净化到了无的程度。心手两忘,纵情挥洒。楷草,一静一动,一法一意,都在唐人手中被演绎到了极致。但草书的创作只需要颠狂吗?《宣和书谱》中对张旭狂草有这样的评述:“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划不该规矩法度,或谓张颠不颠是也。”赵孟頫在《怀素论书贴跋》中说道:“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可见,狂草的高明处是在于尚意而又不失法。

二、楷书与草书间的相互借鉴

楷书主法,唐人将楷之法则发展到了极致;草书主意,也同样在唐人手中达到顶峰。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可见楷书的高明处不仅在于法度的谨严,更是合乎法度基础上的飘扬,何为“飘扬”?有己意,不僵化。唐代楷书的可贵处正在这里,依法而有意。而草书的难点在于“严重”,何为“严重”?简单来说,有意而不失法。一静一动的完美结合,有意有法的相互促进,这是一种历史现实而不是主观的臆测,书史中关于书家对楷草关系的认识有可靠的记载,孙过庭《书谱》中,“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回互虽殊,大体相涉……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欧阳询也说过:“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唐代楷书最典型的书家颜真卿也曾向草书大师张旭请教笔法,而张旭给出了:“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之,可须思妙”的建议。可见,当时两种书体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严肃的楷书和热情的草书在唐代实现了互补,楷书有了热情的感化没有因为严肃而走向僵化,实现了法与意的完美结合。草书有了严肃的借鉴也没有因为热情走向放荡,实现了意与法的完美结合。都说唐代的美是博大的,何为博大?有容乃大。我想书法在唐代的兴盛最能体现这一点,有什么样的容量大得过同兼两极?而且不是简单的包裹,而是包容。两极的碰撞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迸发出了最耀眼的火花。

创作应是带着镣铐跳舞,我觉得这句话很符合书法创作时的要求。唐人是一位沉稳的舞者,带着实用与功利的沉重镣铐,将楷书的端庄演绎的淋漓尽致而又不失自己的风格;唐人又是一位热情的舞者,脱去一切实用与功利的包裹,将草书的奔放诠释的惊世骇俗而又没有流于荒诞。

[1]《中国历代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

[2]欧阳中石著.《书法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0年.

[3]侯外庐著.《中国思想史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狂草兴盛法度
行驶工况对电动车辆辐射发射特性影响分析
美国蓝鳃太阳鱼在增城地区的养殖兴盛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畏法度与能自律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多元性解读文本要有“法度”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
狂草
刘伶·贤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