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存问题调查及对策

2014-03-12常海霞彭巧君

护理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新疆

吴 星,常海霞,彭巧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二级医院是指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卫生机构,是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中间层次[1]。“十二五”期间要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并明确2015年要实现县市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2]。从这里可以看出医改的新切入点是县级医院。新疆占祖国1/6领土,地域广阔,县市级二级医院均分布在基层,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占30.7%[3],且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各医院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对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为掌握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二级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制定干预对策,特展开此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新疆27家县市级二级医院的1 4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抽样方法:对新疆13个地区中的二级医院按照东疆、南疆、北疆及乌鲁木齐市的地理方位,采用抓阄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根据描述性研究要求样本量不应低于总体的10%的要求,随机抽取各方位20%的医院共27家做为样本医院;然后,在每所样本医院内、外、妇、儿专业中,同样采用抓阄法各抽取20%的临床科室,急诊、重症、手术室为必抽科室,对抽中科室的护士进行整群抽样。纳入标准:新疆卫生厅注册的临床执业护士;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排除标准:返聘、休假、进修,在行政、后勤工作的护理人员以及不愿参加本项研究的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新疆地区临床实际及本研究目标自行设计《护士(或护士长)对护理培训认知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其在护理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由2部分构成,(1)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学历、民族、职称、医院名称等。(2)护理培训认知:包括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12个选项。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问卷经过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统计学等5位专家评定审阅,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反复修订,最终形成适合本研究的《护士(或护士长)对护理培训认知的调查问卷》。该问卷Cronbach’s a系数为0.790。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员均为新疆医科大学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均经过严格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采用集中调查的方式,首先与被调查单位护理部主任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后,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无记名方式自愿填写,填写后收回。发放问卷1 400份,回收问卷1 291份,有效问卷1 216份,有效回收率94.2%。

1.2.3 统计学分析 对问卷按地区进行统一编码,调查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 13.0,采用百分率和直接计算确切概率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研究实际调查的1 216名临床护士中,学历:中专691名,占56.9%,大专454名,占 37.3%,本科 71名,占 5.8%;民族:汉族705名,占58.0%,维吾尔族 296名,占 24.3%,哈族79名,占 6.5%,回族 81名,占 6.7%,其他民族 55名,占4.5%;职称:护士 850名,占69.9%,护师253名,占20.8%,主管护师100名,占8.2%,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3名,占1.1%。

2.2 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存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繁忙是在职培训现存问题的首位困难,占70.0%,其次分别为师资力量欠缺(64.5%)、经费困难(48.0%)、护士积极性不足(39.3%)、领导重视不够(32.0%)等。见表1。

表1 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存问题(n=1216)

2.3 维吾尔族、汉族间护理人员对在职培训现存问题认知的比较 为探索新疆地区个性化培训途径,根据帕累托80/20定律[4],在不同民族调查对象中选取比例占80.0%以上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对前6位主要现存问题进行认知的对比。结果显示,汉族与维吾尔族护理人员对培训现存问题中工作繁忙和经费困难2个项目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护理人员在工作繁忙认知上明显高于维吾尔族护理人员;而维吾尔族护理人员对培训中的经费困难认知上明显高于汉族护理人员。见表2。

表2 维吾尔族、汉族护理人员对在职培训现存问题认知的比较

3 讨论

3.1 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存在缺编现象,工作负荷重 新疆现有2 200万左右人口,各地州县医疗资源有限,二级医院也是人满为患,护理人员人手紧,任务重,工作繁琐,而且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病患护理需求的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攀升,从表1中可以看出工作繁忙(占70.0%)是影响护理人员培训的首位因素,因为怕按时完成不了工作量或过于疲惫而不能或不愿参与护理培训。这与郭娟等[5]研究结果相似,郭娟等对320名在职护理人员影响临床实践能力发展调查分析的研究显示:外在因素中前1/3为“工作太忙、疲于应付”。这样终将会造成护理人员职业疲惫感,制约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3.2 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总体学历职称层次低,师资力量缺乏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相对于上级医院,学历低(中专学历56.9%),人才少,护理队伍不稳定,不能形成护理学科人才梯队,从而使专业培训精力主要放在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上,临床上依旧沿用“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式培训,造成专业培训总在低层次的水准,不利于护理专业人才师资的培养,也不利于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

3.3 新疆地区交通不便和护理培训支出有限,造成培训经费相对或绝对不足 166万km2的疆域造成新疆各地州间交通耗时长、花费高,例如,从南疆和田皮山县医院到乌鲁木齐的距离为1 811 km,乘火车需34 h,如果再离开乌鲁木齐前往内地先进医院外出培训,时间和经费上的困难就更大了;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在制定人才培养时,往往不能向护理人员倾斜,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6],只有少数护理人员被纳入医院培训计划中前往路途较远的上级医院学习培训,这样使大多数护理人员得不到足够的培训经费支持,自费培训又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失去进一步培训深造机会。

3.4 新疆地区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积极性不足 本研究所调查的二级医院覆盖了新疆各地州的县市级医院,可以看出56.9%的护理人员仍为中专学历,护士职称的人数也达69.9%的比例,加之护士群体多为女性,承担着家庭和工作双重负担,工作性质三班倒,部分县级医院也未将培训纳入绩效管理和年度考核等奖励机制,有时又存在培训与临床实际脱节的现象,故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护理人员对培训积极性不高。同时,受民族风俗习惯和地域偏远的影响,少数民族女性担心离家外出学习会影响其家庭稳定,故也不愿主动外出培训。

3.5 需求认知不同,维吾尔族和汉族护理人员在培训现存问题的认知度上不同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但在13个世居民族中以维吾尔族为少数民族主体,占总人口的45.73%,分布相对集中,有些地区集中度可达90.0%,因此分析对比维汉不同民族护理人员间的困难差异有较大意义。从表2可以看出,维、汉族护理人员在对培训困难的认知度方面略有不同,维吾尔族护理人员认为经费困难的认知高于汉族护理人员,说明目前二级医院对少数民族护理培训的投入还需加强,而汉族护理人员认为工作繁忙是目前培训困难的认知高于维吾尔族护理人员,可能与汉族护理人员更渴望得到高质量的生活质量有关,同时这也提示管理者要有效平衡护理人员工作、培训和业余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目前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

4 对策与建议

4.1 增加护理人员,缓解工作负荷较重问题 严格落实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根据工作量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同时结合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指标,落实护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梳理护理流程,尝试改革护理模式,以保障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满意服务的同时不断完善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岗位培训等方面的制度框架,体现护理服务的质量、效益和公平性。

4.2 建议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将培训机会下放,让更多护理人员受益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卫生部启动的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计划在3年内为全国600家县级医院培养5个专科领域的3 000名护理骨干,实现每年为每所县级医院培训5名专业骨干(每个专科1名)[7]。新疆卫生行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卫计委搭建的良好平台,把握时机,切实将这些培训机会下放到二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身上,使他们通过培训学习更好地为新疆各族患者服务。例如:建议医院人事部门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各级护理人员参加在职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以临床实际能力作为衡量其护理水平的标准;在师资培训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缩短培训周期,尽快建立适应自身意愿需求的师资队伍。

4.3 发挥远程教育培训优势,充分发挥利用上级医院、援疆专家的优势资源 近年来,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内地各大发达城市均有对口援疆项目,每年向新疆各地州派遣优秀医护人才支援新疆,新疆本土医院也将对下级医院的扶持下乡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开辟了远程会诊、远程讲座等多种培训学习形式;二级医院应充分利用远程优势,与上级医院沟通交流,减少地域界限间的差距;另外,作为二级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自身应抓住机遇,搭建院内护理培训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借鉴对口支援省份医院的经验,为县市级护理人员培训服务,相信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4 立足专业发展,调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的能动性 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能级管理,将考核作为撬动护理人员主动培训的支点,尝试纳入目标管理,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要求;同时针对二级医院的特点,借助就近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采取灵活机动的培训形式,将培训与实践紧密结合,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开放式学习,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二级医院尝试民汉“搭对子”,切实通过培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逐渐建立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发挥其培训积极性。

4.5 尊重民族特点,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参与培训 在少数民族地区,想要实现对少数民族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离不开少数民族护理人员的专业付出,因此在少数民族护理人员的培养上需制定针对性的培训策略,加大少数民族护理培训的经费投入。例如:尝试出版不同民族语言版本的图文并茂、实用科学的护理专业书籍,建立各地州少数民族护理专业学习组等交流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优秀医师的专业资源,带动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共同学习进步。

总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二级医院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是培养积累县市级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是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完善技能、优化护理专业队伍、保证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虽然,目前培训体系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但是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应加大对不同教育背景和专业特点的各族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护理培训模式,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8],以临床实践为主、专科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从而使护理人员在培训中能真正全面地得到提升,在专业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及整体素质上跟上全国护理学科的发展。

[1]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编制说明[EB/OL].(2012-01-13)[2013-10-14].http://www.moh.gov.cn.

[2]国务院办公厅.“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2012-03-14)[2013-10-14].http://www.gov.cn.

[3]代亚丽,热比古丽·热合曼,徐志芳.新疆地区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21):73-74.

[4]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迈伦·斯坦诺著.卫生经济学[M].海 闻,王 健,于保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89.

[5]郭 娟,刘 丽,李 峰,等.在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68-69.

[6]牛巧红.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聘用护士继续教育状况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11):3097-3098.

[7]卫生部.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县级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信息[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6.

[8]王彤华.开展护理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62-263.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新疆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2013-2016年新疆地区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
多元文化护理在新疆地区的发展与思考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