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娜在热带》中的朗读人文化*

2014-03-12杨蕴玉

关键词:物质文明胡安克鲁斯

刘 恬,杨蕴玉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尼洛·克鲁斯,古巴裔美国剧作家和教育家。1961年出生于古巴的马坦萨斯,1970年随父母移民美国迈阿密“小哈瓦那”区。上世纪80年代初,他投身于戏剧事业,开始表演与导演的艺术实践。1994年克鲁斯获布朗大学艺术硕士学位,随后在布朗大学及耶鲁大学教授戏剧写作。2001年,他担任了佛罗里达州科勒尔·盖布尔斯市新剧院驻院作家。克鲁斯的大部分剧作以移民者经历为主题,讲述古巴裔美国人的故事、斗争和情感。他富有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和将不同文学传统交织在一起的编剧才能为人们称赞不已。《安娜在热带》是克鲁斯的代表作,戏剧尚未在纽约上演,仅凭脚本实力便成功获得了普里策戏剧奖,并连获2003年度美国戏剧评论奖和斯坦贝格新剧奖。米歇尔评价这是一部关于“艺术的力量和艺术如何改变生活”的剧本[1]。剧本的中心聚焦在被烟厂雇佣的朗读人胡安·朱连身上。胡安的到来为乏味厂房里辛苦劳作的工人们带来了一阵清风。在工人们工作时,胡安为他们朗读托尔斯泰的爱情悲剧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的情节渗透到工人们的生活中,而最后这个俄罗斯爱情故事也给胡安带来了同样的悲剧结尾。

虽然尼洛·克鲁斯在国外声誉日隆,但目前在国内对于他的作品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论文则更为稀少,仅有胡开奇于2006年发表在《剧本》第十期的《尼洛·克鲁斯与〈安娜在热带〉》一篇,和陈环于2013年发表在《青年文学家》中的《从文学的文化意义看尼洛·克鲁斯的剧作》一篇。本文从朗读人对手工业的坚守、对机械化的抵制和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希望三个角度来解读这部戏剧的主题。

一﹑朗读人文化对手工业的坚守

剧本为我们展示了古巴消逝的雪茄制造王国。故事背景设置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前夜。全剧围绕着伊波城一家生产雪茄的家庭烟厂里的古巴移民展开,描绘他们的爱情和生活。从前,伊波——世界雪茄首府——是一个繁忙的手工卷烟生产中心,直到20世纪30年代,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艰难状态。一种巨大的失望笼罩整个国家,雪茄消费日益增多,工厂工业化开始席卷佛罗里达的雪茄制造业。剧本不仅追寻着伊波城市衰退的踪迹,更使得古老传统“朗读人”得以重生。朗读人亦叫读书人,是烟厂厂主雇来朗读书报小说教化和娱乐卷烟工人的。兰迪·吉恩是这样解读“朗读人”的,“在那样的岁月里,不识字的工人们愿意每周付25分给朗读人。朗读人坐在工作台旁,工人们忙碌地卷烟,他就在一边用清晰的声音大声朗读小说报纸。工人们可以自己选择朗读的材料,所以朗读人可能朗读一些经典作品。这些聪明的朗读人其实就代表着古巴工人们的心声”[2]。

在本剧中朗读人是胡安·朱连。他是哈瓦那西区最棒的朗读人,在奥菲莉娅的安排下来到烟厂。玛莉拉和奥菲莉娅称他为波斯鸟,“因为听他朗读犹如聆听一只鸟儿在歌唱”[3]24。“工厂的朗读人传统起源于泰诺印第安人。烟叶会轻声诉说天上的语言。所以印第安人通过缭绕的雪茄烟的话语同上天的众神对话。毫无疑问,我不是印第安人,但作为一个朗读人,我是一位部落首领,也就是酋长的远亲后裔,这位酋长过去曾一直向人世转述上天的神语。现在工人们是听众,是静心聆听者,就像当年泰诺印第安人般地聆听”[3]41,胡安是这样向大家解读朗读人的历史与神秘的。作为朗读人,胡安本身就代表着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坚持住这份职业更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除了神秘的朗读人神话,在他的眼中,朗读人亦是一种传统,他们是来教化启发人们心智的。当切齐所代表的物质文明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排斥和拒绝时,胡安由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到后来的愤怒,他坚定地维护着这种传统文化。因为他明白,随着工业机器化的发展,古老神秘的朗读人文化正在遭到践踏与抛弃。当工厂采用巨大轰鸣的机器工作后,朗读人的声音被机器声盖住,工厂也将不再需要他们,朗读人这一个行业便随之消失,这种古老的古巴文化将被永远地埋没在物质文明发展中。所以,即便面对切齐振振有词的辩论,胡安依旧为传统文化筑起坚实的堡垒。

除了对朗读人传统文化的坚持,胡安对手工卷烟这一传统生产也是持坚守态度。在切齐与工厂工人辩论购进机器的时候,帕罗默转述了胡安告诉过他的话:“他说机器和你不一样……他总是说要保留我们的方式,我们的卷烟方法,我们传统的生产过程,我们从古巴带来的传统。我们带来了它们来卷我们的雪茄烟,所以我们不需要什么机器或者你说的什么。”[3]40传统的卷烟方式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新兴的机器生产并不能代替这一悠久的历史传统。胡安平时就在工友间传播这样的思想。他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坚持这一价值,不要为突如其来的快速生产而蒙蔽双眼,放弃传统生产所带来的更具有意义的“利益”。

二﹑朗读人文化对机器化的抵制

可以说,对于古老传统文化的坚守是出于对现实物质文明的彻底觉醒。在无情的物质文明随着机器化大生产前进,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绿色环境在机器建设中黯然失色,一大批手工工人在机器高效益中失业,朗读人在机器噪杂声中消失,一个传统逐渐被终结,那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被无情践踏。

无情的物质文明带来最直观的后果便是生活环境的糟糕,这就可以理解胡安为什么不喜欢城市了。“我不太喜欢城市。我喜欢乡间的自由。在城里我感到窒息……就像我父亲曾说过,住在城里就像住在鳄鱼的血盆大口中,环绕着你的高楼就像是鳄鱼的牙齿。那是现代文化的牙齿,现代文明的口与舌。这个比喻傻了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3]34机器带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付出的代价是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果生活环境都无法保障,那么人们随后的生存便会受到更大的威胁与挑战。

同时,胡安——古老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了解机器化生产之后,并没有像切齐那样狂热地追随,而是冷静地分析出高效益背后所隐藏的灾难。在与切齐争辩时,他很严肃地说:“并非挖苦,我只是警告你。这机器和汽车的快节奏生活正威胁着雪茄的消费。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切齐先生,因为人们更喜欢抽快烟,就像那种香烟。而现实就是机器与汽车夺去了人们散步的闲情逸致和靠在公园的长椅上慢慢品味雪茄的心境,抽雪茄应有的心境。所以,你看,切齐,你追求现代化,而正是这现代化将毁了我们自身所从事的产业,毁了抽雪茄烟这样的生活形态。”[3]41当切齐只贪图于表面的金钱效益时,胡安思考的却是更深入的层面,即便是用机器来生产雪茄,人们也会选择香烟的快捷。透过冰冷的机器,他仿佛看到了整个传统产业的毁灭,这一传统生活形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胡安在与工业化代表切齐辩论时体现了优秀古老传统与无情物质文明的对抗,是朗读人代表的社会知识文化阶层对于物质文明破坏的觉醒,所说的言论是对于大众的呼唤。

三﹑朗读人文化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希望

桑提亚戈和奥菲莉娅携手并肩抵制切齐的烟厂机器化的企图,共同保护传统。他们决定生产一种新牌手工雪茄并命名为“安娜·卡列尼娜”。全剧在这里达到高潮,但令人意外的是朗读人在卷烟工厂突然响起的枪声中缓缓倒下。胡安在整个剧本中代表着传统文化,他的倒下是否意味着在传统与现实的冲突抗衡中传统永远的倒下,传统文明将在现代化进程中消逝?

其实不然,从一开始朗读人胡安出现在烟厂就预示这传统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依旧存在并令人向往。胡安为工人们朗读小说之后,玛莉拉说他朗读的词句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厂房内的单调乏味,她开始幻想着俄罗斯的景象。这说明传统文化是被人接受的,并且为人们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在孔琪塔与帕罗默的一次对话中,她说听朗读人朗读可以让思绪漫游到金钱买不到的心里向往的地方。金钱代表的是物质文明,而孔琪塔更倾向于传统文明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共鸣。胡安与切齐争辩要不要使用机器生产博得众人喝彩。工厂主桑提亚戈决定依旧手工生产雪茄,工厂得以生存。当新生产的第一支雪茄被众人传递品尝时,每一个人的描述都是赞不绝口,奥菲莉娅更是觉得它似一个蓝色的梦。这里便暗示着传统文化为大家所坚守,所认可。在现代化机器生产中,传统手工业并没有消失。虽然,最后胡安被切齐枪杀,但是正如一开始孔琪塔对胡安所说:“任何献身朗读事业的人都相信从遗忘麻木中拯救往事。”[3]21活着的时候胡安在坚守着传统文明,而他的离去给大家带来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奥菲莉娅说:“读吧。那样我们就能摆脱这静默和炎热。在我们听了一段故事之后,叹息一声庆幸我们大家还活着。”[3]59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他们依旧活着,在传统与现代化的正面交锋中,传统仍坚强地存在着,并且两者相结合,手工业与机器工业并存。

全剧中玛莉拉是一个最具有幻想力的女孩,她想珍惜过去的美好:“我们该享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生活就是许多短短的时光。那短短的时光就像小小的紫罗兰花瓣。我可以把那短短的时光珍藏在一个瓶子里永远不忘。”[3]56她有梦想,如果她的梦想需要尺度,那她“将需要一杆很长很长的尺,它能量到天空”[3]22。玛莉拉的话语不同于朗读人胡安。胡安所描述的是现实中仍少部分存在代表传统文化的事物;而玛莉拉所描述的是虚幻的并不存在于现实中的美好,它代表的是一种心声。这心声代表着对于恢复、继承甚至发扬传统文化的向往,希望手工业能与机器化相并存。这体现出的是作者的心声,也是作者写这个剧本的宗旨。

尼洛·克鲁斯在这部剧作中展现了北美的古巴移民的故土文化和传统。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前夕,工业化开始席卷佛罗里达的雪茄制造业,而轰轰的机器声也将压住朗读人的嗓音。这样,风靡一时的传统文化终将退隐于历史的长河里。这部剧本抨击着现实社会,伤感地缅怀着在物质文明进程中遭受践踏的传统文化,更是在提醒人们去珍惜和保留过去的优良传统,因为往往只有当传统绝迹消亡后,人们才最终意识到它的无价与珍贵。《安娜在热带》表达的是作者希望在现代文明快速发展中,传统与现实相冲突的时候,人们能够觉醒,去拥抱、继承与发扬祖辈的古老传统文明,使传统与现代能并存甚至结合,让人类的优秀文明可以传承下去。

[1]胡开奇.尼洛·克鲁斯与《安娜在热带》[J].剧本,2006,November 10:70-77.

[2]Hacht A M.Overview:Anna in the Tropics[J].Drama for Students,2010,21(2):30-35.

[3]Cruz N.Anna in the Tropics[M].New York:Dramatists Play Service Inc,2003.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胡安克鲁斯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西班牙]胡安·格里斯作品五幅(局部)
变成什么好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不怕你惦记
汤姆·克鲁斯
烙饼超市
高楼上的上帝
飞天超人——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