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苏北民众对国民党敌后抗战的对策*

2014-03-12刘正萍

关键词:苏北新四军抗日

刘正萍

(盐城师范学院 社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近年来,在抗战史研究中,对广大民众抗战领域的研究[1]和国民党敌后游击战问题的研究[2]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很少有学者把局部民众抗战与国民党敌后抗战联系起来加以研究。通过对民众和国民党军在抗战中不同表现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众才是抗战的真正主体。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不断沦陷。不久,苏北也被日军占领。苏北地处长江、黄河、淮河、黄海之间,是远离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之地,相对来说地理位置比较闭塞。但日军为了确保交通线的畅通,不断对苏北通榆公路和徐州、扬州运河线上的国民党军进行“扫荡”。国民党军只好采取游击战术,与敌周旋[3]31-39。为此,国民政府委派韩德勤军队到苏北,开辟敌后战场,以配合徐州会战。抗战前三年,由于苏北驻防的日军兵力并不强,新四军还在江南[4],原先的国民党的党政机构到处流迁。因此,韩德勤很快在苏北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在行政上,韩德勤担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之职。在军事上,韩德勤先后担任陆军第八十九军军长、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鲁苏战区副总司令等职。他统辖的军队主要由89军(嫡系)和部分57军组成[5],是驻地方的正规国防军,拥兵最多达数十万。可见,当时韩德勤在苏北的地位是最高的,实力是最强的。但是,为何没过几年他就落得个败走苏北的下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他的军队在苏北的抗战表现谈起。

一、国民党积极抗战时,民众响应配合抗战

大敌当前,韩德勤军队驻扎苏北的首要任务就是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1938年春,他奉命在苏北淮安、宝应、兴化、东台一带,警备南路日军北犯。为确保徐州会战顺利开展,他在沿路设下布防,多次阻击日军的进攻。在此过程中,他和他的部下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苏北民众抗战的热情。

1.积极备战,动员民众抗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8月17日南通就遭敌机轰炸。当时,驻通的国民党军队是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是一个有爱国思想、倾向进步、坚决抗战的有为将领。该部驻通期间,他积极备战,在沿天生港到狼山东新开港一带江岸,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加强防守。同时,他不断吸收许多地方进步青年进入师政治部工作,还积极开展民众运动,加强对部队和民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出版《军民导报》,组织义勇宣传队,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宣传团结抗战,鼓舞民心士气。这期间南通出现了抗战情绪高涨的热烈气氛[6]139。

2.战前亲临阵地,鼓励士气。在1938年春,沟墩阻击战和阜宁守卫战打得非常悲壮惨烈。沟墩阻击战打响前,韩德勤、李守维曾带着特务连到阵地鼓动官兵:“右方朦胧有五十七军某部,左方海河镇有税警团,我军固守沟墩,诱敌于主阵地之前,待时,两路友军和我守卫部队同时出击,则一举可歼当前之敌。”当时爱国官兵听了韩李的鼓动,决心在沟墩同日军决一死战[3]40-43。阜宁守卫战前夕,李守维命令张轩“固守阜城三天”,过一会又命令他“死守阜城”,还说,“徐州派三个师驰援阜宁,坚持三天,援兵即可赶到”。他再三叮嘱张轩,以示重视,张轩大受鼓舞,当即表示人在城在,誓与阜城共存亡[3]40-43。

3.官兵奋勇杀敌,可歌可泣。(1)阜宁阻击战。1938年2月,日寇向阜宁城进犯,遇到国民党五十军第二十八师一部和地方群众武装的阻击,激战三昼夜,日寇遗尸五百多具,我爱国官兵伤亡千余人。爱国民主人士陈为轩耳闻战况后,为牺牲烈士临风拜奠,盛赞此战打出了军威,“是台儿庄抗战精神的再现”[7]。(2)沟墩阻击战。1938年5月1日下午4时左右,我守军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顽强反击之后,奉命对敌进行出击,在沟墩十数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一场大血战。七零一团团长孙信符率领3个营的兵力在不同地区向日军出击,双方白刃格斗,“士兵死亡枕籍”[3]40-43。支援沟墩战斗的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常恩多军队打得很顽强,曾一度打退日军。地方上的老人,谈及此事,总是十分感叹:“常恩多部队是好汉。”[3]40-43(3)东沟伏击战。1939年5月9日上午,以杨广山为首的九连一排官兵来到东沟圩外伏击日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肉搏战,直到全排36人全部壮烈牺牲(仅有一名炊事员因忙于做饭而幸免)。得知这一消息,三营和镇上居民无不伤心落泪,把杨广山及其同伴的遗体用白布缠起来,抬到河东太平庵,各户把家里老人的寿材拿出来,将36位英雄的尸体装棺入殓。在安葬仪式上,三十三师师长贾蕴山亲临葬地致哀,团长王学阶为烈士们立碑祭奠。碑铭“精神不死”四个大字。王学阶为杨广山另立一碑,碑文(下半截)是:“……杀敌致果,效命疆场;血溅仇难,威震扶桑,勋功伟绩,天地共长。”东沟镇几千市民自发站在河西岸,为杨广山官兵凭吊默哀[8]。(4)马社抗日。1939年10月10日,国民党三十三师一九三团在东沟南马社抗击日军,团长王学阶亲临前线,手持驳壳枪,命令部队集中火力拼命打。敌人要过河、搭浮桥均未得逞,最后只好抬着30多个伤员和被击毙的日军尸体撤出战斗。这次战斗规模虽不大,时间只有二三个小时,但对当时在东益地区打游击的国民党军队来说,算是一次有为的胜仗。战后,马社居民曾箪食壶浆慰劳英勇作战的官兵[3]50-52。(5)湖垛镇抗日。1938年5月31日,侵入上冈日军之一部西犯湖垛镇,至沿河口处,国民党第五十七军一部在当地群众配合下,坚决阻击,激战4小时,敌败退,此战毙日军10余名[9]58。(6)东台抗日。1938年7月,国民党军第三十三师贾蕴山部攻打东台日军时,青年救国团组织战地服务团,抬担架、洗衣服、慰问伤员,从事后勤工作[9]58。

由上述事例可知,韩德勤军队曾在苏北地区做了一些有益抗战的事,特别是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杀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感动了大批的民众。为了保家卫国,苏北各地抗日志士风起云涌,抗日潮流蓬勃发展,在苏北先后起义者不下二十万武装部队[4],有力地配合着国民党军队抗战。然而,随着新四军在苏北的发展,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忌恨,企图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苏北新四军[10],这种破坏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不义行径,遭到了民众的强烈谴责。

二、国民党破坏抗战时,民众疾呼团结抗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在华北、华中等地制造国共摩擦,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国民党不断制造苏北摩擦。得知新四军到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后,蒋立即命令韩德勤趁机消灭新四军。于是在苏北,国共摩擦不断发生,3个月内打了7次仗[11],后来又有黄桥决战,虽然韩嫡系部队受损,但韩仍在豫皖一带调集大军,准备对苏北新四军进行更大规模的进攻[12]。在这些摩擦事件中,苏北的社会名流都很关心,从中做了大量的周旋工作,希望两党精诚团结,共同抗日。

2.民众通过一些渠道,呼吁国共携手抗日。苏北地区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很多士绅和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影响。当时在苏北中上层分子中有两位突出的代表人物。一位是黄桥的朱履先,是国民党的老军官。另一位是海安的韩紫石,是国民党老军政界要员,韩德勤的嫡系主力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等许多将领给他递过门生帖子。苏北的知识分子、学者、地主分子等多随这两人的政治倾向而转移[13]。(1)召开会议。面对国共摩擦有悖抗日,他俩曾出面召集苏北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到海安,举行以“停止苏北内战,一致团结抗日”为中心议题的协商会议。接着由韩紫石领衔,有朱履先等15人、25人、28人分别联名发出3份函电。第一份是致韩德勤、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陈毅的,基本主张是和平协商问题,不诉诸武力,防区如须“变更”,也应协商解决。另两份函电是致重庆政界人士、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黄炎培、吴稚晖等请转蒋介石的,电中控诉国民党军在苏北抗战不力、鱼肉民众的种种劣行,“仰恳中央疾电江苏省府停战息争”,“立解倒悬”,“抑或派妥员莅苏,挽救危局”[13]。从这3份电函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希望国共两党精诚合作、一致抗日的愿望。新四军占领富裕的姜堰以后,韩德勤很不甘心,准备调动他的直系部队向新四军大举进攻。这使得苏北摩擦由局部问题变成了整个苏北与全国国共两党的问题了[14]。于是,苏北社会名流于1940年9月27日在姜堰召开了由12个县的代表参加的苏北抗战和平会议。会议经过民主讨论,决定了四项临时办法和八项基本办法。临时办法四项:双方军队,就原地停止,不得再有互相冲突;省韩立即表示,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团结与友好立场;不得将内战范围扩大,以利全国抗敌;照所拟基本改造苏局办法实施。基本改造苏局办法八项:实行三民主义改造苏局;国共两党用联席会议方式解决一切问题;召开省参议会以民选为原则;整军;□政(原文不明);改善民生,清匪除毒;统一指挥,分区抗敌;保障抗敌民权[12]。这些内容都是有利于抗战、团结、进步,而不利于反共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倒退的。会议还决定,由韩紫石、李明扬两人联合致电蒋介石、韩德勤,呼吁国共合作抗日。这次会议韩拒绝派代表参加,还发电报给韩紫石,说什么“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先让出姜堰,再言其他”[13]。但实出韩德勤意料,陈毅很快答应让出姜堰。代表们遂喜颜大开,大为称赞,忙再去见韩德勤,不料韩主席背信弃义,下命令要新四军完全退出苏北到江南去[14]。这不仅激起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的无比义愤,也遭到各界人士的强烈谴责,就连韩紫石也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痛斥韩德勤“贼子无信,天必殛之”[13]。(2)刊登社论。黄桥决战,韩军嫡系军队被打垮,而他仍不吸取教训,继续反共,企图还要陈兵向新四军进攻,苏北各界人士甚为担忧。我们从下列社论片断可知苏北民众一心求团结抗战的强烈愿望。如社论中认为,苏北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乃由于韩德勤氏之一贯反共政策所致,韩氏身为政府之官员,而不执行政府抗战之国策,不以抗敌为重,挟自身反共之成见,以共产党为其唯一劲敌,认为新四军八路军为苏北心腹大患!终于密令所部,严行防止‘异党’之活动,到处散发文件进行反共内战之宣传。其军队政治工作,以煽动军民反共为宗旨,部队战时训练,以反共剿共之蓝本为教材,因而反共内战这空气空前弥漫,‘攘外必先安内’之邪说高唱入云,致使苏北民众,抗战情绪顿挫,士兵战斗意志锐减。更甚于此者,韩氏竟与敌寇采用同一口吻,诬蔑抗战最力之新四军八路军为匪军,煽动军民谓:‘剿匪与杀敌同样严重同样有功’。其居心若何?实令人莫解!彼身负前线抗战将领地方行政长官之荣誉,而竟在大敌当前之时挑拨反共内战,我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关心民族存亡之人士,对韩氏此种分裂团结挑拨内战之行为应予以公正之抗议。”[12]还提出解决苏北问题的具体办法,“则应以苏北耆绅韩国钧老先生及各县民众代表发起之‘苏北抗敌和平会议’(因省代表未到改为谈话会)决定之办法为基本方针”。虽然此次会议韩拒派代表出席,但所有到会代表均慷慨激昂共同表示,热望平息内战,团结抗敌。陈毅在大会上一再声称:“为顾全大局,力求和平,在各方承认新四军八路军在苏北的政治地位之条件下,愿与各方合作。我们希望韩德勤氏亦应采取如此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之态度,勿再作鹬蚌之争,勿重演萁豆相煎之祸,与各方代表开诚谈判,协思共议,以求得不幸之苏北事件,迅速和平解决。今后与新四军八路军携手合作,并肩共撑苏北之危局,以保卫祖国土地,免沦敌手,拯救苏北千百万同胞,使免遭敌寇铁蹄之践踏。[12]

三、国民党抗战不力时,民众自发组织抗战

在苏北很多战役中,虽然有很多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但在此过程中因某些人的胆怯、畏敌等原因而导致伤亡很大、失地很多。以下一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1.国民党抗战不力,丧师失地。1938年3月,日军进抵东台城时,国民党驻军避敌撤逃。3月25日,东台陷入敌手[9]58。1938年5月,阜宁守卫战开始前,李守维尚坐镇县政府指挥,敌机一轰炸,他就跑到城西北的蒋庄去了。城防指挥始由参谋长韩练成负责,韩负伤后,“姜云清升任旅长,负责城防指挥,可是又未见到明令,同时还听说韩德勤命李守维指挥,倒底谁指挥,搞不清楚”[3]47-48。由于国民党军队缺乏坚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守城部队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常恩多增援部队得不到守城部队的确切情报和有效配合,发挥不了威力,终致阜城失守,伤亡惨重。阜宁城的失利,使徐州战场东线的国民党军背部受到严重威胁。5月9日,蒋介石在武汉电斥韩德勤,说:“查阜宁之敌不满三千,长驱千里,如入无人之境。目前竟有窥东海、遮断陇海路之趋势。该副总司令所部兵力优敌五倍而丧师失地,影响主力军侧背之安全,将何以自解?”[3]47-481939年3月1日,日军第五师第二十一联队占领陈家港。驻守陈家港、燕尾港、堆沟的国民党军第三十三师一个旅和税警团第一旅闻讯溃逃,响水口等重镇陷于日军之手[9]60。1939年3月,日军于18日再次侵犯盐城,驻盐城一带的国民党军队闻讯而逃。不久,日军因兵力不足,撤至两淮[9]60。在1939年5月的东沟伏击战中,当杨广山官兵正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时,在侧翼警戒的二排和三排因连长贪生怕死竟临阵脱逃,致使杨广山孤军作战无援,导致全排36人全部壮烈牺牲的惨剧[8]。1943年2月,盘踞在盐城、湖垛、蒋营等地的日本侵略军,对淮宝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韩德勤所部几万人不战而溃,仓皇败走鲁南。韩部的流兵散勇,与本地区的流氓、地痞、亡匪相互勾结,搞得地方上人心惶惶,不可终日[15]。由于韩德勤军的一些国民党将领畏敌怯战,失职误战,留下了历史的耻辱,为当时人民所不齿,为后代子孙所唾骂[3]47-48。苏北老百姓编成顺口溜讽刺韩军:“国军八十九,不战也不守,敌去它就来,敌来它就走。”[16]15

2.民众以各自方式组织抗战。苏北很多社会名流不仅通过召开会议表达要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愿望,他们还以实际行动为抗战出力。盐阜区著名爱国人士徐岫青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长子徐禹民成立游击队时没有武器,徐先生主动把家里两支长枪、一支短枪献出来,还协助动员庄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把枪拿出来支持游击队。同时,他又特地写信去找国民党淮阴专员王关宇(王父与徐先生是挚友),一下子搞了40多支苏联造毛式枪,用三辆黄包车拖回来,把庄上的游击队武装起来,积极开展抗日斗争[7]137-139。草野诗人、书法家陈为轩先生在抗战期间,拥护抗战,反对投降。为了支援抗日战争,不惜奉献出已故夫人的遗物、文明锁子赤金镯、钻石戒指、金项链等物,折变银洋近千元,随韩紫石、朱履先带领的江苏苏北抗战前线慰问团去前线慰问抗日将士。他们一行7人去徐州,晋见了坐镇指挥台儿庄抗战的李宗仁将军,他以“万苦千辛已殆尽,难忘历动梦中人”的慷慨陈词,使李长官为之动容。当下,李将军将亲笔所写的“血战到底”的题字,赠送给陈为轩。此后,在日寇“三光政策”荼毒下,陈为轩一家人躲进荒无人烟的东、西官滩,吃干粮,喝冷水。他告诫家中人,宁可死,决不当汉奸。他说:“我们是中国人,要有骨气。”为了不当亡国奴,不作日寇的刀下鬼,他动员乡亲们买自卫枪和子弹,准备与下乡“清乡”“扫荡”的民族敌人拼死一战。此项活动,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响应和支持[7]147-149。徽籍爱国绅士鲍义门为表示坚决与敌伪斗争的决心,将一支步枪和两门土炮及一些弹药交给华成公司实业保安队,以支持抗日。与此同时,他还将部分藏粮以公司名义接济有家难归的“跑反”难民[7]21-29。1938年3月,日军向南通城侵犯,驻守南通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向东北方向溃逃,沿途丢枪弃甲,而装备落后的启东地方武装力量和民众游击队,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起抗日,三次袭击日军,使敌补给困难,逼使日军不得不撤离启东县境。这在启东民众抗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6]309。

四、国民党无心抗战时,民众拥护新四军抗日

韩部畏敌如虎,可搜刮民众如狼,种种劣行令民众忍无可忍,纷纷拥护抗日的新四军。

1.国民党无心抗战,倾心搜刮。韩德勤的军事开支,每月由重庆派飞机空投一部分现钞,另外,韩德勤在各县用低价收购稻麦和棉花,再经商人之手,运往南京、上海等地高价出售,从中渔利。每逢收购时期,韩德勤指定盐城东乡的楼王庄,兴化北乡的秦南仓、中堡、兰亭等处为稻麦和棉花的集散地。有一次,韩德勤派人在东台、盐城等地收购的棉花运往新港,再转运到上海沦陷区去销售。结果被李明扬的部队扣住船只,勒索去税款十几万元,可见搜刮民脂民膏的数量之大[5]。韩军保四旅旅长何克谦,驻扎在如皋四乡,到处设卡收税,向老百姓敲榨勒索,所以当地百姓恨之入骨[5]。李长江统率的游击纵队,下面有陈才福和颜秀五等支队,这些人都是当地青帮流氓的徒子徒孙,一群乌合之众,除了可以威吓老百姓,在各地设关卡勒索收税外,谈不上去打游击和敌人拼命,最后给伪军卖命[5]。各地驻军,“抢劫频仍,省府复令各县强迫借款,不借不容,至用捕勒手段”[16]213。苏北“数十万军旅不能收复失地,扫荡敌氛,日惟排斥异己,殃及池鱼,虐待民众,视同刍狗。敌至则放弃一切,逃溃劫掠;敌去则搜劫行旅,抢掠村舍。不遂所欲,诬以汉奸;偶攫其怒,指为新四军间谍。于烧杀拷打外,处以活埋”。苛捐杂税尤重,以致“百物奇贵,一饱维艰,民生凋敝”[12]。但韩德勤的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和省政府仍在大把花钱,1940年,省政府的预算支出仍定“3000万元,惊人巨额,民众无从置议”。苏北人民对韩德勤及其军队愤恨至极,喊出了“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上有个韩德勤,放着日本他不打,专门祸害老百姓!”[17]的民谣。韩部在苏北民心丧尽,失去了立足的基础[17]。

2.新四军为民着想,真心抗日,赢得民众拥戴。韩军的倒行逆施,擦亮了民众的眼睛。他们看到新四军处处为民着想,真心抗日,于是纷纷投奔新四军,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四军抗日。(1)新四军关心民生大事,民众感动。其中有一件工作对争取苏北士绅和人民群众产生了重大影响。阜宁县东部原先有一道年久失修、失去防堵海潮能力的海堤。新四军到来前的1940年,韩德勤主持下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曾在地方士绅一再呼吁下,拨款20万元修筑海堤,但几经官吏们从中克扣,所修海堤既低矮又不结实,在8月1日的海啸中崩决,很多灾民流离失所。1941年2月,阜宁县参议会开会期间,士绅议员再次提出修堤的议案,以试探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否真心为民众办事。中共各级领导很快通过修堤案,决定政府以盐税作抵发行公债,由政府偿还,不由人民负担。海堤工程从5月15日开始动工,经过中共党政军的一致努力,克服了日军、国民党和土匪的重重干扰破坏,7月5日海堤修成。第二天海啸就翻滚着呼啸而来,水位比1939年的还要高6寸,时间也延长20分钟,但新的海堤高大坚实,屡经冲击,始终屹然不动。“于是滨海农民、盐民、渔民,万户欢腾,讴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陈(毅)军长、刘(少奇)政委、黄(克诚)师长、田(守尧)旅长、宋县长的功德。”[18](2)新四军惩治地方恶势力,民众感激。1940年12月6日,恶霸地主、匪首顾豹岑与混入八滩区队的刘炳班合谋,深夜率匪徒数十人袭击八滩区公所,区长徐锐、财粮区员戴秉义等11人被绑架后,于1941年1月惨遭杀害[9]70。1941年9月,阜东反动地主王慕钊勾给国民党阜宁县常备二旅中队长孟凡和叛徒等,偷袭阜宁县二区工委机关驻地,工委书记陈涛和青年队队长张崇山等壮烈牺牲[9]90。1943年4月,射阳五区驳柴港大地主顾实轩及一些反动地主与伪军徐继泰勾结,成立反革命武装,县委组织部长李萍、县公安局长陶瑜、县大队长丁立和五区区委书记王零带领地方武装两个连和五区区队,包围了顾家圩子,捕获了顾家父子,送县审讯,顾供认了通敌罪行。经苏北行署批准,顾实轩在大周庄被枪决[9]132。1945年7月1日,原盘踞兴化、泰县、东台三角地带的国民党税警团陈泰运部队自1944年9月被苏中部队讨伐后,其一部投奔范家庄国民党东台县县长杨日方,经整编后仍称税警团,该部于6月27日窜至富安以西的黄金坝后,被苏中三、四分区特务团和地方武装、民兵全歼[9]162。(3)新四军战绩连连,民众震憾。1941年1月上旬,沙二截(现滨海县陈涛乡新联村)反动地主左梦占等人,趁八路军驻守部队调离之机,召集戴滩、郭集、大墩地主,建立叛乱组织,勾结日伪军,策划武装叛乱,妄图推翻抗日民主政权,被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五团一举平息[9]71。1941年2月上旬,久踞八滩、季家圩的阜东土匪顾豹岑勾结反动组织“小刀会”,拼凑土匪武装,自封为“海防司令”,鱼肉人民。元月15日,八路军原老五团曾以一连兵力攻打季家圩,未克;月底,该团在政委贺大增指挥下,二次围攻季家圩,经几天恶战,攻克季家圩,毙匪首顾豹岑以下数十人,伤100多人,俘数百人,缴获甚多[9]72。1941年2月中旬,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投靠日本,就任汪伪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新四军一师主力于20日攻克泰县县城(现泰州市),歼伪李长江主力[9]73。1941年9月28日,淮涟匪首王士珍、孙礼涛等率800余人,投靠日军,被编为“挺进大队”,盘踞涟水城东北郑潭口据点,配合日军清乡、扫荡,残害人民。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及师炮兵营、涟东独立团发起郑潭口战斗,战斗由师参谋长彭雄、团长张天云指挥,激战20个小时,全歼守敌800余人,王士珍自杀[9]89。1939年泰县反动会道门组织的大刀会传入东台等地以后,发展迅速,会徒达4000余人。在日伪军操纵之下,该会以宗教外衣为掩护,专干反对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坏事。1941年农历八月,唐洋大刀会为首分子利用日蚀,妖言惑众,分数路包围三仓,围攻地方抗日民主政府机关。驻三仓的新四军五团和东台县总队对其劝阻无效,被迫还击,击毙为首分子,驱散被裹胁的群众,很快平息了暴动[9]90。

3.民众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四军抗战工作。(1)带头配合新四军工作。1941年,地委派民运工作队到鲍墩,在一次动员预征公粮会上,徽籍爱国绅士鲍义门带头表示一次交齐救国公粮,会后,如数兑现,为当地的业主们放了好样子。当时,新四军武器弹药供应困难,鲍义门就邀集本区的业主、士绅开会,动员献枪献子弹献现金,他首先献出三支步枪的现金,一些中、小业主纷纷跟着捐献。会后,还征集到许多支土枪、土炮和“电光盒子”。他还参加农村剧团的演出来宣传抗日。因剧团缺少女角,有一次他在新淮剧《渔滨河边》剧中扮演老奶奶。后来,乡里请他到顾彩云、项文玉二同志家做思想政治工作,结果,他们的家长思想通了,就积极支持参加抗日宣传演出[7]21-29。(2)为抗日的革命同志做掩护工作。盐阜区著名爱国人士徐岫青先生经常为抗日的革命同志做掩护工作。有一次,区委书记王浩同志未来得及转移,被敌包围。他身着单军衣,急匆匆来徐老先生家隐蔽。在这紧急关头,躺在病床上的徐老先生示意女儿和媳妇立即让王浩同志把军衣藏在锅灶里,穿上破旧衣服装哑吧躲在厨房的套间里,并把王浩同志的手枪和文件藏到儿媳吕淑兰房间里,请女佣人王奶奶在厨房外间搁铺睡在床上装着害火眼,叫帮工吴三爹爹见机行事。不一会,听到村头狗叫,徐继泰部属伪军大队长毛士聪带领一批伪军来到徐老先生家,装模作样说是来看看大太爷(指徐老先生)的。徐老先生蔑视毛士聪,不予理睬。毛士聪坐在老人的床边上只好和徐老先生的大女儿徐恒泰闲聊,让带来的伪军在院子里乱钻乱窜,四处搜寻,没有结果。毛士聪又施诡计,在“告辞”时故意把手枪丢在老人的床边,妄图借口返回取枪再来抓王浩同志,幸被徐恒泰察觉,即把枪拿出大门口,喊毛将枪拿走,伪军走了,王浩同志安然避开了敌人的搜捕[7]137-137。1943年2月,日伪军扫荡阜东,阜东县副参议长、开明士绅杨芷江冒着生命危险,将邹韬奋、贺绿汀等人隐藏在滨淮区大杨庄自己家里,掩护了爱国抗日的知名人士和干部20多人[9]129。(3)积极参加新四军参政会议,为新四军工作出谋划策。1940年10月15日,陈毅在东台城红兰别墅主持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参加会议的有清末翰林夏寅官、举人张星槎、工商界代表顾树五、程种仁等数十人。会上,陈毅作了《苏北摩擦真相》的报告,揭露了国民党韩德勤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新四军的真相,呼吁苏北各界团结一致,共同对敌[9]65。1940年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大丰公司、裕华公司的知名人士黄亚成、孙静安、谷振之和小海区的知名士绅朱明熙等出席会议[9]67-68。1940年11月底,盐城县政府召开士绅座谈会,60余人参加,会上产生了县参政会筹备会。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到会并作了关于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及八路军一部南下华中经过的报告。大会通电全国、国民党重庆政府、江苏省政府,呼呼为实现苏北和平而努力[9]69。1941年1月24日,陈毅代军长在《江淮日报》发表就职通电。苏北各界闻悉陈代军长定于25日就职,莫不兴奋异常,盐城各界原定于23日举行反内战、反投降大会,遂改在1月25日和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一并举行[9]71。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在盐城游艺园召开,新四军指战员及各界代表1000多人到会[9]71。(4)全力配合前线抗战工作。1941年7月,日伪对盐阜区进行一个多月的扫荡,苏北、苏中军民共对敌作战13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800多人,击沉敌汽艇30余艘,取得辉煌胜利[9]86。1943年2月,日伪军20000多人,对盐阜区进行反复清剿。新四军三师部队和盐阜区地方武装及民兵密切配合,在内线、外线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八旅主力和地方兵团袭击了陈集、北沙、东沟、阜宁、七套、小尖等据点,并不断对各据点来犯之敌予以打击。七旅在盐城、建阳地区配合地方武装袭击了湖垛、蒋营、伍佑、便仓、新兴场、大冈、沙沟、高作、花墩头等据点。广大民兵到处袭扰与阻击扫荡之敌,镇压敌探汉奸,破坏日伪交通线。自3月25日起,三师部队开始进行全面反击,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密切配合,以攻坚、围城、打援、伏击、破袭等手段向日伪据点展开攻击。至4月10日,日伪军对盐阜区历时50余天的大扫荡被彻底粉碎。此次反扫荡作战,共毙伤日伪军1070余名,俘日伪军780余名,克复据点50余处[9]129。1944年2月,盐阜人民慰劳新四军成绩显著,据20日《解放日报》载,春节期间,某旅一部即收到慰问信数百封,肥猪80余头,羊40余只,花生30余担,还有香烟、水果糖等。敌占区人民亦送贷金数十万,且有士绅、商、学、民兵、儿童代表冒风雪、涉五关,到三师师部慰劳[9]146。

总之,在苏北抗战过程中,由于韩德勤领导的国民党军出现了不同的抗战表现,导致了抗战合力的弱小。他们不但没能配合好正面战场作战,而且还落得败走苏北的下场。苏北民众要么自发起来反抗侵略者,要么拥护和配合抗日的军队,这些表明,民众抗日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庆刚.1995年以来中国民众抗战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07(3):21-28.

[2] 黎世红.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失败的根本原因[J].历史研究,2009(2):150-153.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盐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盐城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M].1987.

[4] 计高成.陈毅在盐城[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1:22-27.

[5] 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集粹:军事卷[M]:168-178.

[6] 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南通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第106辑[M].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盐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盐城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M].1986:148.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盐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盐城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辑[M].1995:125-126.

[9]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办公室.盐城革命斗争大事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

[10] 夏治国.抗战时期盐阜根据地的美术活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11] 李庚辰.陈毅卷:中[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510.

[12]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4 抗日战争时期: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8.

[13] 陈兴.陈毅在苏北统战工作之四——争取社会名流,孤立韩德勤[J].党史文汇,2001(11):37-38.

[14] 新四军黄桥战役历史陈列馆,扬州大专院校党史教学研究会.新四军黄桥战役史料[M].1981.

[15] 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淮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第72辑附录:淮安名胜古迹[M].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7:83-84.

[16]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苏北抗日斗争史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7] 戚厚杰.略论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与民众的关系[J].民国档案,2010(1):98-106.

[18]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档案馆.苏北抗日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333.

猜你喜欢

苏北新四军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抗日英烈马威龙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爷爷的抗日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