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十大节庆主题教育 彰显学院思政工作特色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4-03-12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活动教育学生

, , ,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1 三中全会指新路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兴趣性、针对性、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学生的人文素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神,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提出用优秀传统节庆文化平台,打造“生活式”思政教育暨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在学生中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

2 纲要精神指方向

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大学生。

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大学生。

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大学生。

3 节庆文化为抓手

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在一年的节日中遴选了10个节日作为节庆主题教育平台,组织学生挖掘节日来由、内涵,开展撰写心得体会等相关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暨人文素质。

3.1 开展“新年之约”主题教育活动

元旦的“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元旦佳节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总结与展望”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以分院为单位,举办小型新年庆典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达到查漏补缺、鼓舞斗志、面向未来、再创佳绩之目的。

3.2 开展“清明之思”主题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促使广大学生时刻铭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缅怀先烈先贤活动,继承革命先烈先贤优良作风和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开拓创新、勤奋学习、立志报国。

3.3 开展“劳动之荣”主题教育活动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载体,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幸福。组织学生挖掘劳动节的来由及内涵,让学生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演讲活动,唱响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主旋律。

3.4 开展“五四之魂”主题教育活动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以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之情,立志振兴中华。组织学生挖掘“五·四”青年节的来由及内涵,让学生了解五四青年节,开展“问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五·四之魂”大型歌咏比赛,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情。

3.5 开展“端午之忆”主题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缅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把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融入到诵读屈原名篇中去。以《离骚》诵读为主题,开展古诗文朗诵等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写活动;举办“品粽子、话粽叶情”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由及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6 开展“爱党之情”主题教育活动

以7月1日建党纪念日为契机,面向广大学生开展“党史·国情”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挖掘建党节的来由及内涵,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歌唱祖国”红歌会,引导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安家报国。

3.7 开展“中秋之韵”主题教育活动

在中秋节之际,组织学生开展“赏月、话中秋”等系列活动,挖掘中秋节内涵和来由,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认同、喜爱和过好中秋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教育学生励志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

3.8 开展“师恩之念”主题教育活动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组织开展“感念师恩,诉说心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以此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3.9 开展“重阳之孝”主题教育活动

百善孝为先。为了秉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在9月9日“重阳节”之时,组织学生开展“重阳之孝”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挖掘和传播“孝”文化,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真正从内心去关爱老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10 开展“爱国之怀”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陕西发展好的时代主旋律。在10月1日国庆节来临之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庆庆典、问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信仰对话及国情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国庆庆典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三项保障促落实

在“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中,坚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把握好传承与拓展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着力构建了三个保障机制,确保将十大节庆主题教育落到实处。

4.1 组织保障

学院党委印发了《中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在学生中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在学生中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

成立了“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党政综合办、团委、学生与保卫处、组织与宣传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人,各分院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等,全面安排、协调“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委,由团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

4.2 机制保障

建立了顺畅的工作机制,确保“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不推自转。

设计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写实登记表》,学生人手一册,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和认知情况认真填写节庆内涵、主要活动和心得体会。真实记载团员青年的成长足迹,学生毕业时将《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写实登记表》装入学生档案。

以十大节庆主题教育为主线,学院团委制定了《共青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在学生中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全年为各二级分院规定了50项思政教育暨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由各二级分院组织实施。

构建了各分院、团委、学生会、团总支、学生社团五拳并举的工作机制,打造声势、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在我校掀起“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热潮。确保了活动不留死角、不拘形式、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取得实效。

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将“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了定期检查督导机制和评比表彰机制,充分调动组织单位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后勤保障

为了确保“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敲定了“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场所,划拨了专项经费,指定了活动策划指导教师,为“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5 真抓凸显新成效

“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启动后,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行动,使整个校园沉浸在融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群众性于一体的节庆思政教育暨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之中,这种融“生活式”的思政教育暨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在学院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2014年4月,“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共青团中央、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官方网站及陕西宣传网给予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全国先后有30多所高校团委打来电话索要资料并提出前来交流学习。6月7日,共青团中央来陕专题调研学院“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对学院已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新年之约”、“清明之思”、“劳动之荣”、“五四之魂”、“端午之忆”、“爱党之情”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成效显著。

总之,开展系统性、常态化的“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次尝试和创新,尽管成效是初步的。但如何将这种“融生活式”的思政教育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取得固化成果,形成品牌,起到带头、引领和示范作用,我们还需不断的探索和认识。

猜你喜欢

活动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题解教育『三问』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