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3-12牛西武魏焕成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实训

牛西武, 魏焕成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 咸阳 712000)

2006年以来,结合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学院针对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教师队伍建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充实等问题,在校企合作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经验,完善了制度,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内涵、强化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1 创建多方共管共建、互利双赢的办学体制机制

1.1 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

组建以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公司、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常务理事单位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系(部)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实训与就业工作委员会、师资建设管理委员会、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委员会等专门工作机构,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

1.2 制定合作办学理事会章程

明确理事会主要履行募集基金、参与议事、协调关系、实施监督、建章立制等五项职能。确定理事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处理好“理事会”与“学院党、政”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章程、秘书处工作制度、基金管理条例、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保障理事会平稳、有序和规范运行,提升理事会运作效能。

1.3 建立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为了保障合作办学理事会的高效运行,以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制定了《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制度》、《教学系(部)校企合作制度》、《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制度》、《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利益驱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4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学院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及其所属企业、无锡军工电力电气有限公司、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兼职教师选聘、专职教师挂职锻炼、顶岗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2 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力度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逐步确立了“五对接、五共同、五统一”的人才培养总体指导思想: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基本思路,通过“课程体系共构、师资队伍共建、培养过程共管、校企文化共融、教学质量共评”的路径,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培养方案与岗位要求相统一、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统一、实训实习与工作任务相统一”。

各专业贯彻落实学院“五对接、五共同、五统一”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工学结合特点,进一步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学训合一”、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项目引导、工学交替、全真训练”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岗结合三统一、能力培养四阶段”和护理专业“两模块贯通双领域、一体化联结两证书”等各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2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按照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各专业编制了由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设计、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实施体系、专业技能标准及认证体系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实施文件包;编制了由本专业每一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考核实施方案、学习指南、学生工作任务书等教学文本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文件包;从专兼职师资队伍、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保障培养方案的实施软硬件条件给予缜密的规划。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反映了近年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3 完善制度和经费保障,建设“四双”教学团队

3.1 建设“四双”教师队伍

学院引导激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工程实践和技术服务,强化教师“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在职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增加双师教师比例;聘任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培养选拔学院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和校外实习“双指导教师制”,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3.2 启动了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学院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全面开展。通过选拔、培养、目标考核等措施,不断提升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科研能力,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邀请专家名师开设职教课堂,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技术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加大培养力度。近年来,学院组织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37人分赴新加坡、德国进修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组织25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26人参与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选派126人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顶岗锻炼。

3.3 锻造专家型的领军团队

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行指委委员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煤炭职教专业带头人3人;全国煤炭高职高专教材工作委员会及各编委会主任或副主任10人;陕西省煤炭工业局专家库成员2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咸阳市安全生产管理局专家组成员3人;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45人;省部级劳模3人,形成了一支专家型的领军团队。

4 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通过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煤田地质集团公司和山西煤炭地质局等大型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和先进生产工艺条件,建立了联系紧密、装备(设备)先进、施工(从业)资质等级高、管理规范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101个,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覆盖校内所有专业,毕业生100%参加了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实施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的培养方案,按照工学结合要求,改革创新实训、实习管理体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制订实习标准、实训教材与指导手册、技能考核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完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学生参加生产作业全过程并直接编入生产班组,按照生产工人管理,遵守生产作业小组的制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作为兼职指导教师,通过传、帮、带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学生在顶岗作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体验企业文化,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与所在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顶岗实习企业成为实训与就业的双基地。

5 主动寻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5.1 开展员工培训及技术服务

近年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地方煤矿设计院、国家二级煤炭安全培训中心、陕西省煤炭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机构,培训煤矿企业人员7 950人次,培训煤矿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 480人,特殊工种以及其他从业人员8 620人。先后为10余家企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2 240人,为4家企业进行非煤专业转岗培训近480人,培训鉴定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24 000人次。完成了15个具有现代化矿井特点的设计项目,承担矿井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矿井机械化改造初步设计、矿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矿井建设“三大工程”施工图设计、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矿井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区域资源调查等65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累计参与设计的教师576人次,设计项目累计转化为毕业设计、实训课题38项,累计培养学生1 260人次。

5.2 开展订单培养

近年来,在陕西煤炭工业协会的牵线搭桥下,先后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华煤炭分公司、青海西海煤电公司、平朔煤业集团等20余家大型煤炭企业签订协议,订单培养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田地质勘查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紧缺人才4000余人。与委培企业专家共同为“订单班”量身定制了《矿井掘锚一体化设备》等“企业教材”7部,对“订单班”实施 “校内学习→委培企业见习→校内学习→委培企业实习”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两次循环,达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

6 校企合作办学的困惑与建议

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成为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职责的缺位,保障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的政策措施不完善;二是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责任不明,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的行业企业还没有实质性参与职业教育;三是行业功能弱化,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相当数量的行业部门不再承担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能;四是行业企业利益的损失,缺乏法律保障及安全保障。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努力,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驱动者,必须加强政策导向,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加强法律保障,保障企业依法参与校企合作[1];要推行就业准入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要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统筹规划当地的校企合作,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发挥好协调职能和指导职能,积极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指导校企整合资源,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2];要共同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标准的制定,引导职业院校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职业院校与企业应做好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文化相融通,建立校企相通的学校内部文化体系、管理体系、人事管理制度、分配管理制度以及满足校企合作办学需求的教学运行制度,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层面与层次,找准合作契合点,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加快合作进程。

参考文献:

[1] 杨 娟.高职院校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2] 李西平,刘亚琴.构建与行业组织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3] 周世清,何万一.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发展动因分析 [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实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