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为例

2014-03-12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就业指导院校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与职业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于90年代传入我国,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些年开始应用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就业指导。随着社会就业需求的市场化转变和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人生模糊化

2012年5月笔者对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学生进行了关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及就业规划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共发放问卷近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并进行统计汇总。通过问卷调查及和学生的交流访谈,了解到除一小部分同学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多关注外,94%的学生都觉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早一些开设,希望学校老师从大一入学起就给予在学习、专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指引。当问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的帮助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帮助,占所有学生比例的84.37%;但是也有15.63%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成长没有帮助。这可能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工作质量不高和职业生涯普及程度不高有关。

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则设计的理念认识不足,不能确切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同于就业指导,依然停留在学生毕业前的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求职指导等层面。忽视了早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特长、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越来越难,因此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现实。他们在找工作时,将待遇、工作区域等放在首位,哪里工资高、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去,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眼高手低、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

1.2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程内容缺乏系统化

一项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就业困惑和担心在哪儿”时,41%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不少用人单位也反映,现在许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不清楚招聘职位的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调查还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急切期望能得到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但目前高职院校很难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一般是临阵磨枪,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程都仍是以选修课、考查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在内容上偏重理论,而且往往在一个学期就完成,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容易让学生产生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产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同时,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课程编排很少考虑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学生就业去向等因素,使得所有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如出一辙。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强调的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从事派遣、签约、组织招聘会等行政性方面的工作,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只包括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很少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可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十分薄弱,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轰轰烈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很难取得更深入和实质性的效果。

1.3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程开设缺乏全程化

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多数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程是在大二的时候开设,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一小部分同学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多关注,94%的学生都觉得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早一些开设,希望学校老师从大一入学起就给予在学习、专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指引。

因为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他们对专业认可度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对于所学的专业,新生了解不多,常怀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学习。有些学生所学的专业是父母选择的。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不了解的专业,会非常的困惑,而且对所选专业前途预见性不强。另外,受部分高年级同学偏激想法的影响,更加信心不足。没有一条明确的路线,大学要怎么开始,怎么计划,怎么度过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新生的面前,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发展的优势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再加上对专业不了解,不够认同,学习动力自然不足。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念来正确规划自己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及对就业前的准备。此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学生才可能少走弯路。

1.4 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

由于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在内的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并无专业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老师,取而代之的是各系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工人员。虽然他们熟悉学生情况,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类的专业知识,未经过专业培训,也未通过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考试,没有职业指导相应年限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性不强,不能以新的理念开展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指导服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课程与“思想教育”、“政治课”等工作混为一谈,失去了其专业性的特点。于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薄弱成为制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步的“瓶颈”。

2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思路

2.1 课程设计贯穿大学整个过程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各高职院校要提高全体师生对普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保证每名学生都参加,并贯穿于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及早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树立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让学生对自己将来要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要求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从而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主动去关注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大二时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正确地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做好职业定位。大三时期,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做好求职准备,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由于高职院校属于应用型较强的学校类别,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针对各类岗位需求和学生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强化社会实践在该课程中的比重,同时也可以将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游戏模拟等教学方式融入课程中。

2.2 课程定位转移重心

每个人成功的方式和道路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潜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达到自我实现。大学生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真正实现了“人职匹配”,才有可能将个人的能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能通过几场讲座或者几次活动,甚至是几次授课就可以做出的,因为技能、技术等操作层面的东西可以速成,但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经过实际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潜力开发等各个过程才可以形成大概,自身定位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的。对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应在定向而不是在定位。学生所需要的是在职业目标、自己的潜能以及客观条件之间谋求最佳匹配。

这就需要就业指导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转移工作重心,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应着重加强定向引导,而不是定位引导,先定向再定位,定向引导是让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形成一种意向、一种前瞻性认识,帮助学生成为“有准备的人”,而定位引导是一种就业帮助,是在定向之后去感受意向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个人主观想象一致的一个过程。先定向再定位的方法,不仅解决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问题,也解决了职业目标的确定和专业技能准备的问题,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的方法。

2.3 课程内容编排力求“校本化”

近年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材出版方面也出现了喜人的现象,很多有识之士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来源于西方,目前国内很多教材的体系和内容,主要是参照国外译著,教材过于“西化”,理论性较强。而既能吸收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精髓,又能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特点的,适合高职院校的“校本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还十分鲜见。撰写适用于各高职院校的“校本化”教材,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本可依。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特点,探索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实施计划,充分整合和调动校内资源来安排教师、场地、课时等,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成有针对性的、持久适用的实践指导体系。

2.4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考核体系

(1)通过实践教学,将体验式教学方法组织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实践和经验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学生的潜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化和学分制为手段;以第一、第二课堂为阵地,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参与训练的“项目”。 因为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照本宣科,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将获取来的信息转化为学生可参与训练的“项目”。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参与度,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重点分解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采用小组讨论、情境设置、深度会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提升能力。比如布置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到人才市场应聘、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做好社会调查,写好社会实践报告,这也是一种考核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验证自己、探索自己,也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2)校企互动,谋求社会资源与职业生涯规划对接。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一是创建校企合作平台 ,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培养。这一培养模式可以使学校成为用人单位稳定可靠的人才输出基地。二是与用人单位强强联手开展职业教育。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精英和知名校友担任客座讲师或职业指导校外导师,请他们来校做报告,为学生提供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的便利,有利于建立沟通平台,争取有利的信息支持。校友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资源。特别是校友中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通过介绍自己的成长和工作经历,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同时企事业单位的精英和校友们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改进也能提出宝贵的建议。

2.5 实行职业导师制,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

200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出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选修、必修课。国家的强制性政策无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投身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老师也越来越多。因此,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关心学生、热爱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已迫在眉睫。社会和学校有关部门要对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系统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相关人员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可以引进一些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加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队伍中来,培养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不断加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式、方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层次和水平。

以人为本,坚持个体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融合了多学科知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辅导员虽然不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但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他们最贴近学生、最了解学生、也最受学生信赖。所以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辅导员工作的便利条件,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培训,让辅导员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3 结 语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对个体成长因素的影响,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变化以及职业理解的深层次等,有些是可预测因素,有些是难以预料的,因此为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行之有效,就需要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在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过程中,时时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总结反思,及时修正调整方案和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何喜玲.加强大学新生职业规划教育夯实学风建设基础[J].科协论坛,2010,(09).

[2] 谢 学. 浅谈大学一年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1,(33).

[3] 王 珏.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机械职业教育,2005,(6).

[4] 黄益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12).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就业指导院校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曼巴传奇 KOBE20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