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教育: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

2014-03-12刘洁

关键词:洛奇爱心辅导员

刘洁

爱心教育: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

刘洁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运用裴斯泰洛奇“教育爱”思想,并以“爱心教育“为核心,探讨了高职辅导员工作,指出: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关键在于发自内心的情感投入,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学生的优点,宽容学生的错误,做到严慈相济。

裴斯泰洛奇“教育爱”思想;爱心教育;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奇(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教育理论和改革实践家。在世界的教育史上,他的成绩是卓著的。在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教育爱”的思想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也是他终身探索的教育理论。当今所倡导的和谐教育环境以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与他的家庭式、母爱式的爱心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运用裴斯泰洛奇的爱心教育理论,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某些特征。

第一,社会认知度低。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人们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相比211、985学校毕业的学生,要低很多。用人单位认为高职生的知识背景比较薄弱、知识面比较狭窄、可塑性没有其他高校学生强,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打出非211、985的学生不要。社会对高职生的这一偏见,让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发生了偏差,觉得低人一等,很多高职毕业生找工作积极性不高。

第二,自我期望值不高。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生自我期望值普遍较低。据以往统计,平均100人,只有不到10人有升本科的打算,基本没有考研或者出国的动力和愿望。很多学生对学业甚至人生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对未来也很迷茫。

第三,心理素质脆弱、自卑情绪较强。很多学生因为高考分数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本科院校,而被迫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因此比较自卑,对自己失去自信心,也有学生因而放弃学业。。

第四,学习情绪化倾向较严重。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较严重的情绪化倾向。情绪好的时候,学习比较积极、主动;情绪较差的时候,对学习就很排斥,自我约束力较弱。调皮、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学生个体的自我约束力弱,导致了整个班级的自律性较为低下。

2 爱心教育的理论背景和内涵

爱心教育的提出最初与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所倡导的“教育爱”的思想有很密切的关系。“教育爱”,即“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裴斯泰洛奇主张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受教育者一种自觉、持久、公平、真诚和无私的爱。在学校中,教育者要兼具母亲爱和父亲爱的力量。他认为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渴望向善的,并且这种渴望不是通过言辞或者说教使他产生的,而是由于教育者的亲切关怀在他身上鼓励起来的力量产生的。教育者只有用自己最真挚和最无私的爱才能展示给孩子们世间的真、善、美,才能唤醒深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份爱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爱和教导,裴斯泰洛奇在谈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时阐述道,“从人的教育的角度来看,人在信仰和爱的方面的能力对于自身来说正如树根对于树的生长一样。树根从土壤中吸取养料,并送给树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得树能茁壮成长。人们必须看到,他们自身高级天性的根基本保持了一种与此相同的力量,可以看到有了松软而湿润的土壤,有了温暖的阳光,树根是如何促进树木生长的,最终又是如何使它完美无缺地站在它的同类之中。”“温暖的阳光”,这就是裴斯泰洛奇对教师的最高评价,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形象的深刻写照。教师的爱就像是普照在校园里的阳光,温和地照耀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有爱的学校,绝不会产生有问题的学生;有爱的家庭,也绝不可能产生有问题的孩子。爱才是品格陶冶的最大推动力。

3 爱心教育:高职辅导员工作的核心

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该如何具体实施并有效落实爱心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教育者,在学生的学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拥有一颗爱心,“爱心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是教育的原动力。辅导员老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同时要体现在对工作的热爱,要做到以理服人,以爱感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1 发自内心的情感投入是爱心教育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是否关爱,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学生有情感投入;学生是否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发自内心。一位善于用温暖的目光和充满关爱的言辞去鼓励学生的老师,必定能创造出和谐的教育环境。裴斯泰洛奇曾说:“如果要使情感与理想保持和谐,爱是所有其他感情均应从属的核心力量”,“教师的兴趣与他要向学生传授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最为明显的交互作用。如果他不是用他的全部精力专心于所教科目,那么他必定要疏远学生对他的爱戴之情,使他们对他所说的东西漠然置之”。教师的和谐教育能最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其前提是教师情感的投入,情感投入是爱心教育的基础。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投入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教师情感投入的最鲜明的表现,也是教师身为人师的基本要求。裴斯泰洛奇说:“教师至少必须是个心胸开阔、性情开朗、感情真挚、和蔼可亲的人,他应该像孩子们的父亲那样对待孩子们。”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学生母亲般或父亲般的爱。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关爱学生,给予学生父亲般的责任感,这一要求也意味着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教育本身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批评,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3.2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爱心教育的前提

学生只有学习能力的高低之分,在人格上,人人平等。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作为辅导员,必须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想法。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群体,如心理异常群体、家庭贫困群体等等。他们中有不少人性格比较孤僻,不愿与同学多交流,然而自尊心又极强。这些特殊群体其实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关注,期待与同学自然相处,但是又由于怕被伤害,久而久之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作为一名辅导员,对待这些学生,切不可戴着有色眼镜,心存偏见,看不起他们;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他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平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要让他们感觉到这种爱心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

3.3 赏识学生优点、宽容学生错误是爱心教育的直接表现

只要细心,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并且渴望被关注,内心深处都期待积极、和谐的人际交流。辅导员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多聆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赏识,而老师的赏识也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和肯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适当的肯定与表扬学生的优点,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时会让原本自卑的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心。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激励、鼓舞学生。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辅导员老师首先要以一种宽大、包容的胸怀来对待,多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慢慢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让学生心服口服。实际工作中,有些老师,不问缘由,直接把学生批评一番,甚至让犯错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下出丑,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有可能激发师生矛盾。当然,包容并不是无原则的原谅学生的错误,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或鼓励,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多一点对自己的思考,同时也让他们能理解,在错误面前,师生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批评与被批评的关系,而是老师在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3.4 严慈相济是爱心教育必要的教学方式

爱,并不是无原则的爱,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妥协。没有原则的爱和妥协只会纵容学生的不良习惯,并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正面引导,慈爱与严厉相结合,宽严得当。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该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必须包括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与温暖关怀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奇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王志红,李晶.裴斯泰洛奇的爱心教育理论评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5(3).

[3]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5).

(责任编辑:竺小恩)

Love Education:the Core Work of Counsel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Jie

G647

A

1674-2346(2014)01-0114-03

10.3969/j.issn.1674-2346.2014.01.025

2013-11-21

刘洁,女,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时装学院,硕士(浙江宁波315211)

猜你喜欢

洛奇爱心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小鹰洛奇
爱心树(下)
小狗洛奇的秘密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大侦探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