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敬业精神

2014-03-11张韶华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职业发展

张韶华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了敬业要求,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当代职业敬业精神的高度重视。经过两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不同的职业,对敬业精神也提出了要求。敬业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逐步发展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敬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人们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探源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倡导敬业。《论语》中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强调做事敬慎认真,专心致志为仁。《尚书》中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表述,说明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的劳动。近代曾国藩说过“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强调专注于一项事业的重要性。梁启超等人也多次强调敬业的重要性。敬业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之一,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重视,其中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尤为突出。可见敬业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探讨敬业精神的发展历程必不可少。

(一)原始社会的敬业精神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生产力低下,物质资源匮乏,社会分工还未正式开始,分工主要表现为两性间的自然分工。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落后,维持生计主要依靠集体劳作,因此敬业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抗争。这个时期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敬业精神,只是形成朦胧的敬业观,表现为男狩猎,女哺育孩子,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二)奴隶社会的敬业精神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发生导致了社会分工。第一次分工出现了对立的阶级,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也形成了不同的职业,农业和畜牧业相分离。各种职业有了自己的职业要求和准则,较之原始社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要注意到这个时期的敬业精神是对被统治阶级即奴隶阶级而言的,要求其对奴隶主绝对的服从,甚至到丧失了人性的地步。因此,这个时期的敬业精神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三)封建社会的敬业精神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社会分工的,社会上出现了各种职业,并且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得封建社会的敬业精神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首先,封建社会有关于敬业精神的规范。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倡导忠诚、廉洁、服从等,要求官僚阶级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管理百姓。这个时期主要职业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统治阶级以颁发诏书和律令的方式为这些职业制订了明文规范,制约从业者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其次,封建社会的敬业精神有了人性的光辉。农民与奴隶相比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因此在职业活动中有了相对的自觉性,不是完全受制于地主阶级的被动的生产劳动,带有一定的主动性。另外,封建社会的敬业精神已经有了较完整的专门的理论阐述。孔子曾倡导“敬业乐群”、“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要求做事情严肃认真,就是敬业精神的写照。这些都为敬业精神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比奴隶社会向前迈进了一步。

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人们的职业关系受到束缚,摧残了人的个性发展,阻碍了这个时期敬业精神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敬业精神

封建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个时期,社会化大生产加快了职业分化的速度,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能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为竞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这较之封建社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一方面,它倡导民主、自由、平等,重视人性的发展,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职业活动中自觉的付出;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人追求物质利益这一本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敬业精神也出生产力”。

但是要看到资本主义的敬业精神主张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过分强调人的个性,使其敬业精神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忽视了人自我发展的需要。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敬业精神是敬业精神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敬业精神考察

敬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我国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敬业精神批判的继承和吸收了其他社会形态敬业精神的合理成分,有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

我国敬业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195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力相对落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阶段是一个“贫穷但激情飞扬的年代”,整个民族充满着奋发向上的气息。人民当家作主,成为自己的主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工作积极性都很高,涌现出一批工农兵劳模,新中国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原大同煤矿同家梁矿掘进组组长马六孩等。这个时期敬业精神强调先公后私,无私奉献,国家利益至上,这种精神在特点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确立。但是这个时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个人的正当利益长期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敬业精神的发展。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改革开放(1956年-1978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有了初步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细化,职业增多。这个时期由于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同时忽视了人的个人利益,强调“一平二公”,干多干少都一样,不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1978年——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前所未有的激发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竞争、自由、公平、法治成为社会的代名词,每个劳动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的同时也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活动之间的差异还将长期存在,敬业精神也参差不齐,先进与落后并存。

二、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精神由来已久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繁荣强大的必要的精神武器,那么敬业精神究竟是什么?敬业精神是劳动者在其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工作和职业的热爱,并且愿意为本职积极投入和追求上进的一种态度。敬业精神既是社会职业道德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只有认识到敬业精神也是个人需要,才会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敬业精神包括以下六个层面:首先,敬业需要畏业,敬业首当其冲的是要对职业尊敬和敬畏。职业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和途径,敬重自己的职业就是敬重自己的人格和保护自己的生命之源。只有心里敬畏职业,才能把职业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有忧患意识,才能够对本职工作充满热爱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俄罗斯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人必须有一个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才能变得无比地坚强”。现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敬畏职业意味着你得努力寻找下一份工作。

第二,敬业还需要识业。识业就是要认识所从事的职业,既要了解从事职业的基本常识,属于什么行业、要求哪些技能等,也要透过职业本身探求其内在规律,使自己的职业行为符合职业规律的要求,按照职业规范做事。《大学》中有“所谓知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的表述,儒家也倡导格物致知,要求探究实物发展的规律,获得一种理性认识,以便指导人的行为实践。从业者只有先对职业进行探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发挥主动性,在职场中应对自如,将敬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三,敬业还需要爱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行业无贵贱之分,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将会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爱业,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职业,不管是从事公务员还是普通的岗位,都有着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带着热爱和珍惜的情感去工作,才能将职业当作事业,用主人翁的精神对待职业,方能取得一番成就。

第四,敬业还需要勤业。如果说畏业和爱业是态度方面的要求的话,勤业则是对实际行动的要求。勤业就是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治学方面如此,职业同样也离不开勤。勤业要求劳动者先苦后甜,在岗位上乐于奉献。这是对每个从业者的基本要求,要求其有责任心,对工作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表现为自觉的职业行动。

第五,敬业还要求精业。精就是精益求精,成为本行业的领头雁和专家。《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特别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活中也如此。精业要求从小处做起,不放过每个细节;要求做事认真严谨不马虎;要求积极上进不安于现状。精业是敬业精神中较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劳动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主人翁的状态去热爱、钻研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精一行。

最后,敬业还要求新业。《大学》中“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人们革除旧习,持之以恒的焕发新的面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职业活动中也需要创新。新业包含三个层次:第一,更新思想,从业者要认识到敬业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才能大胆的创新,吸收新思想、新理念,不断超越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要创造新的东西。员工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长,及时汲取新的知识,在日常的工作中想出点子、申请专利等。第三,要改变和变通。在职业活动中也要求劳动者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企业是创新的阵地,职工是创新主体,岗位是创新的源泉。在工作中创新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使职工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新业是敬业精神最高层次的要求。

综上所述,敬业精神不仅表现为敬业情感,从精神层面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敬畏;也表现为强烈的责任感,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另外还表现为创造性的劳动,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创造力,辛勤奉献。

[1]彦峰,洪兴文.论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J].清华大学学报,2008(23).

[2]张萃萍.敬业精神: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J].社会科学,2002(6).

[3]刘炳才.论敬业意识[J].东岳论丛,1995(1).

[4]郝宇春.试论弘扬敬业精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2).

[5]张琳.当代敬业精神的价值及其培育[J].西南政法大学,2005.

[6]任者春.敬业:从道德规范到精神信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4).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职业发展
敬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意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