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校对台统战工作的思考
2014-03-11杨志玲史世奎
杨志玲,史世奎
(1,2.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高校对台统战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相对于党委政府统战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而言,具有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了其对台统战工作的意义、特点乃至资源和策略都迥异于党委政府的统战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就云南高校而言,对台统战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传统的科研学术合作之路,另一方面,要加强两岸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就云南而言,由于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历史人文资源等地方资源,这些资源也正是云南高校积极开展对台统战工作的优势所在。
一、高校开展对台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现国家统一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发展。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诸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引起两岸学者的重视并提上了日程,比如两岸之间的政治信任问题、政治心理的差异问题、两岸之间历史观的差异问题等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文化实践、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地,是社会价值的守护者,更是担负着超越乃至消弭两岸心理差异的重任。因此,高校对台统战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重构与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血脉。毋庸置疑,两岸同文共祖,虽分居海峡两岸,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是两岸文化格局的主流。但不可忽视的是,近代以来,两岸的文化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变迁路径。就大陆而言,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在与西方的较量中不断实现着自身的“革命”,特别是五四以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传统思想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并以之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文革”后,人们才重新重视传统文化,并试图将之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建设一种真正的“民族的”、“大众的”、“现代的”文化。对台湾而言,日据时代,台湾经历了日本残酷的 “同化”和“皇民化”的过程,使其与祖国大陆之间的文化血脉被强行隔断;台湾光复后,蒋介石父子在台湾大力推广传统文化,并试图建立“以传统文化为经,以现代文化为纬”的文化。事实证明,在台湾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实现了较好的融合,“新儒家”更是名噪一时。同时,相较大陆,台湾文化展现出更强的外向特征,国际化程度远超大陆,与日本和美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蜕变提供了可能;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其影响台湾政局提供了一个较为隐蔽的方式和途径。自古以来,中国以“统一为常、分裂为变”,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血脉相通的缘故,因此,高校对台工作的任务,首先就是恢复和强化这种文化血脉,为国家的统一提供心理支持。
其次,缩短两岸之间的政治心理差异。两岸之间不同的发展路径培育了相距较远的政治心理。对大陆而言,百年屈辱给人民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培育了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思潮的基因,其对主权和独立自主极度呵护,对西方所宣传的普世价值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致力于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与大陆相反,台湾一方面深受两蒋时代反共宣传的影响,对大陆高度戒备,对美日留有好感,甚至视美国为自己的保护伞或宗主国;另一方面,台湾自身已经走出了“威权政治”[注]威权主义政体(或威权政体,威权政治,威权主义)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内涵是:在民主的外壳下,以威权的手段取得政权、治理国家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既不同于民主政体,也有别于独裁政体,既有某些民主的成分,又有对集权的强制。时代,进入政党政治时代,台湾民众背负着“威权政治”时代一党专政的痛苦记忆,因而倍加珍惜自己争取过来的民主权利。所以,两岸民众政治心理的这种差异严重影响了各自的政策指向,也容易引起两岸之间对国家统一的误判。对大陆民众来说,国家不统一,台湾不回归,将是对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台湾领导人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对于台湾来说,国家统一事关全体民众,应以人民的意志为依归,通过现代民主程序实现两岸政治整合。事实上,这也成为两岸政治谈判的重大障碍。民主与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其中较为宏大的课题之一,普通民众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对民主与民主化进行准确辨别。相较而言,高校的学者对于民主与民主化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有能力和资源影响民众的观念,这也应该成为高校对台工作的重点,即通过两岸学者和师生之间的沟通,跨越两岸政治心理的差异,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求同存异”,为国家的统一提供智力和民意支持。
再次,加强两岸的社会联系。罗伯特·帕特南[注]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美国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美国政治学会主席。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学理论和社会理论,其代表作《使民主运转起来》(Making Democracy Work,1993)在中国出版以来,一再被中国学者所引述。认为,任何社会,现代的或传统的,专制的或民主的,封建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都是由一系列人际沟通和交换网络构成的,这些“网络”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其中一些以‘横向’为主,即把具有相同地位和权力的行为者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些则以‘纵向’为主,即将不平等的行为者结合到不对称的等级或依附关系之中[1]。这种社会网络的形成,使得某些集体行动成为可能,没有他们就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从而降低政府社会治理的效果。当前,两岸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两岸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然而,两岸之间在其他关系方面却总是呈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况,在很多领域的联系有待突破。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是两岸社会精英的汇聚地,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有助于两岸学生、学者之间联系的建立和加强,从而为两岸之间在经济、探亲之外搭建更为广阔和持久的社会交流网络,这种网络必将为两岸跨越意识形态差异,趋近历史观的差异等方面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对台统战工作的特点
相较于党政部门,高校的地位较为特殊,政治身份不是太敏感,这就使高校对台统战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台湾民众的诸多疑虑,所以,也使高校对台统战策略必须突破传统的路径,实现与其身份相符的对台统战策略和路径创新。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对台统战主要是文化统战,主要方式是文化与学术交流。必须认识到,与党政机关不同,高校的优势在于其文化性与教育性,文化是高校的基本武器,学术交流和文化参观是高校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互动的主要方式。高校对台文化统战的最大意义在于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克服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重新体认两岸的同胞情和文化归属,自觉以民族大义凝结双方的心理和行为。高校自身的文化特质与历史,将极大影响高校对台工作的效果。相较而言,历史底蕴深厚,同国民党渊源较深,以及与台湾联系较为密切地区的高校在这方面处于优势,无论是派学生参加海峡对岸的学术交流,还是接待台胞参观团都要多于新组建的内地高校。
其次,高校对台统战是精英统战。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对台统战主要对象是台湾高校教师、学生、两岸退役将领及其后代,该群体的社会、文化层次高,影响力大,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其思想和观点注定会对台湾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更是未来社会的精英, 对其统战的成功与否,是我们能否赢取明天的关键。
再次,高校对台统战更是战略性统战。高校对台统战的战略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就其目标来说,高校对台统战着眼于国家统一,民族团聚,而不是单纯的双方贸易额和经济总量的增长,是“计天下之利”;就其方式而言,高校的文化统战和精英统战决定其效果具有抽象性,必须将之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中进行考察;就其影响而言,文化联系的加强,将使两岸寻求一个更加牢固的稳定器,使其能够突破政治风浪和经济冲击。“统一思想,我国自古有之。实际政治,也以统一为常,分裂为变”[2],究其原因,最为核心的就是文化,因此,文化统战又是“谋万世之利”。
三、云南高校对台统战的地方特色资源
布迪厄[注]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又译为布丢)是近40年来在西方学术界中被人们引用最多的当代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积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革新,试图打破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固定思考模式,创建了“建构的结构主义”的独特思想风格和理论研究新视野。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而是由彼此交织而又相对自主的 “场域”[3]构成。 “场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多维度的社会关系网络,它主要由社会生活中行动者的不同社会地位、掌握的资本力量和权力范围、行动者的‘习性’、文化因素、历史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所组成。”[3]对于云南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区位,使得云南高校具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色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云南高校开展彰显云南特色的对台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
首先,云南拥有国内丰富的生物科研资源。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分,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中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种;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有1万种,中草药2000多种,香料植物69科、约400种,有21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植物1500种以上,不少是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供养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云南拥有脊椎动物1737种;昆虫1万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鱼类中有5科40属249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二级保护动物。就地质状况而言,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除此之外,哀牢山古板块缝合线及双变质带、长江第一弯上的虎跳峡、星罗棋布的高原断陷湖泊、世界最壮观的路南石林、腾冲火山群,国际地层古生物界关注的梅树村寒武系——前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典靖志留——泥盆系剖面、中生代禄丰恐龙动物群;演化较为完整的云南古猿——古人类系列等都极具科研价值。这些资源都是云南高校开展对台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的重要条件。
其次,云南民族资源众多。云南民族众多,人类学资源丰富, 26个民族分布于此,分属于古代氐羌族系、百越族系、百濮族系和苗瑶族系后裔,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云南地处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处,不但是亚洲各民族文化系统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文化遗产最珍贵的共生宝库,各族文化的乡土性、边缘性、包容性,催生出了今日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近年来,云南高校的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发展较快,吸引了很多台湾学子到云南进行田野调研和学习,这对于扩大台湾学生对大陆和云南的了解,对于加强两岸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云南拥有大量的历史资源。云南的历史资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古代历史资源,二是抗战历史资源。古代资源自不待言,抗战历史资源更是动人心魄,有全国最著名的腾冲国殇墓园、有大量的远征军老兵及其后代、有大量的抗日遗迹,也有大名鼎鼎的飞虎队传奇,有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西南联大,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艰危中潜心治学、笔耕不辍、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更难得可贵的是,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对这段历史基本上持一致认可的态度,这在全国是为数不多的。近年来,台湾方面很多人到云南来考察中国远征军历史,大陆方面也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将之搬至荧屏,拍摄了多部反映中国远征军和滇西抗战中国民党官兵英勇抗战的电影、电视剧,并受到台湾方面的认可。因此,云南的抗战历史资源是云南高校应该大力发掘的历史资源,也是其特色资源。
四、云南高校对台统战的路径思考
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敌对宣传,海峡对岸对大陆的统战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一直将之视为大陆“分裂台湾”、“图谋台湾”的伎俩,是对台不友善的表现。例如,台湾某高校曾组织学生到大陆访问,大陆高校在接待中无意地安排他们参观了井冈山风景区,据大陆高校讲,安排参观井冈山风景区,主要是想让他们看看井冈山的旖旎风光,除此以外本无他意,但是台湾方面却认为这是大陆对台的统战行为,在参观结束后,特地嘱咐自己的学生不要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带回台湾。我们知道,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在现实的两岸政治中俯首皆是。
据此,我们认为当前两岸交流甫兴、旧怨未除的情况下,双方之间最需要建立的是相互的“信任”,这种信任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的信任,首先是政治信任,即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承诺是认真的,是值得信任的;其次是制度信任,即两岸问题的解决最好方式必然是“一国两制”,而不是其他的解决方案;其三是价值信任,即中国“分裂为变、统一为常”,国家最终统一有利于两岸民众的福祉。这种信任的建立,一方面,有赖于国家的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具有道德合理性和说服力、引领两岸共同意向和忠诚的制度;另一方面,则有赖于两岸民众的良性互动,推动两岸“民族”资本规范的发展。对云南高校而言,对台统战工作主要应侧重于推动两岸民众的良性互动,构建两岸民众持久的、有效的交流网络。所以,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云南高校对台统战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付诸实践。
第一,整合各方资源。云南地方资源丰富,为高校开展对台统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这些丰富的资源却分布于全省,缺乏整合,各高校接待台湾客人时,也大多只介绍本校的历史,对于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却很少涉及。例如,今年七月份,台湾中华挚天暑期华夏文化参访团到昆明访问,限于行程,他们只参观了昆明有限的几个历史文化单位,导游也只针对他们所看到的人和物进行介绍,对全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涉及很少。而且,如果台湾客人到云南大学,就主要介绍云南大学的历史,很少涉及西南联大;如果到了云南师大,又难得说到云南大学,更遑论云南更多的历史和文化,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历史不符,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谁都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又是因历史结缘,又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中的华章,其辉煌是民族自强精神的体现,也是云南人民“大山精神、高原情怀”的体现,没有这种文化底蕴就无法滋养出这段辉煌,因此局部地介绍也是不符合现实的。所以,我们建议有计划地在省内高校中选择一两所建立云南高校对台工作窗口,整合有利于对台统战的资源并进行集中介绍。尤为紧迫的是,目前远征军老人存世已然不多,应该委托高校专门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口述资料的整理,这一方面能够显示大陆对抗日老兵的尊重,对国民党抗日历史的中肯,另一方面也能为后人积累鲜活的历史资料。
第二,扩大云南与台湾高校之间的制度化联系。如前所述,高校对台统战是文化统战,其形式主要有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目前,云南省内高校与台湾高校之间已经建立了某些联系,但是规模过小,两岸之间学者与学生的交流与两地经济交流水平不相称。因此,云南高校应积极利用本地区的生物资源、地质资源、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台湾高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制度化合作关系,扩大对台学术交流,一方面,可以提升云南高校的教育水平,另一面,制度化的联系可以使更多的台湾高级知识分子了解国民党在大陆的历史,了解近代史上中国的悲惨处境,打破其独有的台湾悲情主义,更客观地了解今天大陆的政治生态及其功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两岸长期分离所造成的“政治不信任”,为祖国的最终统一奠定民意基础。
第三,建立两岸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如上所述,高校学生作为两岸未来的社会精英、未来国家统一的推动者、实践者、见证者。因此,当前两岸学生之间在国家、民族以及其他政治、历史认识上的差异与趋同将直接影响未来两岸主流民意的发展。同时,由于历史的变迁,两岸学生的历史包袱更少,更加务实,再加上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事实上可以起到其他形式统战策略所不能实现的目标。目前,我省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也在开展,但是规模有限、频度不高,内容单一,建议政府和学校应为此种交流提供便利和条件,积极推动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四,发起一系列增强两岸共同价值观认同的社会活动。云南在近代历史上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更是起到了战略大后方的作用,这点两岸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共识。近年来,民政部要求各地在举行抗日纪念活动时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云南可以依托于此,发起两岸共同参与的“走进远征军”、“清明祭扫国殇墓园”、“抗战胜利日纪念”等活动。我们认为,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两岸有识之士的支持和相应,并能激起两岸青年共同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对于拉近两岸之间民众的感情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云南高校具有非常好的对台统战的特色资源,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的辛勤耕耘,也为高校开展对台统战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云南高校需要的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着眼未来,努力探索对台统战工作的策略和途径,创新对台统战工作的多种形式,积极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实现两地之间的求同存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统一大业。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01.
[2]论统一[N].中央日报,1982-8-22.
[3]郭毅,等.人际关系互动与社会结构网络化——社会资本理论的建构基础[J].社会科学,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