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景公的统战谋略

2014-03-11艾新强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景公晏婴齐景公

艾新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齐景公(约公元前561-公元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在位58年。公元前548年,齐庄公被崔杼、庆丰所弑,景公幼年被拥立为君。此后长达16年时间,齐乱不止,火并不断,景公完全没有能力掌控大局,形同傀儡,战战兢兢,唯命是从。公元前532年,齐国的内乱终于告一段落,齐景公也基本成熟,政治经验日益丰富,终于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

景公继位时的天下依旧维持着常规的晋、楚争雄格局。晋国、楚国都是老牌强国,国力雄厚,威望很高。晋悼公病逝,使晋国霸业随之衰落,后其正卿中行偃虽然相继打败楚国、齐国,终不能挽回晋国霸业的颓势。楚康王鉴于国内公族实力过强,吴国冲击力过大,需要调转方向对付吴国;同时,晋平公年幼,才能平平,六卿尾大不掉,政出私门,国君权威再度旁落。既然晋、楚两国各有痼疾,双方再度寻求媾和机会。公元前548年,晋国正卿赵武(赵文子)与楚国令尹屈荡(子木)实现和平弭兵,双方竞争了上百年的争霸战争基本结束,两国邦交走向正常化。而齐国似乎没有非常要命的死穴,这样亲政后的齐景公就在国弱、晏婴、司马穰苴等人的辅佐下,推行复霸战略,采取一系列统一战线措施,富国强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不屈强晋,力图复霸

一是齐晋投壶,不屈晋国。齐景公始终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对老祖宗称霸的故事都非常感兴趣。正是因为有这种政治抱负,亲政后的景公非常勤政,对内关心臣民,致力富国强兵,使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对外,在与诸侯国的交往中,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对待争霸的对手晋国,有理有节地维护齐国的大国地位。齐景公见晋、楚多事,有意乘机图霸。欲观晋国刚刚即位的晋昭公之为人,遂于公元前530年,亲自前往祝贺。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赌酒,景公让昭公先投,晋国相礼的荀吴替昭公祝愿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众臣一片欢呼,皆称千岁。这投壶本来是游戏,晋国却用它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齐国。景公意殊不怿,便拿过投箭,也模仿着祝愿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说完,一下投去,恰中其壶,景公大笑,相礼晏婴也伏地称千岁。荀吴谓景公曰:“君言失矣!今日辱贶弊邑,正以寡君世主夏盟之故。君曰‘代兴’,是何言也?”晏婴代答曰:“盟无常主,惟有德者居焉。昔齐失霸业,晋方代之。若晋有德,谁敢不服?如其无德,吴、楚亦将迭进,其惟弊邑!”[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齐景公在这次宴会中象征性的较量上,不甘心屈服于晋国,正是其政治抱负的体现。

弱国无外交。齐景公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地向晋昭公挑衅,背后是日益强大的齐国。聪明的晋昭公意识到齐国渐有与晋国争霸之势,齐国的强大是其外因,而晋国六卿的内斗才是致命的内因。

二是平丘会盟,暂时低调。公元前529年,楚平王即位,楚国还在医治灵王时代留下的创伤,无力北顾。晋昭公认为这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便带领六卿当中的五卿(韩宣子韩起、赵景子赵成、魏献子魏舒、范献子士鞅、智文子荀跞),率军队四千乘三十万人进驻卫国平丘,并告诸侯,再次会盟。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得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周王同意后,晋昭公又派叔向去见齐景公,景公表示届时一定恭敬地参会。周卿士刘献公到会,齐、宋、鲁、卫、郑、草、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路诸侯毕集。晋国人打算重申以前晋国为中原唯一盟主的盟誓,但“齐人不可”[注]《左传·昭公十三年》。。叔向发现问题严重,建议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接着,叔向对景公说:“践土之盟,不服者何国?君若不从,寡君惟是甲车四千乘,愿请罪于城下”。景公虑其见袭,乃改辞谢曰:“大国既以盟不可废,寡人敢自外耶?”[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尽管最终实现了晋人的愿望,但叔向从会盟过程中看到已有一部分诸侯对晋国存有二心,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而已。

通过这次会盟,齐景公深感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若在错误的时机逼迫晋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还是暂时低调比较明智。

三是连郑亲卫,同盟反晋。公元前506年春,晋国正卿士鞅(范献子)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今河南偃城东北)。士鞅与齐国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国君,共十八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士鞅此举是想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中原诸侯中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荀寅(中行文子)因“求货于蔡侯,弗得”,便向士鞅提出异议:“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一袭敌,不亦难乎?水涝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注]《左传·定公四年》。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如此多事之秋,何必为了别国的利益而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只是帮助蔡国灭掉蕞尔小国——沈,以此作为对各诸侯的答复。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大失所望,威信严重下降,“晋于是乎失诸侯”[注]《左传·定公四年》。。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子太叔在回国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公元前503年,齐景公与郑献公在咸(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正式结盟。同年,卫灵公因在皋鼬(今河南临颖南)之盟时对士鞅让蔡侯先于卫侯歃血不满,“欲叛晋”,逐渐与齐国靠拢,并与齐景公“盟于顼(今河北大名东)”[注]《左传·定公六年》。。卫国的投怀送抱,使齐景公信心倍增。这年秋天,齐景公命令上卿国夏率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次年与齐国对攻,胜负不分。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难堪,便于公元前502年秋天,派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率军出征,大军压境。鲁定公支撑不住,急忙向晋国求救。晋国中军元帅士鞅连忙与上军元帅赵鞅共同率军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就会威严丧尽。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施予晋国人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于是很明智地撤退了。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地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担当,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到齐国一方。公元前500年,齐、卫、郑三国在安甫结盟。

四是齐、晋火并,四国同盟。公元前502年,中军元帅士鞅去世,原中军副将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齐景公认为这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没有胆子干到底的景公下决心与晋国正面交锋。他在临淄集结军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而来。夷仪城虽然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齐军的力量积蓄得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爆发出来,不久就攻占了夷仪。与此同时,卫灵公按照此前的部署,也向晋国的寒氏(今河北邯郸西)发起了进攻。这次进攻因晋军的顽强抵抗,没有取得较大战果。但是齐景公却比较满意,对战斗中表现英勇的将士们给予了高度奖励,毕竟自公元前550年晋国栾盈叛乱以来,齐国很久没有像今天这么扬眉吐气了。此战的积极作用是,进一步增强了齐国的威势,扩大了齐国的同盟军。公元前500年夏天,齐、鲁再次结盟,此时齐、鲁、卫、郑正式结盟,形成对晋国东方战线的包围之势。公元前497年,齐景公联合卫国亲自率军攻击晋国的河内(今河南汲县县治),虽然这次作战史书没有具体记载,但也不难看出晋国人的反应似乎也较往常迟钝得多。

五是乘晋内斗,借机渔利。晋昭公薨逝,世子去疾嗣位,是为晋顷公。顷公失政,六卿树党争权,自相鱼肉。公元前497年,范吉射(范昭子)、荀寅(中行文子)将赵鞅(赵简子)驱逐出国都,赵鞅退守晋阳,二卿随即又向赵氏封邑发动进攻,兵围晋阳。荀跞、韩不信、魏侈唯恐赵鞅被逐后政归二家,同向晋定公请命,称范氏、中行氏叛乱。晋定公命智氏、韩氏、魏氏攻打范氏与中行氏,杀败范、中行之兵,解了晋阳之围。范、中行逃奔朝歌以叛。晋定公召赵鞅于晋阳,复其爵禄,并命其全权负责平定叛乱。范氏、中行氏认为对抗四卿,取胜的难度太大,便向齐、鲁、郑等周边诸侯求援。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欲借机以图晋,遂于公元前496年,三国出兵帮助范氏、中行氏二卿。赵鞅于潞地击败荀寅、范吉射,又在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击败前来救援的郑国军队。公元前494年,齐景公趁赵鞅备战之机,率领着齐、鲁、卫三国军队向晋国发起第二轮攻势,占领棘蒲(今河北赵县城中)。不久,赵鞅兵围朝歌,二卿被困,求救于齐景公,景公命人送去军粮千乘,结果被赵氏截获。公元前493年,范吉射、荀寅欲与赵氏决战,赵鞅率领晋军与二卿及东方反晋联军在铁丘(今河北濮阳)相遇,重创联军精锐。公元前491年7月至12月间,齐景公命令大夫陈乞、弦施会合卫国大夫宁跪攻打晋国的五鹿(今河北大名东南),以减轻邯郸守军的军事压力。赵鞅亲自督军围攻邯郸,双方又大战两个多月,邯郸城终于支撑不住投降,荀寅逃奔中山国。邯郸城支撑了5年,至此重归于赵氏。公元前490年,齐景公见二卿已兵败如山倒,与其再资助他们,不如直接为齐国捞些实惠,便命国夏直接攻击晋国本土,仅仅几个月就攻占了邢(今河北邢台)、栾(今河北栾城东南)、鄗(今河北柏乡北)、任(今河北任县东南)、逆畤(今河北完县东南)、阴人(今山西平顺及壶关附近)、于(今山西黎城)、壶口(今山西长治东南)。

从齐景公不屈晋国,而低调会盟,而同盟反晋,而借机渔利,这一过程始终围绕着与晋争霸的主线,力量不敌时韬光养晦,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争取中间势力,扩大自己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即齐国国力渐趋强大,晋国六卿内斗正酣、国力分散之时,不失时机地给对手致命一击,既削弱了敌人,又壮大了自己。

二、妥处齐、鲁,打拉结合

鲁国与齐国是近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因此,妥善处理与鲁国的关系,无疑是齐景公图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集中力量对付晋国,齐景公根据不同情况,对鲁国先后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接受鲁侯,赢得赞誉。到鲁昭公时,“政在季氏三世矣,鲁君丧政四公矣”[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9月,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臧昭伯、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来到阳州(今山东东平东北),又到平阴(今河南孟津东)。齐景公闻讯便亲自带兵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景公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齐景公虽然想按霸主的规格来处理鲁国的内政,但又慑于晋国(尤其是范氏)的权威,只能安置鲁侯,却不能帮助鲁昭公复辟。尽管如此,齐景公毕竟利用安置鲁昭公,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和信赖,增重了齐国争霸的砝码。

二是好会夹谷,返鲁侵地。鲁昭公客死后,季孙如意援立昭公庶子宋为君,是为定公。未几,季孙如意卒,子斯立,是为季康子。相国季斯有一家臣,姓阳名虎字货,季斯起初任为腹心,使为家宰,后渐专季氏之家政,擅作威福。公元前501年,阳虎欲乱鲁而专其政,知叔孙辄无宠于叔孙氏,而与费邑宰公山不狃相厚,乃与二人商议,欲以计先杀季孙,然后并除仲叔,以公山不狃代斯之位,以叔孙辄代州仇之位,己代孟孙何忌之位。在三家合力攻击下,叛乱失败,阳虎遂奔齐国,以所据阳讙之田献之,欲借兵伐鲁。景公欲“执阳虎而归其田,以媚孔某(孔子)”[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乃囚阳虎于西鄙。结果,阳虎脱逃,先奔宋,后奔晋。

景公失了阳虎,又恐鲁人怪其纳叛,乃致书于鲁定公,说明阳虎奔宋之故,就约鲁侯于齐、鲁界上夹谷(今山东博山东境)山前,为乘车之会,以通两国之好。定公接受孔子建议,使左、右司马率兵千乘,远远从行,又命大夫兹无还率兵车三百乘,离会所十里下寨。公元前496年,齐景公、鲁定公会于夹谷。为了巩固齐、鲁联盟,齐景公派晏婴将原为鲁国所有的汶阳之田三处,即讙(今山东泰安西南)、郓(今山东郓城)、龟阴(今山东泰安境),归还于鲁,鲁侯大喜。

三是赂以女乐,促孔去鲁。因主政鲁国的季氏与晋国荀跞通贿,遂事晋而不事齐。景公大怒,用世臣国夏为将,屡侵鲁境,鲁不能报。定公和季康子知孔子贤能,都很重用孔子。自夹谷之会孔子协助定公却齐之后,定公和季斯先后拜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摄相事。孔子立纲陈纪,教以礼仪,养其廉耻,故民不扰而事治。三月之后,风速大变,鲁国大治。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宾至如归。国人歌之曰:“衮衣章甫,来适我所;章甫衮衣,慰我无私。”此歌传至齐国,齐景公大惊曰:“吾国必为鲁所并矣!”齐大夫犁弥进曰:“臣闻治安之后,骄逸必生。请盛饰女乐,以遗鲁君,鲁君幸而受之,必然怠于政事,而疏孔子。孔子见疏,必弃鲁而适他国,君可安枕而卧矣。”景公大悦,即命犁弥于女闾之中,择其貌美年二十以内者,共八十人,各衣锦绣,教之歌舞。又用良马一百二十匹,金勒雕鞍,毛色各别,望之如锦,使人致献鲁侯。定公与季斯得到女乐,各自受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怠于政事。孔子闻知此事,凄然长叹,知其道不行,遂束装去鲁,周游列国,自此鲁国复衰。

可见,落魄时施以援手,以赢得鲁侯和其他诸侯的好感和赞誉;不听话时狠狠打击,以迫使其就范;强大时设计逐去其贤臣,使鲁国国势衰落,不能危害齐国。通过这些策略,虽然尚未完全使鲁国跟着齐国走,但使鲁国在大多数时间里站在自己一边。

三、攻徐伐莒,纳卫击吴

要与晋争夺霸主地位,单靠妥处与鲁国的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须团结更多的诸侯国共同对付晋国。为此,齐景公通过攻徐、伐莒、纳卫、击吴,不仅征服、团结了徐、郯、莒、卫、宋诸国,还提高了齐景公在诸侯中的声望,增强了齐国与晋争霸的势力。

一是进攻徐国,臣服三国。齐景公经过三年的积极准备,精心谋划,派人征聘于东方诸侯,但徐君不从。于是景公选中徐国作为进攻目标,借以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公元前526年,景公乃用田开疆为将,帅师攻打徐国,大战于蒲隧(今安徽泗县),斩其将嬴爽,获甲士五百余人。这次进攻的结果,使齐景公大喜过望,想牛而得马。齐军刚至蒲隧,还未进入徐国腹地,徐君大惧,遣使求和。距离徐国较近的郯、莒二国深怕徐国已服,齐兵会转而攻击自己,也赶紧派使者表示臣服。齐、徐、郯、莒四国国君在蒲隧结盟。这次蒲隧之盟,晋国君臣虽知,而不敢问。齐景公对形势估计准确,对时机把握恰当,挑战晋国的耐力与霸主的权威,表明了齐景公与晋国争夺霸主的初步胜利。这一年,晋国的晋昭公夭折,幼子晋顷公立,晋国六卿的向心力进一步减弱。从此之后,齐国日强,景公愈加放心大胆地干预起别国事务,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权力,干起盟主才能干的事情来了。

二是讨伐莒国,“盟于稷门”。公元前520年,景公派将军北郭启率军讨伐莒国,莒君不听大夫苑羊牧之劝谏,率军抵御,结果败齐师于寿馀(今山东安丘)。景公十分气愤,亲自率军伐莒,结果“莒子行成,司马竈如莒涖盟。莒子如齐涖盟,盟于稷门之外”[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三是纳卫击吴,提高声望。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公孟絷(灵公之兄)与齐豹(卫国司寇)内乱,卫灵公逃到国都郊外一个叫做死鸟(今河南濮阳东南门外)的地方。此前,齐景公已派出公孙青去卫国访问,还未到卫国,便听到卫灵公出亡国都的消息。公孙青拿不定主意,便赶紧派人请示齐景公。齐景公回答说:“犹在竟内,则卫君也,乃将事焉”[注]《左传·昭公二十年》。。意即要求公孙青按国君的礼节对待卫灵公。公孙青接受了命令,便按原定礼节去访问卫灵公,卫灵公非常感动,不久,“卫侯告宁于齐,且言子石(公孙青)”[注]《左传·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在卫灵公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以礼相待,在诸侯中造成了良好影响。诸侯们认为齐景公不仅是一个大国君主,也是一个尊礼爱人的盟主,由此大大地增强了齐国与晋对抗的力量。

就在此事后的第二年,南方的吴国出兵侵犯中原宋国。齐景公得到消息后,认为这又是一次扩大影响、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于是便迅速派大夫乌鸣枝率军戍守宋国。齐、宋联军很快“败吴师于鸿口(今河南商丘鸿口亭),获其二帅”,取得了胜利。其结果是宋国对齐景公感激不尽。齐景公又一次扩展了自己的霸主势力。

四、任用贤能,共治国政

古代有作为的君王都知道人才对于治国理政、成就大业的重要性。齐景公为了恢复齐国霸业,千方百计罗致人才。晏婴,史称晏子,字平仲。他厉行节约,“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而且博学多才,善谏敢诤,刚直不阿。他原任齐国大夫,其父晏弱死后,晏婴继任为卿,连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正卿(亦称相)。他主张施行仁政、举贤官能,对齐景公影响很大,景公对其始终信任不疑,放手使用。晏婴足迹遍布各诸侯国,不管是大国小国,都被他高超的外交手段,精彩的言辞,质朴的穿着所折服,因而为齐国的内政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田穰苴,田氏庶族,不为田氏所礼。晏婴将其推荐给景公:此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真大将之才也。”“君欲选将,无过于此”[注]《史记·管晏列传》。。忽一日,晋国兴兵犯东阿之境,燕国亦侵扰北部边疆。景公命晏子聘穰苴入朝,穣苴敷陈兵法,深合景公之意,即日拜为将军,使帅兵车五百乘,北拒燕、晋之兵。出发前,穰苴斩杀迟到的景公宠臣庄贾以徇,大小三军,莫不股栗。穰苴关心士兵生活,“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后出发,“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穰苴之兵,未出郊外,晋师闻风遁去,燕人亦渡河北归。穰苴率军追击燕军,斩首万余,“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注]《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燕人大败,纳赂请和。班师之日,景公亲劳于郊,拜为大司马,使掌兵权。

此外,景公身边还有国弱、国夏、田开疆、黎弥、弦施、北郭启、公孙青等人,他们各有所长,皆为一时之秀,景公都能充分信任,并放手让他们治理国家。他们也感知遇之恩,发挥所长,或为谋臣,或为良将,竭智尽忠,为齐国富国强兵、恢复霸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善于纳谏,富国强兵

齐景公是一位通情达理、作风民主、善于纳谏的君主。《晏子春秋》是记述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其中的谏上、谏下两篇,就记载了晏婴劝谏景公的言论49则,加之其他史书的记载,内容非常丰富。这里仅选几则加以介绍。

大雪下了几天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说:“天不寒乎?” 景公笑了。晏子说:“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说:“善!寡人闻命矣。”[注]《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和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一律发给衣粮。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景公登高眺望,面对齐国壮丽河山,悲怆地感叹不已:“使后嗣世世如此,岂不可哉!”晏婴乘机进谏曰:“臣闻明君务必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提出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移之以善政”。晏婴还当面批评景公和贵族们不顾百姓死活而豪侈浪费的生活行为:“今公之牛马老于栏牢,不胜服也;车蠹于巨户,不胜乘也;衣裘襦袴,朽弊于藏,不胜衣也。”“府粟郁而不胜食,又厚藉敛于百姓,而不以分馁民。”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夫藏财而不用,凶也,财苟失守,下其极环至。其次昧财之失守,委而不以分人者,百姓必进自分也”[注]《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只有减免赋税,减少劳役才能息民之怨。在晏婴谏诤下,景公先后罢了路寝、长庲等徭役。

景公患疟疾,久治不愈,他听信宠臣梁邱据、裔款的主意,要杀掉多次为景公祷祝而无成效的太史祝佗、史固,以取悦于鬼神。晏婴极力谏诤,指出,齐国境内,所有物产都被官吏看守着,百姓既要纳税服役,又要被各种关卡敲诈勒索。执政者收受贿赂,施政无准则,收税无限度。国君不仅大兴宫室、淫乐无度,且姬妾肆夺于市,宠臣僭令于鄙。君主的欲求不能满足就治罪,齐国从东到西,百姓无不诅咒,可说是众口铄金。“一国诅,两人祝,虽善祝者不能胜也。”[注]《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杀掉祝、史无济于事,只有实行德政才行。晏婴的批评尖锐,击中要害,景公只好接受,下令撤掉关卡,停止放债,减轻赋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齐国刑法严酷,民众倍受残虐,怨声载道,晏婴甚为忧虑。于是他抓住各种时机劝君省刑。一次,景公问晏婴:“子近于市,识贵贱乎?”晏婴针对当时许多人遭受刖刑(断足)的情况,便借机回答说:“踊(假脚)贵而屦贱”[注]《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一句话使景公大为震惊,不得不下令省刑。

景公的爱马暴死,景公大怒,欲将马夫肢解。晏婴巧妙地问景公:“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问得景公张口结舌。接着,晏婴又以数说养马人之罪为名,实揭景公残暴酷刑之短,指出:“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注]《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使景公只得将马夫放了。

晏婴陪景公出游,在麦丘遇到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景公再三要老人为他祝福,老人祝愿景公及其子孙都长寿,但最后还说了一句“使君无得罪于民”的话。景公听后十分恼火,刚欲发作,晏婴便马上谏言说:“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注]《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这话使景公意识到实行苛政、暴政之危险。

景公在晏婴等人的鼎力辅佐下,国力逐渐恢复强盛,于是他加紧练兵,赶造武器,准备出兵进攻宋国。晏婴反对攻宋,景公不听,亲自领兵出征。但当军队路过泰山时,景公做了个噩梦:有两个男人怒发冲冠地站在景公面前,阻挡他前进。景公被惊醒后,便请人圆梦。此事被晏婴知道了,他灵机一动,立刻想出了一个劝谏景公罢兵的计策。他告诉景公说:国君所梦见的两个人是宋国两个先君汤和伊尹,他们是“天下之圣君也,不宜无后”[注]《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两位先人对您无义攻打无罪的宋国发怒了,所以出来阻挡,希望您解散军队,与宋言和。晏婴事先了解了景公梦中人的形象,再如此这般地描绘一番,景公越听越像,越像越信,立即下令退兵。晏子的劝谏,又为齐国和宋国争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夹谷之会,景公随行大夫认为孔子“知礼而无勇,不习战伐之事”。建议奏夷乐,并派萊夷三百人假扮乐工,相机捉拿鲁昭公和孔子,杀散鲁众。景公未与晏婴商量,就派人去执行。结果被鲁君相礼孔子斥责,并杀掉两名乐工领班。景公既骇且惭,晏婴进曰:“臣闻‘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今鲁有汶阳之田三处,其一曰讙,乃阳虎所献不义之物;其二曰郓,乃昔年所取以寓鲁昭公者;其三曰龟阴,乃先君顷公时仗晋力索之于鲁者。那三处皆鲁故物,当先君桓公之日,曹沫登坛劫盟,单取此田,田不归鲁,鲁志不甘,主公乘此机以三田谢过,鲁君臣必喜,而齐、鲁之交固矣。”[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景公大悦,即遣晏子致三田于鲁。

除了晏婴的意见和建议,景公还认真听取国弱、犁弥、鲍国、弦章等的谏言,内容涉及内政外交的很多方面,而且大多予以采纳,从而使齐国在较短的时间由乱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其文治武功使齐国得以强盛一时。

抓住时机、利用矛盾,尽可能地削弱晋国,壮大自己,这是齐景公争霸战略的核心一着;采取又打又拉策略,妥善处理与鲁国的关系,基本稳定了家门,这是齐景公与晋争霸战略的重要一环;征服、团结徐、郯、莒、卫、宋等诸侯国,不仅扩大了同盟军,也赢得了应有的声望,这是齐景公争霸不可或缺的辅助环节;任贤使能,团结贤臣共治国政,不仅较快地实现了富国强兵,而且也为争霸奠定了组织基础;作风民主、虚心纳谏,较好地保证了内政外交决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既展示景公的雅量,实现了贤臣的个人价值,有利于团结君臣上下共同为图霸战略尽心竭力。这些,都是齐景公围绕与晋争霸所采取的统一战线谋略。正是这些谋略,使景公时的齐国日渐强盛,“几于复霸”[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历史上的许多君主一样,景公在用人上,贤臣和佞臣兼用,让贤臣治国安邦,让佞臣阿谀乐身,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亲政之初,景公能够虚心纳谏,然而国情有所好转后,便不再从谏如流;晚年的齐景公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生活奢侈、声色犬马、大造宫室,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内忧外患,以致孔子评价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注]《论语·季氏篇》。特别是容忍阴谋家陈乞(亦称田乞)厚施买民,致使景公薨逝尸骨未寒之时发生政变,政归陈氏,吕氏沦为傀儡,为田氏代姜铺平了道路。尽管如此,作为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齐景公仍然不失为较有作为的政治家、统一战线谋略家,其成功之处,至今仍有其借鉴意义,而其失败之处,亦可作为反面教材。

猜你喜欢

景公晏婴齐景公
晏子劝戒
被嫌弃的齐景公
千虑一得
比肩接踵
晏子施妙法救了齐景公
忠直不迂
——晏婴(二)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
晏婴换房
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