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人民政协作用,增强协商民主实效

2014-03-11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界别人民政协协商

陆 璐

(云南省大理州政协,云南 大理 671000)

人民政协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是符合历史、符合时代、符合国情更符合人民意愿的民主政治。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

协商民主有助于增进社会各界相互理解、达成高度高级共识,更便于对协商议题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培育滋长社会信任和社会公信力,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必要性开放性美誉度不言自明。

一、关于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不同政党、政治组织和公民等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民主形式,通过审议、讨论、座谈、商谈、恳谈、磋商、交流、听证、沟通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其价值有五点:一是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广泛的民意基础;二是为决策者与民众的沟通搭建平台;三是有利于树立和增强决策者公信力;四是有利于各方各面有序的政治参与,参政议政;五是有利于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德意识,逐步形成理性、有序、规范的协商机制。

显然,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是实现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就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充分协商,尽可能形成共识,达成一致。所以两种民主形式共同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框架,两种民主形式有助于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协商、与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开展协商,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委员开展协商并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民主形式,人民政协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幸福和谐社会、圆中国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发挥并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协商民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和优势。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多样化,也使得中国社会的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在这样的状况下,不论党的领导,不论是人民民主的实践,都必须建筑在对社会力量和治理力量的有效整合,做到优化政治和决策过程。进一步说,优化参政——人民政协成为各方面力量参政的基本平台;深化协商——人民政协成为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平台;民主监督——人民政协成为政治监督体系的关键平台。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协商民主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缺少操作性的程序要求,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协商内容的规定笼统,随意性大,有时想到就协商想不到就不协商。二是协商民主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作为协商民主重要参与主体,政协组织、政协组成单位、政协委员主动性不强,做多做少做好做次没有硬指标和相关考核,协商的质量很难保证。三是协商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够。协商民主还存在表面化、部门化、形式化、过场化,工作形式单一,有的以通报代替协商,缺少平等、讨论、对话、交流的协商民主文化,另外开放度和成果应用也不够。

二、关于发挥人民政协作用

首先,发挥政协界别优势,实现协商民主价值。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界别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制度优势,政协界别是由经济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所决定的政协委员的一种类别划分,可以突出重点、突出中心工作,突出时代,有一定的微调,但界别的构成又是严肃严谨的。一是政协界别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二是政协界别有能力反映时代、反映地区、反映阶层、反映群体的利益诉求;三是政协界别能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各方面、各阶层、各群体的平台,以精英荟萃、人才优势、智力密集的方式,以开放、平等、对话的协商式民主,实现利益的表达和诉求,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参政议政。如何让政协界别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优势,是协商民主的重要课题。从实践路径研究来看,重点在三个方面:第一,制度设计上,保证各社会阶层、各职业群体在人民政协中都有界别设置,让各方面皆有一个界别归属。第二,充实和丰富界别活动的内容,让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参政议政有相当的实效。第三,逐步扩展界别组织的工作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线、基层、高层、中层……实现有效对接。

其次,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实现协商民主价值。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协商民主优势在委员、潜力在委员、实力在委员、活力在委员、成就在委员。实现提升协商民主的水平要坚持“五抓”。一抓学习培训,提高委员素质。二抓工作创新,提高委员履职积极性。三抓活动载体,为委员履职搭建平台。四抓制度管理,增加委员履职压力。五抓工作氛围,提供委员履职保障。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政治智慧的结晶,“人民”与“政协”息息相关,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是人民政协迫切追求的目标。所以委员主体作用发挥,落脚点是关注民生,就是为民、惠民、乐民、便民、靠民。与此同时,关键还在于强化五种意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委员的履职热情,即: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坚强领导;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政协履职能力;强化大局意识,提高主体作为的热情;强化成果意识,贡献智慧和力量;强化荣誉意识,保持政协的蓬勃生机。

再次,发挥政协专委会作用,实现协商民主价值。专委会是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构,是履职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切实把专委会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来布局谋篇,切实加强专委会的自身建设,在一个“专” 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专业”、“专门”功能,提高履职成效,把握全局性、客观性和综合性。全局性即指具全局性、前瞻性问题进行调研,开展对口协商;客观性即指对宏观性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征集调研、视察课题,搞好建言献策。综合性即指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要加大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力度,形成有价值、有意见、有建议、有水平并受欢迎的政协成果。

三、关于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两种民主形式,也是我国制度建设的两种基本形式,协商民主纳入决策程序,充分体现了协商在党和国家决策程序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它有利于把失误避免在决策之前,有利于把认识统一到实施之前,有利于把合力凝聚在行动之前。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完善应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制度程序设计。

第一,把协商纳入党委的决策程序;

第二,把协商作为发扬民主的基本途径;

第三,把协商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四,把协商作为一个规程严肃执行;

第五,把协商民主机制建立起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四、关于协商民主的舆论宣传

媒体和舆论应协助政协做好“话语协商”工作。政协宣传新闻工作可分为程序性新闻和协商性新闻。他们之间的情况及关系是:一是程序性新闻比重高于协商性新闻,领导成为主角的时候多。二是协商性新闻有更高公共参与度,政协委员成为主角的时候多。三是协商性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信息量大,呈现出民主监督,与民生关系密切,可读性强,受欢迎程度高。

可见,今后程序性新闻的形式可适当转变,应体现公共政治参与、体现利益相关者具有平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体现求同存异的原则并缓和社会矛盾、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体现改善决策质量、优化决策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任重道远,人民政协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各方面主体平等参与的制度和程序建设越来越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应把协商民主优势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界别人民政协协商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人民政协界别设置及其作用发挥研究(二)
——人民政协界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市政协首次召开界别召集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