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救护教育研究

2014-03-10刘彩绵

考试周刊 2014年104期
关键词:研究对策

刘彩绵

摘 要: 本文实例举证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生命安全存在的隐患,指出了大学生具备安全自我救护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后期构建大学生安全自护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救护 生命安全隐患 研究对策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人身攻击、投毒、虐杀动物等恶性漠视生命的事件,猝死、溺水、火灾、中毒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得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校期间,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实例举证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研究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技能,推动自我救护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1.自我救护教育的定义

自我救护(以下简称自护)是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生活、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遭遇危机时为保障人类自身安全、克服危机产生伤害所形成的自救和救护他人、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一种本能的安全生存意识、技能、手段和方法,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文化产物。自护教育,顾名思义,是指人类的自我保护教育,是指人类的自救和救护他人、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一种教育[1]。安全自护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和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大学生生命安全隐患

2.1大学生自杀事件

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大学生自杀事件统计”,一列列数字一个个人名,可谓触目惊心。看到自杀的原因,有的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理由:“学校的饭菜不合口味”便让年轻的生命终结。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特殊时期,生理上快速发育成熟,而心理上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产生种种不适,这些不适感若未及时疏导和调适,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或严重的心理疾病。

2.2校园暴力、投毒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大众还未忘记,便出现了药家鑫撞伤伤者后又残忍地将伤者刺杀致死的可怕事件。2013年悲剧继续上演,复旦投毒勾起了我们对清华投毒案件的回忆。大学阶段本该是对生命具有深层认识的时期,淡漠生命,正是这种消极的、可怕的意识直接影响他们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安全自护教育的重中之重。

2.3网络安全

当代大学生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很多事情,例如:教与学,择业,购物等,但不能不说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对于那些不能自控的学生又带来了很多伤害。“网络成瘾”、“网络失德”、“网络诈骗”、“网络大谣”、“网聊网恋”这些刺耳的字幕时常在大学校园内演绎。仅以“网络成瘾”来谈,曾有报道台湾某男因持续11小时上网而猝死于电脑前。目前高校中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出现挂科直至留级人数逐年增多;部分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因无钱上网,欺骗家长、偷盗舍友的恶性行为比比皆是。

2.4大学生猝死

近两年,大学生猝死案例频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猝死原因一般是运动中猝死或长期熬夜引发猝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最近25年来,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下降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等反映耐力指数的测试成绩分别下降10.3%和10.9%。怕出事,校方跑步测试距离越来越短,为增强学生体质,又不得不采用将体质测试成绩与学位证相挂钩来“强迫”学生运动。另外,专家称熬夜是猝死的罪魁祸首。

2.5高校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地。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增多,实验室事故也不断发生。实验室事故主要分为实验室火灾、机械伤人、电器伤人、爆炸事故、毒害事故、传染性疾病和辐射等[2]。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教训,告诫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3.大学生自护教育研究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提及校园安全、生命安全教育,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生存和生活。而要生存,生命至上,漠视自杀,掌握与学生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自救、他救、互救等安全、生存基本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将自护教育渗透于各学科、各教学阶段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1学前教育

学前安全教育中应将生命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生命至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了解死亡。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深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崭新的校园生活。通过安全演练、讲座、板报宣传、影视播放等形式开展防自然灾害、防欺诈盗窃、防人身攻击等各项安全自护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把可能存在的与学生有关的安全隐患消除在初始阶段。

3.2军训教育

军训教育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若将自护教育穿插于军训教育当中,将使军训教育意义扩大。首先,通过《军事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自护意识。军训环节安排在学生入学初始阶段,此阶段的大学生满怀着无限激情和梦想,《军事理论》教学提高新生的政治觉悟,增强新生爱国精神。此阶段若能加强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认识,便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借助军事技能教学的特点更好地开展自护技能教学。如:军事技能教学具备学员团体性,教学环境以室外场地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机动等特点,有利于自护技能教学的开展。军训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新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更是培养高校新生自我救护技能的关键教学阶段。

3.3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学生自护意识建立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但在心理上尚不成熟,对社会、家庭、婚姻的认识普遍比较幼稚。大多数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生活学习,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部分学生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产生诸多不适应,例如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等,而此阶段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若不及时给予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对于他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完善会产生很大影响。大学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承担着育人的义务。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得好,就能更多地避免类似于“厦门公交车爆炸”恶性事件的发生。

3.4心理健康教育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做好科学知识的教育,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由高中阶段步入大学,生活环境、学习模式、人际关系等所发生的改变,使部分新生心理上产生各种不适,往往会出现焦虑、暴躁、抑郁、冷漠、恐怖、消沉等不良心理情绪,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和调适,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心理引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自护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5体育教育

自护教育不专属哪一门学科,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为自护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首先,体育教育的形式不局限于理论,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户外交流活动时间,有利于自护意识的灌输及自护技能的演练。其次,体育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具备生理、保健、解剖等相关自护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游泳、攀爬、跳跃等自护运动技能。将自护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中,使之成为体育教育中的一部分,让其成为结对互助的教育过程,更科学、更合理地开展需要很长时间。近年来,相关此方面研究很多,《体育课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4]强调通过体育课堂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5]通过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出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结构体系。

3.6专业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教育,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探索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提高中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4.建议

4.1各课程渗透教育树立学生自护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自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学生自护意识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在专门某一课程上。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自护教育的实施,指导广大教师打破课程界限,采取各学科渗透教育的方式,寻求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将自护教育融入大学课程改革进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强烈的自护意识,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2自护教育独立设课

将自护教育引入大学课堂,探索自护教育独立设课的课程体系,编写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指标,研究自护教育进入大学课堂的实施措施,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系列教材。加强自护教育研究,将必要的安全理论知识、自护技能方法教授给大学生,引导大学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安定。

4.3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自护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安定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理性安全事件的发生。学校不仅应当开设心理健康课,还应当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主题班会等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针对性地将自护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4.4营造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

营造大学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师生自护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园安全自护文化具备普遍性、经常性,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次主题活动,技能演练,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的营造也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首先书记校长接受自护教育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师接受自护教育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上至书记校长,下至每一名在校学生同时在校园安全自护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让“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自身生命安全”、“规则伴我心,安全伴我行”、“安全意识天天有,校园生活乐悠悠”等相关安全自护理念成为校园师生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骆红斌,马勇.文化自护与危机解救[M].北京:线装书局,2008.

[2]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3):27-3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曹月.体育课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2(6):143-144.

[5]王子朴,孙学明.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2,19(5):93-95.

猜你喜欢

研究对策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对策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C2C电子商务模式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素及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监狱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研究与对策
合作学习与小组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