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乃现代经济学之母?
2014-03-10贾洪伟
贾洪伟
(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北京 100048)
语言学乃现代经济学之母?
贾洪伟
(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北京 100048)
本文从历史维度,阐述语言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现代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语言学在现代学科群体中的领先科学地位。
语言学理论与方法 现代经济学 领先科学地位
一 引言
倘若问 “谁是现代经济学之父?”大多数人都能对答如流,甚至会反问 “难道你不知道亚当·斯密么?”倘若问 “什么是现代经济学之母?”恐怕大多数人就要大费周章,冥思苦想而一无所得,更会反问 “答案到底是什么?”
这一问题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有关。记得有人说过,“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学问,是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确切地说,经济学就是理解人类行为,解决涉及物质匮乏问题的方式”①英文原文为:Economics is a way of 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and of solving problems that characteristically involve scarcity……Economics is a study of wealth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man.英文出处不详。。鉴于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在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中提出的各种经济规律与语言学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笔者确定 “现代经济学之母是语言学”。这一答案与前面所说的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的观点,恰好暗合,即两者均为研究人的学问,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学问。只是经济学侧重的是人类供需的活动,而语言学侧重的是人类活动中使用的言语与语言的现象与规律。
亚当·斯密 《国富论》的主张,①通过清末鸿儒严复的译介,中国学界接触到亚氏的经济学主张,并深受亚氏思想的影响,逐渐创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群,但中国学界鲜有人知的是:经济学研究并不是亚氏的主要学术活动,而是脱胎于亚氏后期的哲学思想,系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哲学思维探讨当时经济现象的结晶。大体可归纳如下三方面:(1)提出 “个体为中心”、“追求利润的正当性”、“经济自由发展”、“私有财产制度”和 “价格机制的主张”;(2)主张 “分工”、“价值”、“分配”、“积累”和 “赋税”的经济学思想;(3)率先运用 “系统”、“对比分析”等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为现代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下面以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为例,阐述 “语言学为现代经济学之母”这一话题。
二 亚氏经济学思想与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关联
当初,亚当·斯密同苏格兰学者凯姆斯 (Lord Henry Home Kames,1696—1782)、②凯姆斯系苏格兰激进分子、法官、哲学家、作家兼农业改良家,是苏格兰启蒙运用的核心人物、爱丁堡哲学学会的奠基者、苏格兰精英会的积极分子,对推进苏格兰的社会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休谟 (David Hume,1711—1776)③苏格兰哲学家,与洛克 (John Locke,1632—1704)及贝克莱 (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并称英国三大经验主义者,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及欧美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主张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哲学观点,如知识源于印象而非理性。等建立 “苏格兰精英会”(The Select Society of Scotland)④为 18世纪爱丁堡的一个学术团体,起初由 15位接触的知识分子组成,如亚当·斯密、大卫·休谟、亚当·吉姆斯、凯姆斯等。该会建立之初称作 “圣吉斯学会”(The St.Giles Society),不久更名为 Scotland Select Society,笔者译为 “苏格兰精英会”,也有人译为 “苏格兰择优会”。该会成员与日俱增,并于1755年成立 “爱丁堡艺术、科学、生产与农业促进会”。,旨在推动苏格兰人讲读英语,这也是他讲授和探讨修辞、美文以及语言研究的客观要求和主观动机。据亚氏交代,他研究语言的兴趣始于法国语言学家吉拉德 (Gabriel Gorard,1677—1748)的 《法语语言原 理》 (Les vrais principes de la langue Françoise,1747),他还间接受到法国哲学家孔迪拉克、卢梭、杜马尔塞等的影响。亚氏生性怪癖,课堂上不准学生记笔记,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作品,去世前将所有未发表的作品统统销毁,因而其研究成果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有两篇论述语言结构缘起的论文—— 《有关语言结构缘起的思考》 (Considerations Concerning the First Formation of Languages and the Different Genius of Original and Compounded Languages,1751/1761)⑤Smith.Adam,Considerations concerning the First Formation of Languages,and the Different Genius of Original and Compounded Languages,The Philological Miscellany(Vol.I),1761,p.440-479.有关评述该文的文献,国外较多,国内尚不多见。1986年,郭谷兮翻译苏联学者C.Д.КαцHeльсOH于 1982年在 《苏联科学院通报—— 文学与语言集刊》上发表的 《亚当·斯密的语言类型观念》,参见 《国外语言学》1986年第2期。另见贾洪伟 《亚当·斯密有关语言缘起的学说》,待发。此外,《论语言缘起与进步》一文为 《有关语言结构缘起的思考》的节选。
和 《论语言缘起与进步》(Of the Origin and Progress of Language,1762)、一部学生所编选的道德哲学论著—— 《道德情操论》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1963)和一部奠定现代经济学基础的 《国富论》(1776)。
亚当·斯密对语言结构缘起问题的探讨,始于1751年1月 16日就职 “格拉斯哥大学逻辑修辞学会”会长时的演讲稿 《论思想的起源》(De Origine Idearum),后于1961年以 《有关语言结构缘起的思考》为名,被收入 《语文学杂录》。现仅以该文为例,探讨语言学与亚氏现代经济学之间的思想关联。
《有关语言结构缘起的思考》以古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英语等欧洲语言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比较的方式,探讨名词、形容词、介词、动词、代词的缘起问题,考察词类从推理到现实的历史:屈折系统与语言结构的断裂衍化,以分析语及其前身综合语的衍化为依据,评价屈折系统与语言结构断裂的衍化。该文认为,语言作为思维概念化的外现,语言结构的缘起与人类思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语言结构的衍化,犹如语音规范化和相似性一般,越来越倾向于类比化,致使语言衍化倾向于系统化;语言结构的简化,受个别词汇发展的影响,换言之,语言结构繁复程度的增加是诸语混合的结果,是不同民族混居造成的;语言结构越简化就越不完善。
讨论语言结构衍化时,亚当·斯密并未采用 “系统化”(systemization)这一术语,而是采用 “类比”(analogy)、“相似性”(similarity)和 “规范化”(regularity)等术语,说明语言衍化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此外,在该文开头,亚氏以儿童和小丑为例,阐释 “专名”向 “通名”的衍化方式,暗示人类语言的称谓词呈现的是从 “类比”走向 “系统化”的倾向。他认为,现代语言对 “特定事件的表达变得愈加精微而复杂,整个语言系统变得愈加紧凑、结构联系愈加密切,且易于理解和记忆”,虽然他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公开使用了 “系统”(system)一词,但只能说是萌生了语言的系统观念,因为这一观念在 《国富论》(1776)中才得以发展成熟。
就语言的衍化发展受到 “个体”发展影响而言,亚氏分析了以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为代表的合成型语言,发现拉丁语的衍化受到古希腊语和古托斯卡纳语(Tuscan)的影响,法语的衍化受到古拉丁语和古弗兰克语 (Frank)的影响,意大利语的衍化受到古拉丁语和隆巴德语 (Lombard)的影响,英语的衍化受到法语和萨克逊诸语言 (Saxon languages)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民族混合致使语言发生杂糅,致使语言结构简化。在 《国富论》中,亚氏以语言演变中 “个体发展”对 “语言系统”产生影响的观点,类比出经济现象中的 “个体发展”影响经济全局的思想。
亚当·斯密将语言研究中的 “对比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现象的分析,并确立为开
展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后被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1772—1823)①大卫·李嘉图为英国经济学家,他奠定了19世纪经典经济学的系统化基础,提出工资收入的 “放任自由”法则。所继承和发展,才得以发展成熟,遂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亚氏以语言的个体发展与世界语言整体之间的关系,类比经济学中 “个体”发展影响 “整体”经济这一规律,又以语言发展的正当性、词类对于语言整体的价值、动词配价与词类分工、语言的自由发展为参照,提出经济学中的 “生产过程中分工协作”、“经济自由发展”、“价格机制”及 “追求利润的正当性”等经济学主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亚氏以语言发展中的系统性,类比经济学中的 “系统观”,提出系统性的经济学说。
这些观点在当时的语言学研究中颇为常见,但在经济学领域却是十分新鲜的。亚氏基于语言学研究的经验,将散落于语言学中的观点整合成颇为大胆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在当时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开启了具有现代性的系统经济学研究的大门,从而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亚当·斯密的现代经济学观点,大多源自语言学研究,即在哲学的辅助下,将研究语言学的方法,以及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以类比的方式应用于人类供需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印证了我们提出的 “语言学是现代经济学之母”的主张。其实,不只是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受惠于语言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同样受到语言学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样,语言学才被西方学界推崇为 “领先科学”。譬如,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格林伯格 (J.H.Greenberg)、马尔库斯 (Solomon Marcus)等都认为“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pilot science)”②萨丕尔于 1929年在美国 《语言》(Language)上发表 《作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学的地位》(The Status of Linguistics as a Science)、格林伯格于1973年在E.P.Hamp主编的 《七十年代语言学的主题》 (Themes in Linguistics:The 1970's)中刊布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Linguistics as a Pilot Science)、马尔库斯于1974年在 T.Sebeok主编的 《语言学的当代趋势》(Current Trends in Linguistics)中刊布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科学》(Linguistics as a Pilot Science)等均语言学为各门学科提供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探讨了语言学在神学、宗教、法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学、数学、技术科学等所起到的领先作用,参见伍铁平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版,第 96—124页。,永远走在各门学科的前面,为各学科提供研究方法和思想资源,从而引领各门学科的发展。
美国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就是依赖于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将语言的句法与数学结合,推广并应用于计算机领域,从而出现全球计算机时代。又如,现代经济学中
的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观点、机器翻译中的语码对应技术等,也都是源自语言学理论的跨学科应用。可见,语言学的确是引领各门学科发展的科学。再如,当今社会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均配备了语音识别技术,这一技术就是语音学知识与数学模糊集理论①数学模糊集理论是美国系统科学家扎德 (L.A.Zadeh)在 《模糊集合》(Fuzzy Sets,1965)中提出的。此前,语言学界,如安东·马尔蒂 (Anton Marty)的 《普遍语法和语言哲学的基础研究》(Untersuchungen zui Grundlegung der allgemeinen Grammatik und Sprachphilisophie,1908)、索绪尔 (de Saussure)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tique générale,1916)、叶斯柏森 (Otto Jespersen)的 《语言:本质、演变与起源》 (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1922)、布龙菲尔德 (Leonard Bloomfield)的 《语言论》 (Language,1933)等,哲学界与逻辑学界,如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的 《论模糊性》(On Vagueness,1923)、布莱克 (Max Black)的 《论模糊性》(On Vagueness,1937)、伯克斯 (Arthur W.Burks)的 《实证思想与模糊》(Empiricism and Vagueness,1946)、本雅明 (A.Cornelius Benjamin)的 《科学与模糊性》(Science and Vagueness,1946)等均探讨过模糊性的问题,可以说是扎德模糊集合论的思想基础。相结合的产物。
Linguistics as the Mother of Modern Economics
Jia Hongwei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
The paper reviews the impact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n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iograph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linguistic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conomics as a separate discipline.It points out that the methodology in linguistics has exerted a pus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s.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methods;modern economics;the status of a pilot science
贾洪伟 (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教师。研究方向:国外语言学典籍译介史、翻译思想史、中国近现代语义学史、社会语言学等。联系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 (100048)。Email:george0080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