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咏史说孙吴

2014-03-10张承宗

阅江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诗云鲁肃孙权

张承宗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这座高峰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这些诗歌的典故,用来研究六朝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一、唐人咏吴主孙权及其兄孙策诗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在唐代名润州。罗隐《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前小序:“吴主孙权与蜀主刘备尝此置会云。”二人置酒高会,把酒言欢,以共同对付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诗云:“紫髯桑盖此沉吟,很石犹存事可寻。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韦庄《润州显济阁晓望》诗云:“清晓水如镜,隔江人似鸥。远烟藏海岛,初日照扬州。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孙吴时期扬州的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由京口迁都秣陵,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秣陵为建业,并筑石头城,这是南京城市史上建都的开始。东晋南朝时改称建康,扬州的治所仍设于此,故建康又称“扬都”。隋朝平陈,统一南北,改建康为蒋州,扬州的治所移到江北的江都。隋唐时,京口改名为润州,才形成润州与扬州隔江相望的景观。

江东孙吴政权最初的首邑是吴(今江苏苏州),故皎然《访陆处士羽》诗云:“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唐代陆羽著《茶经》,记载了我国古代茶叶栽种与饮用的历程。孙吴境内产茶,并形成了饮茶及以茶代酒的习俗。如《三国志》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于宠衰,更见逼强,辄以为罪。”[1]今日苏州太湖的东山、西山,仍产茗茶。

三国时期人们普遍习武,田猎之风很盛。孙策、孙权兄弟在吴地居住时喜好射猎,“策性好猎,将步骑数出。策驱驰逐鹿,所乘马精骏,从骑绝不能及。”[2]正是这种“轻佻果躁”的性格,使其“陨身致败”,[3]在射猎之时被许贡的奴客刺杀。

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吴会人多事之。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即催斩之,县首于市。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4]

注引《搜神记》曰:

策欲渡江袭许,与吉俱行。……见将吏多在吉许,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涂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5]

裴松之案:“《江表传》、《搜神记》于吉事不同,未详孰是。”[6]笔者据以上不同记载推测,当时刺杀孙策的许贡奴客,可能是道教首领于吉的信徒。

罗隐《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诗云:“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叶舟。桃花李花斗红白,山鸟水鸟自献酬。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未知到了关身否,笑杀雷平许远游。”

黄山隐《向竹吟》诗前小序引《云溪友议》:“皇甫大夫素好道术,在夏口时,有一人著道士服,策杖蹑履,直入戟门。公遽起迎之,道士则傲然不窥,向竹而吟云云,自谓我是七贤中一贤也。问姓名,云黄山隐。公未能明其真伪,留于宫观,曰:‘斯人若是至道,名利俱捐。’试令将军持书送绢百疋,钱一百千文。山隐启缄忻喜,立修回报。遂乃脱其道服,饰以青衿,引见谢陈,礼度甚恭,殊异初来傲睨之态。皇甫公判书之末,乃至尽刑。山隐拟为妖惑,敢蔑公侯,死无于吉。致孙策镜里之妖,来非许迈。起刘恢舟中之顾,足见凡愚。自贻伊祸,云是王相公事。”诗云:“积尘为太山,掬水成东海。富贵有时乖,希夷无日改。绛节出崆峒,霓衣发光彩。古者有七贤,六个今何在。”

许迈,字叔玄,一名映,丹杨句容人。“(王)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7]故许迈又称许远游。这两首唐诗将孙策之死与道教人士联系在一起加以评论,或许可为笔者的上述推测提供佐证。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权继兄统事后,在吴地仍以射虎为乐。唐代诗人孙逖在《长洲苑》中记载了孙权校猎的盛况。题下注:“吴黄武中,此地校猎。”诗云:“吴王初鼎峙,羽猎骋雄才。辇道阊门出,军容茂苑来。山从列嶂转,江自绕林回。剑骑缘汀入,旌门隔屿开。合离纷若电,驰逐溢成雷。胜地虞人守,归舟汉女陪。可怜夷漫处,犹在洞庭隈。山静吟猿父,城空应雉媒。戎行委乔木,马迹尽黄埃。揽涕问遗老,繁华安在哉。”

孙权为了安全,接受张昭的意见,制作了一种专用的射虎车。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闲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8]

罗隐《自湘川东下立春泊夏口阻风登孙权城》诗云:“吴门此去逾千里,湘浦离来想数旬。只见风师长占路,不知青帝已行春。危怜坏堞犹遮水,狂爱寒梅欲傍人。事往时移何足问,且凭村酒暖精神。”

夏口,又称沔口、汉口,地当夏水(汉水下游古称夏水)入长江之处。罗隐所登孙权城,即夏口古城,筑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今湖北武汉市黄鹄山上,因与夏口隔江相对,故城名夏口。“吴门此去逾千里”,是以空间的遥远,来追寻孙权最初在吴继兄统事,之后赢得赤壁之战大胜,称吴王而建都于武昌的艰难历程。末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洒脱精神——夏口的风浪阻挡不了他的行程,春天终于要取代寒冬,正如当年孙权创业之时,遇到多少困难也能战胜。

贯休《山居诗》,其中一首云:“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汉王废苑生秋草,吴主荒宫入夜涛。满屋黄金机不息,一头白发气犹高。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杜甫《公安县怀古》诗云:“野旷吕蒙营*原注:蒙封孱陵侯,即此地。,江深刘备城*原注:备奔吴,孙权推为左将军,居此。时人呼为左公,故名公安。。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这两首诗都抒发了历史的沧桑感。三国时叱咤风云的刘备、孙权、吕蒙等风流人物,如今都已随波消逝,成为历史的记忆,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存留在人们的心中。

二、唐人咏周瑜(周郎)诗

周瑜字公瑾,三国孙吴名将。唐代诗人直呼周瑜大名,将其写入诗中的有三位。

其一,李白《赤壁歌送别》。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这首七绝,前四句气势雄伟,直抒胸臆,后四句嘱托友人寻访古迹,委婉道来,风格迥异而同出一人之手,可见李白诗作之多种风格。

其二,胡曾《题周瑜将军庙》。诗云:“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庭际雨余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胡曾的七律感叹当年鏖战,如今却不见功勋碑碣。

其三,李九龄《读〈三国志〉》。诗云:“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这首七绝讲的是立国之道,治乱兴废,均在于得贤。人才凋零,国何以堪。三国兴亡的历史教训在于人才的竞争。

周瑜作为三国名将,有叱咤风云的一面,还有少年风流的一面。“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9]唐人咏周郎诗,大多反映周瑜文采风流的一面,如王绩《咏妓》*题下注:一作王勣诗。诗云:“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李端《听筝》诗云:“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张祜《觱篥》诗云:“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唐诗中有关周郎与音乐的题咏还有很多。如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诗云:“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李贺《春怀引》诗云:“阿侯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相送。”湛贲《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诗云:“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欧阳衮《听郢客歌阳春白雪》诗云:“度曲知难和,凝情想任真。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

在唐代,不仅文人墨客与歌妓相往来,有些僧人也掺和其中。如法宣《和赵王观妓》诗云:“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饶。城中画广黛,宫里束纤腰。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娇。周郎不须顾,今日管弦调。”贯休《酬张相公见寄》诗云:“周郎怀抱好知音,常爱山僧物外心。闭户不知芳草歇,无能唯拟住山深。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但似前朝萧与蒋,老僧风雪亦相寻。”这些诗借周郎“知音”的风流雅事,为狎妓行为辩护,也是唐代社会中的一种风气。

周郎与小乔的爱情故事是唐诗中称颂周瑜的一个亮点。其中最有名的诗句,就是杜牧的七绝《赤壁》*题下注:一作李商隐诗。,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在今湖北鄂州蒲圻西,北临大江,其北岸与乌林相对,即当年周瑜用黄盖计策,焚烧曹操战船处。据《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记载,孙权与刘备并力抗曹,周瑜火攻赤壁,大破曹军,若无劲风,战役之进展或许不可能如此顺利。曹操在赤壁之战后退回北方,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西北筑三台。铜雀台建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金虎台建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冰井台建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据《三国志》卷1《魏书·武帝纪》。因此,赤壁大战之前的曹操,根本不可能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想法。《水经注》卷10《浊漳水》记载三台的位置,铜雀台居中,金虎台在南,冰井台在北。上述历史文献的记载,与今天考古勘测的发现相吻合。[10]

唐诗中有关周郎与小乔的题咏,还有罗虬《比红儿诗》:“千里长江旦暮潮,吴都风俗尚纤腰。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唐彦谦《汉代》诗:“汉代金为屋,吴宫绮作寮。艳词传静婉,新曲定妖娆。”又云:“联诗征弱絮,思友咏甘蕉。王氏怜诸谢,周郎定小乔。”这些都是借汉魏六朝掌故、周郎与小乔的故事,诉说唐代社会中的风流轶事与男女情爱。

其实,周瑜的少年风流,更多体现在其军事才能中。如刘长卿《观校猎上淮西相公》诗云:“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笳随晚吹吟边草,箭没寒云落塞鸿。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陆龟蒙《算山》诗云:“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余骑骋龙媒。何如今日家天下,阊阖门临万国开。”

算山,原名蒜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因山多泽蒜而名。朱长文《春眺扬州西上岗寄徐员外》诗云:“瓜步早潮吞建业,蒜山晴雪照扬州。”即以瓜步与建业相对、蒜山与扬州相对,南北对举。陆龟蒙诗题《算山》,或以周瑜与诸葛亮议拒曹操,谋算于此而名。胡曾《赤壁》诗云:“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孙吴政权中,与周瑜齐名的少年将军,还有指挥夷陵之战,火烧蜀军的陆逊。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中,就有“周郎陆弟*关于“陆弟”的解释,有人认为是陆机之弟陆云,见陈铁民选注《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5页注释[9]。笔者以为,如果这样,辈分就更低了。因为陆机、陆云都是陆抗之子,陆逊之孙。周瑜、陆云“为俦侣”这种解释,似乎更勉强。为俦侣”“遥想风流第一人”的句子。其实,周瑜与陆逊并非平辈之人。孙策与周瑜同年,二人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是连襟关系。“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11]而孙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12]陆逊是孙策的女婿。从辈分上看,陆逊比周瑜低一辈。夷陵之战晚于赤壁之战,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战役,孙吴的统帅都是少年将军。年轻的周瑜击败曹操,年轻的陆逊又击败刘备,可见孙权确实善于用人。

殷尧藩《襄口阻风》诗云:“雪浪排空接海门,孤舟三日阻龙津。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晋书》卷65《王导传》载:“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尘。鸥散白云沉远浦,花飞红雨送残春。篙师整缆候明发,仍谒荒祠问鬼神。”诗人用三国赤壁之战、曹操中周瑜之计,东晋门阀交替、王导难遮庾亮的典故,表示他在这次孤舟出行、襄口遇阻的旅途中,一定会战胜风浪。殷尧藩的豪情,正是受到了上述两则历史典故的启示与鼓励。

此外,杨巨源的五言长诗《上刘侍中》中有诗句:“风景佳人地,烟沙壮士场。幕中邀谢鉴*谢鉴,一作谢监。《晋书》卷79《谢安传》载:淝水之战前,孝武帝“始亲万机,进安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麾下得周郎。”把“佳人”与“壮士”的两种风流结合在一起。在诗人心目中,三国周郎与东晋谢安,就是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的代表。

三、唐人咏鲁肃诗

唐代诗人咏鲁肃的诗有四首。

其一,许浑《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诗云:“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原注:村有鲁肃庙。这首诗末两句,记载的是当时的一种民俗,说明鲁肃在唐代民间已演化为神。按照此诗原注所说,石屏村中就有鲁肃庙,享受民间的祭祀与供奉。

其二,周昙《鲁肃》。诗云:“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其三,孙元晏《鲁肃指囷》。诗云:“破产移家事亦难,佐吴从此霸江山。争教不立功勋得,指出千囷如等闲。”

以上两首诗,说的不仅是鲁肃支援周瑜军粮的故事,也是鲁肃本人事业的开端。

鲁肃……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鲁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13]

鲁肃赠送一囷*囷为我国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诗经·魏风·伐檀》云:“胡取禾三百囷兮。”《毛诗》云:“圆者为囷,盖仓廪之圆者。”米(三千斛)给周瑜作为军粮,说明他“轻财重义”,[14]难能可贵。后来,他与周瑜一起渡江,辅佐吴主称霸江东。“侨、札之分”的典故,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郑大夫国侨,字子产。可见鲁肃与周瑜初次见面,就像子产与季札那样,一见如故。“肃渡江往见策,策亦雅奇之。”[15]

鲁肃到江东后,留家眷于曲阿(今江苏丹阳),恰逢其祖母去世,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办理丧事,葬毕,又还曲阿。此时吴郡为孙吴江东政权初建之首邑。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迁至吴。当时孙策已遇刺身亡,孙权继兄统事,尚住在吴郡。周瑜推荐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16]

孙权与鲁肃的这场对话,堪称“江东对”,可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由此,确定了孙吴政权“鼎足江东”“以图天下”的基本方针。尽管张昭对鲁肃颇有非议,孙权却不介意,说明孙权已经采纳了鲁肃所提之立国方针。诗云:“圣主贤臣是所依”“佐吴从此霸江山”,说的正是这段故事。

其四,孙元晏《鲁肃》。诗云:“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这首诗说的是鲁肃对赤壁之战的贡献。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17]注引《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18]孙权以示群臣,尽皆失色。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备遂到夏口,遣(诸葛)亮使权,肃亦反命。[19]

2)生活习性。桃小食心虫在渭北果区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内结茧越冬。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幼虫破茧出土,成虫多产卵于果实梗(萼)洼处。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实,在果实内蛀食20天左右,老熟后咬破果皮,脱果而出;脱果早的在土表作夏茧化蛹发生第2代,脱果晚的入土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在采果前大部分脱果。

裴松之案:“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20]

《三国志》又载: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21]

诗云“斫案兴言断众疑”之事,《三国志》注引《江表传》记载:

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张昭)、文表(秦松)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22]

裴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23]

综合以上史料可见,正是鲁肃与周瑜力主联刘抗曹,才使孙权坚定了抵抗的决心,并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军。诗云“争得乌林破魏师”,曹军遭火攻最终溃败,是在长江北岸的乌林,所以赤壁之战又称“乌林之战”。

四、唐人咏甘宁与陆逊诗

唐人咏甘宁诗,主要有四首。

其一,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诗云:“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诗下原注:“陆逊、甘宁皆有祠宇。”可见在唐代,江陵以降的长江沿岸,盛行着崇拜战神的民间信仰。甘宁与陆逊“皆有祠宇”,享受民间的供奉与祭祀,说明二人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地位相近。刘禹锡把二人合在一起写,把后起之秀陆逊的名字放在名将甘宁之前,盖因指挥夷陵之战的陆逊是帅才,地位当高于名将。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于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余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24]

他向孙权建议,“先取黄祖”“渐规巴蜀”,[25]“权深纳之”。[26]甘宁具体策划、实施了对黄祖的攻战方略,旗开得胜,生擒黄祖,“尽获其士众”。[27]孙权“遂授宁兵,屯当口。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28]继赤壁大战后,建安十八年,甘宁又在濡须(今安徽巢湖)之战中,与曹操对抗,立下大功。其时,“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29]《江表传》曰:

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因夜见权,权喜曰:“足以惊骇老子否?聊以观卿胆耳。”即赐绢千匹,刀百口。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停住月余,北军便退。[30]

其二,孙元晏《甘宁斫营》。诗云:“夜深偷入魏军营,满寨惊忙火似星。百口宝刀千匹绢,也应消得与甘宁。”此诗前两句讲濡须之战中,甘宁斫营的故事,后两句评价获得大胜后,孙权之奖赏是甘宁应得的。

《三国志》又载: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宁卒,权痛惜之。[31]

甘宁在性格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知过能立即认错,还是不容易的。

还有两首提到甘宁的唐诗。罗隐《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诗:“旅榜前年过洞庭,曾提刀笔事甘宁。”唐彦谦《红叶》诗:“谢朓留霞绮,*谢朓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其名句。甘宁弃锦张。”都是借甘宁等人的故事,抒发历史的沧桑。

唐人咏陆逊诗,除了前引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外,还有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中称:“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将二人事迹并举,颇有深意。

“鲁连”即鲁仲连,战国齐人也。据《史记》卷83《鲁仲连列传》记载,赵孝成王时,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鲁仲连正在赵国,乃去见平原君赵胜,并与魏王使者新垣衍当廷辩论,促成魏国出兵救赵。魏信陵君无忌在夺取晋鄙的军权后,率领魏军击退秦军。“陆逊岂书生”说的是:蜀、吴双方的军事将领起初都认为陆逊一介书生,难以领军作战。在战争的实践中,陆逊展示了他的大智大勇,才使人们真正见识了英雄本色。

据《三国志》记载:在智取荆州前,陆逊就假装“书生”,将计就计,迷惑蜀将关羽。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32]

陆逊以“仆书生疏迟”“谦下自托”,果然使关羽中计,被吴军生擒活捉。

夷陵之战前,陆逊强调“仆虽书生,受命主上”,[33]说明他是奉吴主孙权之命统率军队;再以“军令有常,不可犯矣”[34]警告全军将士,所以能指挥自如,克敌制胜。无论用计生擒关羽,还是用火攻击败刘备,都说明陆逊并非一介书生,而是一位文韬武略兼备,足智多谋的杰出的军事统帅。

参考文献:

[1][2][3][4][5][6][8][9][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25][26][27]

[28][29][30][31][32][33][34]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1462,1109,1113,1109,1109,1109,1220,1265,1260,1343,1267,1296,1267,1268-1269,1117,1117,1269,1269,1269-1270,1262,1262,1292,1292,1293,1293,1293,1294,1294,1295,1344-1345,1347,1347.

[7]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01.

[10] 俞伟超.邺城调查记[J].考古,1963,(1):15-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邺城考古工作队.河北临漳邺北城遗址勘探发掘简报[J].考古,1990,(7):595-600.

猜你喜欢

诗云鲁肃孙权
难忘的中秋节
鲁肃的深谋远虑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PHOTO FINISH
任用拆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