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分析

2014-03-10周蜜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周蜜

(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绍兴3120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指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疼痛持续1 个月以上[1]。患者表现为异常痛觉,包括自发性、持续性灼痛,阵发性刺激痛,针刺样痛等。PHN 发病率为19.2%[2],带状疱疹中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更高,约62%的50 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发生PHN,其中20%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 个月,且临床症状重,顽固难除[3]。为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09 年6月—2010 年8 月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

1.1.2 西医诊断标准 (1)有带状疱疹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2)皮疹已结痂脱落,仍有不同程度神经痛症状者;(3)神经痛包括自发性、持续性灼痛或深在疼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痛或阵发性灼痛,痛觉过敏,常伴发瘙痒、烧灼感等感觉异常。

1.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胸闷气短,舌紫黯,苔白,脉细弱,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上述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年龄在35~70 岁之间;(4)入选前1 周未系统使用过止痛剂及免疫调节剂;(5)病程在1 个月以上,以皮损结痂或消退后遗疼痛时间算起。

1.2.2 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疾病者;(3)患有神经、精神疾病或严重内分泌疾病者;(4)已知有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

1.3 一般资料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8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 例,其中女21 例,男19 例,年龄35~66 岁,平均(40.1±15.4)岁,病程1~24 个月,平均(7.0±2.9)个月;皮损分布于胸背部14 例,腰腹部18 例,四肢3 例,头面部5 例。对照组38 例,女20 例,男18 例,年龄36~68 岁,平均(39.7±12.3)岁,病程1~25 个月,平均(8.0±2.8)个月;皮损分布于胸背部19 例,腰腹部11 例,四肢5 例,头面部3 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中药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基本方组成:黄芪25 g,桃仁、红花、当归尾各20 g,党参、白术15 g,白芍12 g,柴胡、香附10 g,地龙、全蝎6 g,甘草5 g,根据发病部位辨证加减:疼痛发于头面部加菊花,眼部加密蒙花,躯干加郁金,下肢加牛膝,上肢加片姜黄,四肢加桑枝。疼痛较剧者加乳香、没药;湿盛加龙胆草、白扁豆;火毒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纳差加焦三仙;脾虚加薏苡仁;夜寐不安加夜交藤、合欢花。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 h,煎沸20 min,每剂煎2 次,合并药液约300 mL,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1 剂/d,2 周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2.2 对照组 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制造,0.5 mg/次,3 次/d,口服;维生素B1 片,20 mg/次,3 次/d,口服;维生素B12 注射液,0.5 mg/次,1 次/d,肌内注射,2 周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疼痛评判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视觉模拟尺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以长度为10 cm 的标尺两端(0~10,每1 cm 代表1 分),0 为无痛,10 为最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将游标放在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评估者自有刻度的一面记录疼痛程度分值。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 周、治疗后4 周的VAS 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VAS 评定2 组疼痛程度的变化。疼痛下降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为疼痛下降指数>95%;显效为疼痛下降指数为60%~95%;好转为疼痛下降指数为20%~59%;无效为疼痛下降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详见表1、2。

表1 2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x±s)

表2 2 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果 治疗组有4 例出现轻微胃部不适,对照组有3 例出现恶心、胃肠道不适,4 例注射部位疼痛,均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3个月,痊愈病例无复发,好转病例中2 例出现神经痛轻微加重。

3 讨论

PHN 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发生主要由于老年人感染病毒后受损的神经组织修复较慢、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急性期病毒清除不彻底[4],并与误诊误治、治疗不当有关,其病变程度往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5]。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邪羁留不去,加之病久正气不足,无以推动血行,气虚血瘀,脉络不通,不荣则痛。自拟益气活血汤,通过益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使气复血荣,脉络畅通,故疼痛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配以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血之妙;白芍滋阴养血,柔肝止痛;柴胡、香附增强行气疏肝、和血止痛之效;全蝎、地龙搜剔络中之邪,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临床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抑制病毒增殖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白芍、甘草、柴胡均有解痉、止疼、镇静、抗炎的功效,当归活血祛瘀能有效地改善外周循环,提高组织的耐氧能力;全蝎、地龙对神经痛有明显镇痛作用。诸药合用,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攻,因而不失为一种治疗PHN 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林志森,杨勇,李若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6(6):393-394.

[2] 国林.中枢与周围神经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21.

[3] Goh CL, Khoo 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herpes zoster in a tertiary dermatology outpatient referral clinic[J].In J Dematol,1997,36:667-672.

[4] 郑捷,饶卿,李卫平,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关系[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1):22-23.

[5] 李其林,沈雁.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的测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11(6):342.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